七上期末复习必刷题
专题三 地月日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人均位于赤道,甲沿120°E经线前进,乙沿60°W经线前进,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乙相会于北极
B.甲、乙不相会
C.甲、乙相会于南极
D.甲、乙分别到达对方的出发地点
2.下面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为0°
3.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外力作用主要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4.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海底扩张学说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5.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6.小宁参加了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如在野外迷路时辨别方向的方法。下列在野外定方向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晴朗的白天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来确定方向
B.晴朗的白天可通过一段时间的树影的朝向变化来确定方向
C.晴朗的夜晚可寻找位于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的北极星来确定方向
D.因苔藓植物适宜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树干上长苔藓较多的一面最可能朝北
7.如图是“极点上空的地球俯视图”, 图中外圈为赤道,中心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此时 为 6 月 22 日,则①②③④四地中会出现极夜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如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25°N B.18°N C.18°s D.25°S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
B.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
C.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为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D.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依次为地壳、地核、地幔
10.关于谚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 B.说明春分后白昼渐长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相关 D.该现象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
11.在有关时间的单位中,一年有365天,1农历月约有30天,1天有24小时等,这些计时单位与某些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属于( )
A.地球公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B.月球自转周期,月球公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C.月球自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周期,月相变化周期,地球自转周期
12.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图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如图是大潮、小潮出现的原理图,下列有关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当日的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下列关于月球和太阳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环形山遍布
B.月球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15.2015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初六),太阳系的“行星王者”木星与曼妙的“月亮姑娘”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动人的“星月童话”,我国多地可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图中白色圆代表木星,白色的半圆代表月亮)( )
A. B.
C. D.
16.读宁波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两分两至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正午太阳光线。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长的是( )
A.春分② B.夏至① C.秋分② D.冬至③
17.人们划分五带的依据是( )
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B.有无太阳光的直射
C.有无四季变化 D.人为随意划分
18.下面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能判断来自热带的同学是( )
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
B.“我最爱的活动是冬天打雪仗、滑雪…”
C.“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喜欢那大片的橡胶林…”
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
19.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每天的日出时间确定的,一年中人们如果想在最早时间参加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应选择(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0.如图为小明观察到的甲、乙两颗星星的相对位置,造成两颗星星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天气变化 D.地形差异
21.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 )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22.下列四种月相中,在农历近月末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23.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上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电闪雷鸣 ③朝霞、晚霞 ④行走如跳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如图,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25.我国古书曾记载有“公元前 28 年,三月乙末,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古书记载中所提到的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太阳圈层是( )
A.耀斑,色球层 B.太阳黑子,光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黑子,色球层
二、填空题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地图是用 来判断方向的,1∶5000的含义是 。
(2)里仁花园在学校的 方向;排球场在体育馆的 方向。你判断的理由是 。
(3)如果按照地图的三要素来看,此地图还少了什么 。
(4)如果有客人问你从校门到艺术楼怎么走,你会怎么告诉他呢 。
(5)若生活楼到足球场的图上距离是3 cm,则实地距离是 m。
2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 和 。板块的 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 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 和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28.由于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 的夹角,所以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球上的同一地方,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一年四季。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北半球的温带区,在夏季太阳高度角 ,光照时间 ,气温就 ,白天 ,黑夜 。我们把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最长的一天,称为“ ”。相反,太阳高度角最小,白天最短的一天,称为“ ”。在春季和秋季中,各有一天的白天和黑夜长度相等,这两天,分别叫做“ ”和“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由于 造成的。
29.宁波某校学生于7月14日至l7日在我国甘肃敦煌研学,研学时拍摄了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照片,如图所示。
(1)形成图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2)研学期间宁波地区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
(3)骆驼的耳孔内布满绒毛,睫毛长而密,可以防止风沙的进入。驼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和水分。这些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对沙漠环境的 。
30.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分,也没有生命。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地球、月球三大天体中能自行发光的是 。
(2)若登月成功,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 。
(3)在太阳系中,按与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海王星、天王星、 、 、 、 、金星、水星。
三、实验探究题
31.如图所示,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图 B 中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2)图 A 中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
(3)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从离岸到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图 (选填“A”或“B”)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 。
32.读图“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F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 (填“稳定”或“不稳定”)。
33.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了坑洞,这种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 V(cm3) 下落高 度h(cm) 坑的深 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 (选填“深”或“浅”)。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34.如图甲是小施同学测绘的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长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某日的12时测得),
(1)A图是在 测绘的(选填“夏季”或“冬季”)。
(2)该现象可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楼间距的确定”,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乙)。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 (填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
(3)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海南的楼间距。
(4)根据实验,判断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 。
(5)在宁波市的一天中,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图中的____。
A. B.
C. D.
答案
1.D 2.C 3.D 4.C 5.A
6.C 7.C 8.C 9.A 10.B
11.D 12.A 13.A 14.A 15.D
16.B 17.A 18.C 19.B 20.A
21.A 22.A 23.D 24.B 25.B
26.(1)指向标;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0 m
(2)东北;正北;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来判断
(3)图例
(4)进入大门往南直行,再朝西转弯即可看到艺术楼
(5)150
27.六;软流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
28.66.5°;大;长;高;长;短;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
29.(1)风 (2)昼长夜短 (3)适应
30.(1)太阳 (2)月球上没有空气 (3)土星;木星;火星;地球
31.(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 (3)A;球面
32.(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33.(1)下落高度
(2)3、6、7
(3)浅
(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34.(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解析
1.D
【分析】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解答】如果两人都向北前进,会在北极相会,因此A选项正确。如果一个向北前进,一个向南前进,他们不会相会,因此B正确。如果两人都向南前进,会在南极相会,因此C选项正确。甲乙要分别保持在自己的经线上走,地球上经线只有半圈,所以甲乙都不可能越过自己的经线走到对方的经线上,因此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2.C
【分析】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示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西各分180度。经度的变化规律是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起点线,向南北两方各分90度,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度数越大,北极是北纬90度,赤道向南度数越大,南极是南纬90度。
【解答】以18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和向西越来越小,A选项错误。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经度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选项错误。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和向南越来越大,到北极点与南极点达到最大,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D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地中海面积正在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解答】A: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接或边缘处地壳活跃处;故B错误;
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内力的作用导致的;故C错误;
D:海陆变化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故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大洋中脊,大陆架、大陆坡、海沟一般都分布在大陆与大洋交界处。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解答】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海底扩张学说。
故选C。
5.A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解答】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如图,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形成高山。
故答案为:A
6.C
【分析】定方向的一些方法:
利用罗盘或指南针。将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标有N的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利用太阳。在晴朗的白天,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方向。
日影测向。晴天时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子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利用地物特征。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解答】A:在晴朗的白天,可以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故A正确。
B:一天中因为太阳东升西落,导致树木的影子方向在改变,所以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树影的朝向变化来确定方向,故B正确。
C:在晴朗的夜晚,面对北极星方向就是正北方向,但是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故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据此就可以辨认方向了,故D正确。
故选C。
7.C
【分析】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解答】6月22日是每年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中②所在纬线,此时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图中③位于南极点,有极夜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8.C
【分析】由图像时间与太阳高度关系可得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解答】一年中6.22前后太阳高度角最矮,可知是南半球。由于有太阳直射机会,所以在南北回归线以内。
故选C。
9.A
【分析】(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的运动使地球地形发生改变。
(2)从地球自转现象解答。
(3)从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顺序解答。
(4)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解答。
【解答】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海洋和裂谷,A符合题意;
B、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不符合题意;
D、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由外向里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B
【分析】俗语“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其意思是说春分节气这天白天和夜晚是等长的,但是过了春分节气以后,白天比黑夜的时间就要一天比一天长了,因为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而过完春分以后,太阳光开始北移,我们地处北半球,自然就会感觉到白天越来越长,所以过了冬至这天,白天时间增加。
【解答】A:说明春分时白昼最长,A错误。
B:说明春分后白昼渐长,B正确。
C:该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相关,C错误。
D:该现象不会在南半球会同时出现,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解答】地球上的一年是地球公转的周期,而农历的一月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的,1天24个小时是地球的自转周期;
故选D。
12.A
【分析】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远近顺序结合图片解题即可。
【解答】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由于那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在众多行星中只有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因此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①水星凌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A
【分析】月亮、地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能够形成不同的月相,根据不同时期的月相结合图片解题即可。
【解答】 当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这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那么结合图片发现月亮在中间时的月相为新月,当日、地、月呈一直角,这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有所抵消,形成小潮,结合图片即在初七、八的上弦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A
【分析】1、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引力比较小,月球上无大气和水,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的撞击或古老火山喷发形成的;
2、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太阳表面大气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相应有一些太阳活动,光球层有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其实是一些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色球层中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有太阳风。
【解答】A: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环形山遍布。叙述正确,A正确;
B:月球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自身不能发光,B错误;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地震和火山主要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体现,C错误;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气体斑块,D错误。
故选A
15.D
【分析】地球上在晴朗的夜晚可看到星体,其中最亮最大的是月亮,水金火木等行星也能看到,但距离地球远所以看到的没有月球大。上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据此可确定选项。
【解答】根据在地球上可看到的月球体积比木星要大,所以A、B错误。由于农历初六是上弦月所以D选项正确,C是下弦月错误。
故选D
16.B
【分析】1、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当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时影子越短,高度越小时影子越长。太阳直射点处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极递减。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所在位置与直射点纬度相差越大时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解答】题中问我们的是车位上的影子长度,当太阳垂直照射时整个车位都是车棚的影子,所以应该是太阳高度最大时车位上遮阳棚影子最长。 宁波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宁波地区的太阳高度最大,所以夏至①符合条件,B选项正确。
故选B
17.A
【分析】根据地球上气候带划分解题;
【解答】地球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划分五带的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故答案为:A。
18.C
【分析】五带的划分:(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A.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故不符合题意;B.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打雪仗、滑雪等活动很少,故不符合题意;C.热带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临海较近,适合橡胶树生长.故符合题意;D.亚热带地区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B
【分析】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
【解答】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A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更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解答】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夜晚,星光闪烁,观察如图,造成乙、丙两星星位移是地球自转的结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1.A
【分析】满月,指月亮运行到与新月相对位置时的相位,和太阳正对,月亮朝向地球的整个圆面都被照亮。满月是指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解答】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满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A
【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在凌晨能看到月相有很多,只要是满月后的月相都可以在凌晨看到.但如果是只能在凌晨看到的月相就只有残月,也就是农历月末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凌晨时升起,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D
【分析】根据月球环境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月球表面无液态水,所以不会出现电闪雷鸣的天气现象,不会出现朝霞和晚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4.B
【分析】日食是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的现象,月球把太阳全部遮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间部分发生日环食。
【解答】一次完整的曰全食过程的顺序是: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曰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月球东边缘刚开始接触太阳边缘时就是初亏,随着月球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球遮住的面积逐渐增大 ,直到全部遮住,而后从月球的黒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始发光变圆,因此此题中正确的是③④①②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5.B
【分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故明亮的光球层上看到的“黑气”即太阳黑子。
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
【解答】古书记载中所提到的太阳活动及其产生的太阳圈层是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故选B。
26.(1)指向标;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0 m
(2)东北;正北;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来判断
(3)图例
(4)进入大门往南直行,再朝西转弯即可看到艺术楼
(5)150
【分析】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指示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要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右侧为东方,左侧为西方的方法确定.
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1)据图分析,此地图是用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的,1∶5000的含义是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0 m。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据此分析。
里仁花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排球场在体育馆的正北方向。
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来判断。
(3)地图的三要素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如果按照地图的三要素来看,此地图还少图例。
(4)据图分析,如果有客人问你从校门到艺术楼怎么走,可以说:进入大门往南直行,再朝西转弯即可看到艺术楼。
(5))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生活楼到足球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50米。
27.六;软流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
【分析】板块构造学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故,答案:六、软流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碰撞、张裂
28.66.5°;大;长;高;长;短;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
【解答】由于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所以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球上的同一地方,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一年四季。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北半球的温带区,在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气温就高,白天长,黑夜短。我们把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最长的一天,称为“夏至”。相反,太阳高度角最小,白天最短的一天,称为“冬至”。在春季和秋季中,各有一天的白天和黑夜长度相等,这两天,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
故答案为:66.5°;大;长;高;长;短;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
29.(1)风
(2)昼长夜短
(3)适应
【分析】(1)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 ( 北纬 66.5°)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3)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解答】(1)如图所示是沙漠地区, 形成该处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风力。
(2)7月14日至17日,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昼长夜短。
(3) 沙漠中缺少水分,骆驼生活在该环境中,具有与该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与生理特点。
故答案为:(1)风;(2)昼长夜短;(3)适应
30.(1)太阳
(2)月球上没有空气
(3)土星;木星;火星;地球
【分析】太阳是能够自行发光的恒星,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声音不能传播。
【解答】(1)太阳、地球、月球三大天体中能自行发光的是太阳。
(2)若登月成功,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
(3)在太阳系中,按与太阳由远及近的顺序八大行星的名称: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火星、地球、金星、水星。
故答案为:(1)太阳(2)月球上没有空气(3)土星;木星;火星;地球
31.(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
(3)A;球面
【分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运动到平面上得物体,根据视觉原理,物体越远感觉越小,但是都能看得到原来得样子,运动到球体上面的物体不一样,越远看见得部分越小,最后全不见。
【解答】 (1) 粉笔在水平表面上由近及远处移动时,越远越小,始终能看到全貌;
(2) 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到远移动时,看到的现象是粉笔下端慢慢消失,粉笔越来越小,最后看不见;
(3)在大洋上航行得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是一样的原理,说明大洋面是个球体。
故答案为:(1)粉笔不消失 ;(2)粉笔自下而上消失;(3) A ;球面。
32.(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C
(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地中海面积正在缩小,是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造成的。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大多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
(3)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解答】(1)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E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C太平洋板块。
(3)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3.(1)下落高度
(2)3、6、7
(3)浅
(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结合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通过质量、体积、下落高度和坑的深度的变化,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进行总结。
【解答】(1)从前三组数据可得,下落高度越大,坑的深度越大,因此“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2)实验3、6、7中,当物体体积和下落高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大。
(3)从实验3、4、5中可得,当物体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时,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由于地球和月球表面的材质不同,所以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可能还和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
故答案为:(1)下落高度(2)3、6、7(3)浅(4)月坑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材质有关(合理均可)
34.(1)冬季
(2)冬至
(3)大于
(4)夏至
(5)A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解答】(1)夏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图中A为冬季测绘
的,B为夏季测绘的;
(2)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我们北半球的楼间距设计应该参考冬至的光照情况。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北方楼间距应该大于南方楼间距,才能保证后楼采光,而海南相较于宁波位于更南方, 因此按上述理论设计,宁波的楼间距应大于海南的楼间距。
(4)一年中,日出最早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日出最晚是在冬至日(12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越靠近北回归线,影子则越短,所以宁波地区物体影子最短时我国的节气是夏至。
(5)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杆影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宁波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宁波的南方,故杆影朝北,自西向东移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冬季(2)冬至(3)大于(4)夏至(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