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7 08: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
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要规范,不许使用涂改液。
一、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6分)
哺育( ) 懊悔( ) 炽痛( ) 嗥鸣( ) 污秽( ) 田垄(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6分)
qídǎo( ) ( ) 崎qū( ) 默qì( ) lán( )语 怪dàn( )
三、选出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3分)
A、两岸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先生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
D、我站在码头向西看,海上浩浩荡荡停泊着十几艘满载货物的巨轮,等待出港。
四、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
2、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 ?? (韦应物《滁州西涧》)
3、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木兰诗》)
五、阅读(49分)
(一)木兰诗 片段(13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B、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C、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D、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B、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C、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4、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将军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二)《最后一课》片段(12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文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贫困不是理由(12分)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本文通过对女孩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赞扬了女孩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晏子之御①(12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
夫。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车夫。③间:缝隙。④抑损:
谦虚退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A、御以实对( )? B、甚自得也?( )   C、晏子怪而问之( )   D、晏子荐以为大夫(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同学们!美是什么?用眼睛去看,美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是长江大河,是泰山长城;用耳朵去听,美是余音绕梁的旋律,是高尚流水,是春江花月夜;用嘴去尝,美是珍馐佳肴的滋味,是北京烤鸭,是重庆火锅;用手去摸,美是温暖舒适的体会,是母亲的手,是儿子的头;用心去感悟,美是心灵的愉悦,是百思不得其解的茅塞顿开,是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左右逢源的流畅表达……我想你一定有过许多美的体验,那就请你以“_________的美”为题,表达你的的独特感受吧? 要求:
1、字数六百字以上。结构完整。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但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文章要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卷面干净整洁。
答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6分)
哺育(bǔ) 懊悔(ào) 炽痛(chì) 嗥鸣(háo) 污秽(huì) 田垄(lǒng)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6分)
qídǎo(祈) (祷) 崎qū(岖) 默qì(契) lán(谰)语 怪dàn(诞)
三、选出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D )(3分)
A、两岸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先生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
D、我站在码头向西看,海上浩浩荡荡停泊着十几艘满载货物的巨轮,等待出港。
四、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6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逢入京使》)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3、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五、阅读(49分)
(一)木兰诗 片段(13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D)(3分)
A、昨夜见军帖(帖:文告) B、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C、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D、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3分)
A、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B、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C、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木兰诗》选自唐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
B、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C、诗中“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确指。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木兰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4、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将军百战死,将军十年归。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归来。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二)《最后一课》片段(12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法兰西万岁!” ??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1分)
解释说明??
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分)
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的高大。 3、就文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②“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4、“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3分)
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痛苦。
(三)贫困不是理由(12分)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经济上的困难 。(1分)
(提示: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点明中心;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是文章的线索;④点出主要人物;⑤明示主要内容。)
2、本文通过对女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赞扬了女孩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的高贵品质。(4分)
(提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3分)
“不假思索”是用不着想的意思,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
(提示: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4、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4分)
示例:精神上的贫困。 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验,一蹶不振,推卸责任。因此,我们应像女孩那样,勇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四)晏子之御①(12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
夫。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车夫。③间:缝隙。④抑损:
谦虚退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A.御以实对? (回答)? B.甚自得也?(很。十分。非常)   C.晏子怪而问之(意动,以……为怪)  D.晏子荐以为大夫(推荐)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而归,其妻请去。 译文:后来(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 ②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译文: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
3、你认为谁最值得你学习?请说明理由。(4分)
车夫值得学习: 他虽有过错,但是一旦明白自己的过错就改过自新,诚实对人,敢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过错,最后成就大器值得学习。晏子值得学习:他身居高位,为人谦逊,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现在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六、作文(30分)
同学们!美设什么?用眼睛去看,美是赏心悦目的风景,是长江大河,是泰山长城;用耳朵去听,美是余音绕梁的旋律,是高尚流水,是春江花月夜;用嘴去尝,美是珍馐佳肴的滋味,是北京烤鸭,是重庆火锅;用手去摸,美是温暖舒适的体会,是母亲的手,是儿子的头;用心去感悟,美是心灵的愉悦,是百思不得其解的茅塞顿开,是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左右逢源的流畅表达……我想你一定有过许多美的体验,那就请你以“_________的美”为题,表达你的的独特感受吧? 要求:
1、字数六百字以上。结构完整。
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但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文章要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卷面干净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