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3分)
1.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驰骋(chěng) 虚拟(nǐ) 尴尬(gà) 入场券(juàn)
B.奖券(juàn) 恬(tián)静 曝光(bào) 莱(lái)茵河
C.谬(miào)误 拊(fǔ)掌 奴婢(bì) 锺子期(zhōng)
D.卷轴(zhóu) 锦囊(náng) 琴弦(xián) 纳(nà)鞋底
2.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没有( )。
A.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想到锤子期 B.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C.他觉得已经没有人配听他的琴了 D.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B.“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C.贝多芬是奥地利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D.《京剧趣谈》一文主要介绍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ún shú p xiě qín jiàn jǐng xiàng
máo wū yōu jìng zhú guāng qīng yōu
三、用“√”找出划线字的错误读音。(4分)
虚拟(nǐ yǐ) 奴婢(bì pí) 票券(quàn juàn) 谬论(miào miù)
锦囊(náng nán) 凸显(tū tú) 恬静(tián tiān) 驰骋(chéng chěng)
四、查字典,填空。(6分)
(1)“曝”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曝”字共有 个读音,分别是 和 ,可分别组词为 和 。
(2)“纯”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读音 。
“纯”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纯净,不含杂质;②纯粹;单纯;③纯熟。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这条河的水质很纯。 ②这件事纯属个人私事。
③这个小男孩穿了一件纯白色的衬衫。
五、用四字词语代替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4分)
(1)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水势腾涌,波浪又大又急的大海。
(2)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表演自由。
(3)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形容水石等很明净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4)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刮不进来,雨水透不过去。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六、把下列词请补充完数,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0分)
(1)妙笔生 余音绕 画龙点 惟妙惟 巧 天工
如生 天 之音 黄 大吕 轻歌 舞
(2)孙小刚爱画画,常常在关键之处有 之笔,使画之物 ,非常逼真。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4)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造型真是 。
七、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4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未说完 C.表示话题的转变 D.表示语音的延长
①“今天的天气真好!——对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北京呢 ”
②他飞奔回客店,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③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周——总——理——”
④“这场比赛我们班一一”小男孩没说完话便哭了起来。
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成语“ ”可以再来形容诗文、书法、歌唱等自然流畅,不受约束;成语“ ”可以用来形容公园里的假山结构巧妙。
(2)《伯牙鼓琴》的故事选自《 》一书。人们通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用“ ”一词比喻知音难见或乐曲高妙。
(3)《月光曲》一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 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他 的演奏技艺和对劳苦人民的 。
九、判断题。(4分)
(1)《伯牙鼓琴》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 )
(2)“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
(3)《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 )
(4)《京剧趣谈》从标题中的“趣”字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只有趣味性的文章。( )
十、口语交际。(5分)
小亮最近准备学习楷书书法,他想请朋友们为他推荐一个名家的书法作品,可以用来学习和临摹。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为他推荐哪位名家的作品呢?你推荐的理由是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吧。
十一、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幽静—( ) 难过—( )
(2)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3)文中有两处描写姑娘的谈话,第一处表现了她( ),第二处表现了她( )。(2分)
A.善解人意 B.渴望听到贝多芬的亲自弹奏
(4)“哥哥”在文中指的是( )。(1分)
A.贝多芬 B.皮鞋匠
(二)课外阅读
赏 画
小客厅里鸦雀无声,几名美术爱好者目不转睛地望着墙上挂着的那幅油画。
画很小,用一个精致、镶有金边的画框嵌着。这是一幅很奇怪的画,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可是油画的主人、美术学院的苏老师却一再说明,这是一幅世界名画。画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在思索着……
吕林对这幅画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只见他一只手抱在胸前,另一只手托着下巴,不时地点点头,发出啧啧啧的声音。他发现大伙都在注意他,便得意地坐在了沙发上。
“谁能谈谈体会?”苏老师问,眼睛里闪耀着狡黠的光芒。没人回答。大家把目光移向卢华,他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卢华涨红了脸,讷讷地说:“我还没有看出什么来。”他镇静了一下,又坦然地说:“真的.我没看懂——我甚至有点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幅画……”
“什么,这不是幅画?”吕林几乎从沙发上跳起来。“那就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卢华诚恳地说。“外国人有惊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吕林得意扬扬地指着那幅画,滔滔不绝地说着。“不,吕林,我只请你谈谈这幅画!”卢华打断吕林的话。“这是一幅新印象派的画,”吕林趾高气扬地走到这幅画前,“这幅画……这幅画……色彩之灿烂,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颜色……这是一幅绝妙的画。这……真是太美了!”吕林边摸着自己的头,边思索着下句要说的内容。渐渐,吕林也没了声音,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还是看不懂。”卢华轻轻地说。
苏老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不慌不忙地取下画,倒过来再挂上。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那并不是什么“新印象派”,而是大家熟悉的世界名画《狂风中的橡树》。
(1)用横线找出短文中描写这幅画的内容的句子。(2分)
(2)下列对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苏老师拿来了一幅只涂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卢华说看不懂,吕林滔滔不绝
B.吕林说这是新印象派的面,卢华说看不懂,最后发现原来是大家熟悉的一幅画
C.苏老师说一幅只有黄黄绿绿色彩的画是世界名画,吕林和卢华都没有猜对
D.苏老师让大家看一幅名画,吕林说是新印象派,卢华看不懂,倒过来是熟悉的画
(3)结合短文内容,老师这样呈现这幅世界名画的目的在于告诉同学们( )。(1分)
A.从正面看让人看不懂,倒过来才恍然大悟 B.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C.色调虽简单但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D.新印象派的画就是让人看不懂
(4)文中的卢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十二、习作。(30分)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有什么拿手好戏呢?你的拿手好戏是如何练就的呢?
关于拿手好戏,你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句通顺。
答案
一、1.D 2.B 3.C
二、纯熟;谱写;琴键;景象;茅屋;幽静;烛光;清幽
三、yǐ;pí;juàn;miào;nán;tú;tiān;chéng
四、(1)日;15;两;bào;pù;曝光;曝晒 (2)C;chun;①;②;①
五、(1)波涛汹涌 (2)无穷无尽 (3)微波粼粼 (4)风雨不透
六、(1)花;梁;睛;肖;夺;栩栩;籁;钟;曼
(2)画龙点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3)天籁之音;余音绕梁
(4)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七、C;A;D;B
八、(1)行云流水;巧夺天工 (2)吕氏春秋;知音;高山流水
(3)贝多芬;高超;深切同情
九、(1)√ (2)√ (3)√ (4)╳
十、柳公权的《金刚经》。《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小楷作品,字虽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看上去挺拔坚韧。从整体上观察也很有变化,刚劲中透出一种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是学习的好范本。
十一、(一)课内阅读(1)寂静;伤心
(2)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3)B;A
(4)B
(二)课外阅读(1)这是一幅很奇怪的面,画面上看不到山岗、树林、河流和人物,只有一团团黄黄绿绿的色彩。
(2)D (3)B
(4)卢华有才华却不张扬,做事实事求足。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卢华是颇有成就的美院学生,体现了他有才华:第四和第六自然段写卢华两次说自己看不懂,体现了他的实事求是。
十二、习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