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学案
※※学习目标※※※
1、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录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的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导学探究※※※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
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二、自读课文。
1、注意下列字词注音。
晦暗(huì) 困倦(juàn) 瞳仁(tóng) 捶(chuí) 戛然(jiá)
烧灼(zhuó) 亢奋(kàng) 羁绊(jī) 恬静(tián )
冗杂(rǒng) 束缚(fù ) 淋漓(línlí) 骤雨(zhòu) 磅礴(pángbó)
2、掌握下列生词。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或终止。
三、合作探究
1、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的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相互打分,点评。)
2、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的特点,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3、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
4、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四、质疑探究
我还有疑问:
※※※优选精练※※※
★基础演练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
B、恬静(tián) 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C、颤栗(chàn) 骤雨(zhòu) 震
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 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2、根据原文填空。
①黄土高原上,_______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________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________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________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3、 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鸣”?)
★★★拓展阅读
军 歌
军歌是音乐化了的军旅诗,熔铸进浑厚、清脆和刚猛,它能打碎板结的灵魂,倾注进风的呼啸,雨的磅礴。它壮丽、威武,使一切缠绵黯然失色。看吧,全体军人整齐划一地站在大操场上进行歌咏比赛。歌声响起来了,浩浩荡荡地弥漫。二部、四部轮唱,这边歌声刚落那边又响起,一浪接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听吧,男兵是低音鼓、中间贝司、浑厚的圆号;女兵是尖厉的长笛、拔高的小号,波辣辣剥离而出;这些声音从胸腔喷涌而出,如狂啸的浪涛拍岸,如撼地的雪山轰鸣,唱得彩霞飞舞红旗扬,唱得风吹树叶哗哗响,唱得开花的年岁情思向蓝天向大海畅游……谁也不会忘记那样的时刻,歌声唤起了激情,它使人们思绪叠起、奔驰、心放飘摇,简直要冲破躯壳的樊篱。站在队伍中,看着指挥员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动,划着歌声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奋力地划,拼力地摇,蓦然停止了又骤然而起,戏起浪花,冲腾起潮沫。抛举、跌落、驰骤……啊,心的愉悦在挤撞中膨胀、压缩、发酵、升腾、流淌,心灵每一个孔窍都被它灌满了。那真是情感的极致、境界的极致、生命的极致!犹如书家的狂草、画家的喷彩、诗人的长啸!
那是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那是最具活力的青春潮汐!歌声的链条把大家的意志、勇气和信念联结在一起,犹如手持戟戈、街枚疾走的勇士,在岑参和王昌龄的边塞诗的字里行间驱驰。那声音里包含着多少色彩啊!多少铁骑刀枪在大旗下翻动?多少银瓶乍破、水浆崩涌?多少豪杰的头颅在洒血盟誓?那真是生命的沸点,个体的力量在整体的力量中冲荡。不是么?
有军人的地方就有这样的歌声。
是的,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它就有一种信念和意志存在。这种信念和意志是放达、团聚、不可粉碎的。它能使陌生的士兵走到一块儿,在这歌声里找到同一种心跳的声音。无论是在南疆的热带雨林的蛇行堑壕里,还是在白山黑水莽莽苍苍的森林中;无论是在惊涛拍岸的岩礁上,还是在月黑风高的漫漫长夜中;只要有它,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绿色的年华更加葱郁,更加辉煌。
军歌铿锵,它是士兵灵魂的集合体;
军歌恢弘,它是战士搏动的心澜;
军歌灿烂,它是阳光下一朵盛开的奇葩。
走进军营,你就是军歌中的一枚音符,你就要发出声响,你就得震动灵感,你就能潇洒激昂、壮怀激烈。歌声像铁锤一样锻打你,使你成为闪光的、灼热的星辰,不是吗?唱起它,你就不会觉得天涯的孤独,海角的寂寞,不会觉得那冰冷的界碑上皑皑白雪的寒意。你就会像海上的霞光,张开宽广的臂膀拥住一片火红,你就会像一只蜷伏的狮子,时刻准备向危难的地方扑去,去流血,去抛献一切!
哦,这铁打的军营铁打的歌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