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理解并体验“芙蓉”等意 象和精准动词、形容词传递出的羁旅、相思和死亡的哀痛;
(2)领悟虚实相生(抒情主体在游子、思妇间转换)产生的哀婉动人的抒情效果;
(3)评鉴“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语言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学习目标
·导入·
齐读下面两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1.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林语堂《吾国吾民》)
2.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一: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萧统,南朝梁国太子,谥号“昭明”,后人称之为“昭明太子”。他当时就是在襄阳编选《文选》的,后人为纪念他编选《文选》,建楼台纪念他,把楼台就是现在留下来的北街入口的——昭明台。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艺术成就很高,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
二:
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
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诵读指导
默读这首诗,批注文中一两处特别有感触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
“涉江”,渡过江水,可能是乘船渡过,也可能是蹚水过去, 这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不畏急流、不畏艰险的勇敢和执着。
诵读指导
阅读下面材料, 在下面的()处填上主语,并说明填写的理由。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
研读文章
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诗句赏
读
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⑵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
同心而离居。
⑴“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它寄托了什么呢?”
诗句赏
读
采芙蓉送给自己思念的人。
采摘花草赠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中多有表现。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见,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我们再读读这两句: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重读)芳草。
⑵“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诗句赏
读
古代诗歌中芙蓉和兰花都被誉为君子,高洁的象征。诗文描写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奠定了全诗高洁、清幽的意境,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⑴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句赏
读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主人公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主人公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拣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所思,却正远在天涯!主人公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遗送给远方的人。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主人公独自思人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同时引出了下文。
理解了诗意,谁来读读这几句诗?
诗句赏
读
第一句要轻松、愉悦,
第二句要低沉、忧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你认为从“涉江采芙蓉”到“所思在远道”,是触景生情还是托物抒情?为什么?
诗句赏
读
托物言志。主人公不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所思”是时时刻刻在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所思”。借芙蓉之高洁来表达自己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句赏
读
动作描写。“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桶,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
分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诗句小结
漫浩浩,运用了叠词,更突出道路的漫长。“浩浩”读起来有那种烟波渺渺,烟水茫茫的感觉。李清照《声声慢》的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叠词,音韵和谐,更突出了愁绪的浓重。“浩浩”语义,不仅指道路漫长无际,更让人感觉到忧伤的绵长。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诗句赏
读
加入了环境描写更好地渲染了这种离别之愁。
加入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
加入动作描写,给人很强的画面感。
“涉江”者为女子,“环顾”者为远行人。想像使他们出现在了同一首诗中来抒发主人公思夫之情。这里使用了“悬想法”抒情。
悬想,是中国古代诗歌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句赏
读
为了抒发写作者此时的感情,却不直接着笔,而是通过想象对方的情况或者以后的情形,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现在的情感。悬想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转移,首先写的是现在的情形,接下来却转移了时间和空间,连描写的对象也变了。两个对象或者两种空间共存于一首诗中,其中的联系就是:悬想的对象就是写作者此时心中所想的对象。这种表现手法与直抒情怀的差异在于: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十分深刻,特别是难以形容的时候,悬想既可以间接将情感抒发出来,还能使形式变得更美。
四:
归纳总结
小结
小试身手
我们把《古诗十九首》奉为经典,因为它和所有不朽的诗歌一样,都唱出了平凡人的情感,他们的欢喜与惆怅,他们的遗憾与悲伤。《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就像这对鱼与飞鸟,它们深沉而真挚地情感在思念与渴望中产生心灵的共鸣,爱而不见的惆怅之情使人涕下,无愧于刘勰所说的“五言之冠冕”。
作业:
小试身手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课后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十九首》还有哪些诗歌,选一首最喜欢的进行鉴赏品味,下节课班上交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