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赏美景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最美的地方非西湖莫属。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西湖的美所倾倒,吟诗作画赞美西湖。早在1200年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就曾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这样描绘:“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而现代诗人艾青也曾写道:“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几千年来,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那西湖究竟有多美呢?我们一起走进西湖十景。(配乐播放“西湖十景”)。
相信同学们已被这西湖的美景深深吸引,那谁来赞一赞这西湖的美?(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是呀,西湖的美令人流连忘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更是醉心于西湖,留下了千古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文豪苏轼眼中的西湖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二、揭诗题
1.齐读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呢?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板书西湖);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生回答时师总结并划分层次: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在湖面上泛舟饮酒;初晴——开始时天气晴朗;后雨——后来下起了迷蒙细雨。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地点、天气情况以及诗人在做什么。一个“饮”字,告诉我们,诗人一边在湖面上泛舟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想一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那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再次朗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诵读古诗,整体感知。
出示整首诗,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最美的音符。通过读诗,你觉得哪些字的字音或字形需要提醒大家?
字形:潋滟:注意字音liàn yàn(收敛 读三声)和字形(敛和艳加偏旁组新字,四笔反文,中间的“佥”qiān的最后一笔为提)。字音:亦与宜声调不同,饮和抹是多音字、妆翘舌音(三拼音节)。
3.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按照2212的格式划分。(出示全诗,点出停顿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节奏再次练读,男女生赛读。女生:声音甜美,把握节奏,男生不甘示弱,读出了阳刚之气。
四、品诗句,赏诗境。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的美景呢?让我们走进古诗一探究竟。同学们,你们在理解古诗时有哪些好方法呢?
2.渗透理解诗意的方法。指名说(预设:①结合注释,串词成句(语素分析法);②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③诗画结合;④结合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等;⑤反复诵读;⑥结合生活实际……)(PPT出示理解古诗好方法)
3.小组合作: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有这么多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综合运用。请大家四人一小组,选择适合的方法合作学习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看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想必一定大有收获。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小组派代表来说说哪句写西湖的“初晴”,哪句写西湖的“后雨”?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跃然浮现在大家眼前。首先,我们一起欣赏晴天的西湖。
5.赏“西湖之晴”。
(1)哪个小组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你们小组运用了哪种方法读懂了这句诗?(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预设:看图,看注释……)
(2)大家从诗句中哪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板书:潋滟 )“潋滟”两字我们通过部首就知道与水有关,晴天西湖的水怎样?(波光闪动)
你还能换成哪些词?(波光粼粼、浮光跃金、碧波荡漾、水波相连、波光闪闪、金光闪闪……)
(3)那又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什么美景?(预设: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评价: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4)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这美景。(好!美!妙!奇!棒!……)诗人是怎么表达的?(方好)这个“方”字如何理解呢?我们一起运用工具书来解决。(同桌或小组合作查字典:音序或偏旁查字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字典上“方”一共有七种解释:①一种形状;②正直(品行);③方向,方面;④方法;⑤副词,才;⑥正当,恰好;⑦量词:平方米。请大家选择一下,你觉得诗句里的“方”是哪种释义?把“方”字放在句子中说一说(①晴天的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②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
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①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②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晴天西湖的古诗?引入古诗宋代杨万里的《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名回答后齐诵。教师点明两首诗的异同。(不同:《饮》晴天主要写晴天西湖的波光闪动;《晓》主要突显西湖荷花的娇艳。不论是苏轼笔下的“水光潋滟”还是杨万里口中的“映日荷花”都展现了晴天西湖独特的美。
6.赏“西湖之雨”
(1)正当诗人与友人陶醉在西湖明媚的山水之中,天气忽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此时,苏轼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生接读。
(2)我们一起运用诗画结合解析诗句。(看课件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山和亭台楼阁呢?看上去怎样?(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3)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景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PPT出示雨天西湖)如果此时,你就是苏轼,喝着杯中的美酒,赏着西湖的美景,说说你会看到什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随着你们的描述看到了西湖一番别样的景致。)
(4)一阵蒙蒙细雨,洒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 ),用一个字表达?(奇)是啊,这是一种奇妙,也是一种奇特,更是一种神奇,你能把这种感觉读进诗中吗?(师引读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当苏轼看见柳枝在细雨的滋润下更加柔美,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桥在细雨的沐浴中,好似披上轻纱,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当苏轼看见小草在细雨的浇灌下摇曳生姿,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5)刚才还是水光潋滟,现在却是——生:山色空蒙。短短一天之中,就让我们看到领略到西湖不一样的景致。晴雨两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①生自由练读;②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很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种“天气”都很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种“感觉”都很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7.赏“西子西湖”
(1)你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把我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想用什么来比喻呢?(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板书:西子)孩子们,你们知道西子是谁吗?你了解西施吗?一起了解西施,指名读。(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2)这么美的西施,诗人如何赞美她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
(3)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呢?(都好)你如何知道?(板书:总相宜)。西施天生丽质,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施吗?(还在赞美西湖)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西湖也一样,晴天美好,雨天也奇妙,都是如此的秀丽迷人。所以诗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啊!
(5)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四人一小组讨论后汇报)。
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抹;那么( )的西湖是( )。
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的西湖是( )。
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 )为西湖化( )。
如果说,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 )为西湖化( )。
西湖的晴天的“好”与雨天的“奇”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日出到黄昏,从春天到冬天,在杭州的这三年里,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请大家自读材料二中的《美丽的三潭印月》,找一找苏轼为西湖做了什么?请你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隐约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个人间仙境。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宋朝诗人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发动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让它储存更多的湖水来浇灌农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为了便于观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这道长堤也就是现在的“苏堤”,小岛和三个石塔的范围就是现在的“三潭印月”。
这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上头尖,中间镂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三只宝葫芦。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了。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每当中秋节的晚上,明月如盘,光辉朗照。这时候,人们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烛,再把石塔上的小圆洞蒙上薄纸,它们就好像是月亮投在湖面的影子,“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据说,“三潭印月”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每当此时,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师总结: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通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不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散文,文人墨客以不同笔墨勾勒着西湖别样的美,寄寓着文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同学们,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西湖,怀着愉悦的心情再次吟诵古诗。(全班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3.孩子们,古诗不仅可以诵读还可以吟唱,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吟唱古诗。
师总结: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多读古诗,增长知识,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饮 ∕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 ↓ ↓
西 湖 潋滟 空蒙
>总相宜
西 子 淡妆浓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