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0 09: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萌芽和艰难发展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凋谢萎缩
产生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
辛亥革命后-1912年后
一战结束-1918年
热潮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快速阅读P120—121,小组合作:找出民族资本主义有关时间和发展情况的关键词。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外商近代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建立,随后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开始引进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
(一)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大生纱厂
江南制造总局
日资日华纱厂
纺 纱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
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②表现:
“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人物扫描
张謇(1853-1926),江苏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大生纱厂
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首个博物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业热潮”
①原因:
②表现: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实业团体纷纷涌现,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①原因: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②表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一战结束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挫萎缩
①原因:
②表现: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内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荣宗敬
荣德生
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研制的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他还把“侯氏制碱法”无私的奉献出来,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时间
英国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1800年左右
德国 1830年左右
①起步比较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民族资本主义轻重工业比重图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缓慢的原因:
合作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和根源是什么?发展民族工业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历史原因:
(2)落后根源:
(3)先决条件:
(4)启示: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掠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国家的独立和自主。
民族独立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发展。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电车
汽车
火车
早期电报机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
材料九: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
——摘自《中国铁路百年史话》
材料中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的有何作用?
影响:
(1)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3)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在礼俗上的新变化。
材料:至穷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令(1912年3月5日)
材料: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液……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百间,遑能独立谋生,共服世务。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的法令。
2.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课本说一说中国近代在礼俗上的新变化。
材料:……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教育部通令(1912年2月)
材料: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遍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各处前清官厅称呼文》
3.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4.取消“老爷 ”“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西服
中山装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2.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影响: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回答: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具体表现: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评价: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不平衡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产生:
夹缝中顽强生存: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短暂的春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
再度受挫: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交通工具的发展
衣食娱乐的变化
本课小结
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热潮:
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辛亥革命后
新中国成立前
特征:发展不平衡,总体比较落后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中国近代提出“实业救国”主张的是 (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严复 D.张謇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D
课堂练习
C
C
课堂练习
4.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
A.张骞 B.荣宗敬 C. 张謇 D.侯德榜
5.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一度迅速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有利的国际环境 D.全国人民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