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与训练
----主题“关爱他人,贵在行动”
作文训练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威廉 詹姆斯有一部小说,说的是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
——罗翔
材料二:
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去帮助一个人,比宣称我爱人类要困难的多。
——苏霍姆林斯基
材料三:
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
——爱因斯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
材料一用贵妇的所感和所为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背离之处;材料二中提到“爱全人类容易,爱一个人难”,表明人们在行动上的普遍现象,关爱抽象的人,却很难爱具体的人;材料三用爱因斯坦的话,表明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在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达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入人性幽微处观照个体的所思所行,勇敢剖析自己,谦卑地内省,选择关爱真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书本理论和话语。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关爱,要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爱所谓生活的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也就是说感情、思想行动要有高度的统一,只有感情和思想,没有实践是没有价值的,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行文思路上,首先由社会现实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关爱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识和思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采用对比式论证结构,然后运用例证和引证,说明行动胜于空想,如纸上谈兵的赵括,成语故事闭门造车,蜀之鄙二僧的故事中富和尚的南海之梦等,再如墨子的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等,证明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结果概率永远为0。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提出应落实由内心到行动的号召。
参考立意
1.行动远胜于思想。
2.关爱他人贵在行动。
3.行动上的关爱胜过意识的虚无。
4.关爱他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优秀例文
关爱是具体的非虚空的
一位贵妇人在剧院里为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啜泣不已,但她的马夫就在戏院外面冻得快要死去。无疑,贵妇人有仁爱之心,但她的关爱是虚空的,她同情的是虚拟的剧中人物,而对眼前需要实际关爱的马夫视而不见。关爱、同情,这些人类普遍有价值的情感需要现实付出,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和思想里。
叶公好龙,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关爱农民,就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他们种粮有收成不愁吃穿,孩子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关爱工人,就要让他们有班上有活干有钱赚;关爱商人,就要让他们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关爱企业家,就要在融资生产税收上处处提供便利;关爱学生,就要提供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量;关爱教师,就要减轻各种非校园负担不搞各种形式主义的网络学习……凡此种种关爱,落地见效才是真。否则,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噱头,成为某些主事者增添颜面的幌子。
关爱是具体的行为,不是漂亮的虚空言辞。口头上的关爱,这很容易慷慨激昂地来表达。但都比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关爱行动,这比大话聊天要好得多。去帮助一位看不起医生的病人,去老少边穷地区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去帮助一位孤儿上小学中学大学,去帮助一位陷入生活绝境的人……这些帮助,都很具体很实在,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上也确实有不少各种志愿者,在身体力行地做着各种关爱行动。
一个人,不要只从理论上感觉自己有爱心,只有把爱心付诸实践,那么才对他人有价值。
爱抽象的人容易,而爱具体的人却很难。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责别人容易,设身处地的行动,却难上加难。古往今来,很多战争的发动者,高喊爱国家爱人民的口号,却极力宣传侵略口实骗取老百姓的信任,大举入侵他国,生灵涂炭,万户萧条鬼唱歌。所以,关爱从来都应该具体的。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认为,“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同样,关爱不应在思想意识上,而应该在具体的行动上。因此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愿大家都能走进真实的世界,走出习以为常的虚空。
二十大已胜利闭幕,新航程正式开启。相信社会主义价值观会逐步落实到每个人的内心和行动,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彼此都相互关爱,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和谐美满的世界。
拓展阅读---人民网时评
关爱他人,需要付出行动
11月18日,一名搭乘Z36次列车的患病旅客在车上突然病情恶化,在列车乘务人员全力协助和救治下,病患最终被安全送往医院治疗。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你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往往这种关头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面对别人焦急的样子,视而不见,还会幸灾乐祸;另一种人会尽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让他鼓起勇气面对困难,正如上文所述,列车员在旅客患病期间,毫不犹豫的去帮助他,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爱的人。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他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巨大的打击,承担的痛苦是无法令人想象的。而对于这些需要关爱的人们,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用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人间的爱,受到大家的关怀。
关爱他人可以从实际行动做起,譬如你帮助一个同事解决困难,一个好领导的一句诤言或几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员工带来不懈的动力,还比如你给他人提行李,给孕妇让座……这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给予了别人关爱,那你自己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老师对我们有关爱,她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关爱,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自己也需要去关爱他人,并且付出行动。
试题链接
语用试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锋一生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 )。雷锋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用 的坚守筑起了中华民族的道德坐标,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服务人民、助人为乐是一种公认的崇高品质,它涤荡人们心中的私心杂念和沉渣污垢,培养人的 ,体现了崇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新时代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就是要始终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与人民结合在一起。在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身体力行,与人民 、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把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制度安排和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 、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在今年以来的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行动、倾情奉献,为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作出重要贡献,充分发扬了共克时艰、扶危济困的民族品格,变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1.在下面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B.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体现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C.那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D.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矢志不渝 浩然正气 风雨同舟 扶贫济困
B.坚定不移 凛然正气 风雨同舟 解囊相助
C.坚定不移 浩然正气 同舟共济 扶贫济困
D.矢志不渝 凛然正气 同舟共济 解囊相助
3.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发扬了共克时艰、扶危济困的民族品格,变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B.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充分彰显了扶危济困、共克时艰的民族风格。
C.充分彰显了扶危济困、共克时艰的民族品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D.充分表现了共克时艰、扶危济困的民族品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亮丽的时代风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自此之后,从学雷锋报告会、文艺演出,到组建志愿团队,再到关爱老幼弱残,学雷锋活动在各地持续开展。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参与创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产生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雷锋精神_________,因为它始终是高尚情操的同义语,是民族精神的代名词。雷锋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折射出_________的奉献精神;雷锋甘当“螺丝钉”,映照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品质……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呈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雷锋离开我们已经60年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矢志前行。(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儿童的刘英俊,再到“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的郭明义,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践履中赓续传承。通过他们的_________,雷锋精神不断播种生根、开枝散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经久不衰 乐善好施 演绎 言传身教
B.经久不息 乐善好施 注脚 现身说法
C.经久不衰 助人为乐 注脚 言传身教
D.经久不息 助人为乐 演绎 现身说法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大批先进典型,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的
B.涌现出的一大批先进典型,离不开雷锋精神的感召
C.雷锋精神的感召使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了出来
D.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答案:
一、1、D
A.上文先说“服务人民”后说“助人为乐”。
B.主客颠倒。“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体现。
C.“那”表远指,指代不当。
2.A
矢志不渝:发誓立志;决不改变。侧重志向。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侧重意志。联系后文的“坐标”,用“矢志不渝”更好。
浩然正气:盛大刚直的气势。侧重盛大。凛然正气:刚直之气威严不可侵犯。侧重威严。联系上文“涤荡”,用“浩然正气”更好。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侧重经历患难。同舟共济: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侧重团结。联系后文“生死与共”,用“风雨同舟”更好。
扶贫济困:扶持贫穷的人接济困难的人。侧重穷困。解囊相助:拿出财物帮助别人。侧重帮助。联系后文的“扶弱助残”,用“扶贫济困”更好。
3.C。原句,搭配不当,动词谓语“发扬”和宾语“品格”搭配不当;“变成”强调变化,此处侧重结果,使用不当,可以改为“成为”排除A。
“共克时艰”和“扶危济困”语序不当,应当先“扶危济困”后“共克时艰”,排除D。
B.动词“成为”强调结果,不应放在开头;动词谓语“彰显”和宾语“风格”搭配不当,定语“扶危济困、共克时艰”和中心语“风格”搭配不当。
二、4.C第一空,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经久不息:很长时间不停止。多用于形容掌声、欢呼声等。语境强调雷锋精神不断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应选用“经久不衰”。
第二空,乐善好施:乐意做好事,喜好施舍;形容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助人为乐:以帮助他人为快乐。语境强调雷锋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应选用“助人为乐”。
第三空,演绎:推演铺陈。注脚: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泛指解释、说明。依据语境“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呈现”可知语境强调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解释说明,应选用“注脚”。
第四空,言传身教:既口头传授,又以身作则地去做,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现身说法: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依据语境“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儿童的刘英俊,再到‘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的郭明义,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践履中赓续传承”可知语境强调这些人以自己的行动起到模范作用,应选用“言传身教”。
5.D根据前文“雷锋离开我们已经60年了,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矢志前行”和后文“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到勇拦惊马救下儿童的刘英俊,再到‘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的郭明义,雷锋精神在一代代人的践履中赓续传承”可知,是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传承雷锋精神。
首先,此空前一句表达了“雷锋精神的感召”,后一句则介绍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本句作用即为衔接与过渡;
其次,分析各选项中的句子结构。在前三个选项中,均存在强调“雷锋精神”的主导作用的效果。如A强调部分在“是”之后,B强调部分在“离不开”后,C强调部分在“使”之前。这样的结构都不能平稳地引出下文,引出相对独立地叙述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