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3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3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9 13:31: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3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单选题
1.(2022·威海)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对这句话理解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
B.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是蓝藻类原始生物,不能直接说明植物对其他生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不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符合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的解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湿度,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2022·梧州)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发展火力发电项目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大量焚烧作物秸秆 D.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发展火力发电项目、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大量焚烧作物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会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2022·日照)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量)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燃煤取暖 B.焚烧垃圾 C.过度放牧 D.植树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A.燃煤取暖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垃圾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4.(2022·鞍山)塞罕坝曾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历经50多年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下列关于人工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B.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C.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D.仅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森林中的树木能够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还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2022·葫芦岛)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能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燃煤取暖 B.秸秆焚烧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林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燃煤取暖,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污染物的产生,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空气污染,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现“碳中和”,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退耕还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2022·广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都很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B.动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C.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氮肥
D.能参与物质循环的只有动物和植物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可见,绿色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净化空气,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例如: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又使的土壤空隙增多,使得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改变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所以,能参与物质循环的有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7.(2022·凉山)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
A.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碳达峰:在某个节点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下降的一个趋势。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2022·广东)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蒸腾作用 B.能促进自然界水循环
C.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其能量仅供给动物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参与生物圈水循环,B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C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下来的能量不仅供给动物,还有植物自身、微生物等,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9.(2022·呼和浩特)“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杨树是呼和浩特市常见的行道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杨树枝条上的枝芽的生长点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
B.白杨树上的飞絮里面的黑点是白杨树的果实,其有果皮包被
C.白杨树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
D.白杨树可以吸附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温室效应
【答案】A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将来发育成枝条的是枝芽;其结构中的生长点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A符合题意。
B、白杨树上的飞絮里面的黑点实际是白杨树的种子,B不符合题意。
C、白杨树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分除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外,大约有99%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中至少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造成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10.(2022·荆州)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绿化荒山、荒漠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活动。神州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D.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1.(2022·岳阳)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很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C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2.(2022·云南)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一部分成为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就会引起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C.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但题干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但题干中未体现,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能保持水土,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题干中未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3.(2022·陇县模拟)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
B.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但不能调节气候
C.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D.是人和动物的食物之源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A说法正确。
B、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B说法错误。
C、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维持水循环,C说法正确。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的生物提供物质来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14.(2022·英德模拟)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B.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 D.黄瓜在盐水浸泡中萎缩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所以,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C符合题意;
D、黄瓜在盐水浸泡,细胞失水导致萎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呼吸作用的影响。
15.(2022·武功模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D.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储存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故B错误。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故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有机物的制造者。它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包括人类。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6.(2022·东莞模拟)2021年来,东莞清溪镇实施“见缝插绿”,悄然建成了6个口袋公园,关于“口袋公园”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③减少沙尘,降低噪音;④提高大气湿度,改善小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正确。
②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正确。
③绿色植物能阻滞和吸附灰尘,减少沙尘,降低噪音,正确。
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改善小气候,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综合题
17.(2022·陕西)“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中“油泼辣子”的主要食材是辣椒和植物油。图1是辣椒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A、B、C和D表示物质,且A和B表示气体;图2是辣椒叶片在夏季一天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活动强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辣椒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图1中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   。请用C和D完善该过程的公式(式子)[B]+[   ] [   ]+[A]([ ]内填字母)。
(2)图2甲和乙曲线中表示辣椒叶片呼吸作用的是   曲线。
(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它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还通过吸收水分和   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答案】(1)氧气;D;C
(2)甲
(3)碳﹣氧;蒸腾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图一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有机物;D是水分。图二中甲表示呼吸作用;乙表示光合作用。(1)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B是进入叶片的气体,是二氧化碳;A是叶片释放出的气体,是氧气,C是向下运输的有机物,D是由下向上运输的水分,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所以,光合作用公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6点之前,甲正常进行,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2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而曲线乙在6点以前和18点以后基本停止活动。可见乙明显受光照的影响应是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重要意义。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8.(2022·南充)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和绿色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A、B、C、D表示心脏的腔,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至10表示血管。
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填字母)释放   (填字母),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植物制造的葡萄糖通过③   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经①过程进入肺泡,再进入5中的血液,经   路径进入脑。(用图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经②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   (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5)脑细胞活动产生的多余水分,经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进入尿液,最后可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1)b;a
(2)吸收
(3)7→C→D→1→6
(4)舒张
(5)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物质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水和无机盐,d表示有机物。①②分别表示呼吸系统的吸气和呼气过程,③表示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1主动脉,2肺动脉,3上腔静脉,4下腔静脉,5肺部毛细血管,6身体上部动脉,7肺静脉,8身体下部动脉,9肾动脉,10肾静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b二氧化碳,释放a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植物制造的葡萄糖作为食物进入消化道,并通过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的③吸收作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氧气,经①吸气过程进入肺泡,再进入5肺泡外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经7肺静脉流进C左心房、D左心室,再由1主动脉流进6身体上部动脉进入脑。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二氧化碳经②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5)脑细胞活动产生的多余水分,经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尿液,最后可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b;a;(2)吸收;(3)7→C→D→1→6;(4)舒张;(5)重吸收。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当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吸入气体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外毛细血管中,并随着体循环流经身体各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会通过呼吸系统的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会经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被运往身体各处。而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也可以被植物所吸收。
19.(2022·陇县模拟)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①~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   (填生理活动)进入生物体内。
(2)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图中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4)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5)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光合作用
(2)太阳能
(3)分解者
(4)B
(5)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图中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细菌、真菌进行④过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丙表示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其中C以A和B为食,B以A为食。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用于构建植物体自身和养育其他生物。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这些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所以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图中乙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4)在“玉米→田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蛇以田鼠为食,又被猫头鹰所捕食。与丙中的B相对应。A则代表田鼠、C代表猫头鹰。
(5)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以A为食的B的数量,先减少后因为其天敌C数量减少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太阳能;(3)分解者;(4)B;(5)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分析】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组成成分。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出现问题。
20.(2022·纳溪模拟)“感受生命律动,聆听花开声音”,纳溪区某中学开设了作物种植校本课程。同学们在校园“开心农场”种植了辣椒,并对栽培和生长过程做了观察记录。
(1)播种后,幼苗陆续破土而出,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   。
(2)随着辣椒植株的茁壮成长,“开心农场”成了同学们的探究乐园。一个晴朗的早上,同学们用透明塑料袋套住辣椒的整棵植株,并扎紧袋口,中午时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傍晚,同学们将带火星的细木条伸进了塑料袋,袋内的气体使木条瞬间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作用;随后,同学们再次给植株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将点燃生物细木条伸进袋内,细木条熄灭了,原因是   。
【答案】(1)茎和叶
(2)蒸腾;光合;植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将植株用塑料袋罩住后,塑料袋壁上出现的水珠,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傍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塑料袋内能够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晚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天亮后,将点燃的木条伸到塑料袋内,木条会熄灭。
【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同时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微弱的蒸腾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1.(2022·揭阳模拟)为了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   ,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   ,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   (只写一个),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使空气质量提高,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   (填生理过程),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   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   循环。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
(2)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任选一个);降低温度;传粉
(3)碳—氧
(4)蒸腾作用;气孔;水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①和②为生理过程,A、B为气体,由图可以看出,经过过程①,把水和A可以合成有机物,经过过程②,把有机物分解成水和B,所以,可以推断①为光合作用,②为呼吸作用,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共生物生命活动利用。
(2)光合作用是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要想提高产量,应想办法提高光合效率,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白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因此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加快有机物的合成,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即增加原料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要提高产量还要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夜间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化有机物,由于温度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因此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传粉,提高受精率。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过程,所以,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过程使空气质量提高,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2)、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任选一个)、降低温度、传粉;(3)碳—氧;(4)蒸腾作用、气孔、水。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基础题,但为重点内容,需要熟记: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能量用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植物体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要想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如: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夜间适当的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2.(2022·泰安模拟)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植物白天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2)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3)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地是   。
(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   生理活动。(填字母)
(5)在农业生产中,人民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   方法(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   相对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6)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ABC
(2)氧气;AB
(3)I;C;叶绿体
(4)B
(5)增加光照(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合理灌溉、适当降低夜晚温度等);碳-氧
(6)①发展新型的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2)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在光照充足时,植物体光合作用旺盛,掩盖了呼吸作用,因此,图甲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与图甲C中的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叶绿体。
(4)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其目的是降低图甲中的B生理活动。
(5)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6)空气中含氧丰富才清新,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就要想办法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让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当做原料利用,多植树造林可以让大量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更多的氧气,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我们的传统能源一般是燃煤、沼气等,它们燃烧的最终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含硫的煤燃烧后还有二氧化硫放出,这样大大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使空气变的污浊,而风能、太阳能则无此弊端,它们属于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故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发展新型的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三、资料分析题
23.(2022·揭东模拟)材料一“点沙成土—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力学家易志坚”。易志坚研究团队对土壤性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该成果能够使得松散的土壤颗粒在化学作用的反应下变得富有粘性,从而可以固定水分并保持土壤营养成分,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至2021年,如今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种植出了3000多亩的绿色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近16%。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为该沙漠地区改善环境,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出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二 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人工合成淀粉不同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①能量转化效率提升3.5倍突破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利用太阳能的局限;
②从自然光合作用的60多步到人工11步,突破自然界淀粉合成的复杂调控障碍。
③突破天然淀粉合成时空效率不高的限制,获得了淀粉合成速率和效率显著提升的人工途径。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影响沙漠中植物生长存活的最重要非生物因素是   。
沙漠土壤化正是解决了沙漠土壤中保存水分的原因,从而具备了使植物生存的条件,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森林、蔬菜和水果属于   。
(2)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比较脆弱的,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极其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   极其有限。作为中学生的你,请你为建立更稳定的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建议:   。
(3)沙漠绿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改善当地环境说明   ,而且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请举例说明:   。
(4)材料二中的自然光合固碳系统是利用植物的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碳元素以   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人工合成淀粉比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对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请你列举出一项能说明这一研究的成果的意义:   。
【答案】(1)水分;生产者
(2)自我调节能力;加强植树造林,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既改善环境,更是增加经济收入
(4)光合作用原理;二氧化碳;快;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不足,有效缓解粮食供给的问题。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命物质,它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沙漠的特点是干旱缺少水,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影响沙漠中植物生长存活的最重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森林、蔬菜和水果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比较脆弱的,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极其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极其有限,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破坏难以恢复。作为中学生的你,为建立更稳定的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建议:加强植树造林,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森林,沙漠绿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改善当地环境说明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举例说明: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既改善环境,更是增加经济收入。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同时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材料二中的自然光合固碳系统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人工合成淀粉比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反应的速度和效率高,对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列举出一项能说明这一研究的成果的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不足,有效缓解粮食供给的问题。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4.(2022·广东模拟)2021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习近平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资料二: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资料三: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资料一中提到的5个国家公园,每一个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种类都非常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即保护   的多样性。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资料一中提到的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温   ,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
(3)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资料二中习近平说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C.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D.伐木开荒,充分利用青山资源
(4)资料三中提到的“碳中和”的“碳”指的是   ,此气体主要被绿色植物的   作用所吸收利用后释放出   ,以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答案】(1)物种或生物种类;遗传或基因;生态系统
(2)恒定;胎生、哺乳
(3)D
(4)二氧化碳或CO2;光合;氧气或O2;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资料一中每一个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种类都非常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冰墩墩”以资料一中提到的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这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寓意深刻。首先,它提示我们应该去关注和保护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A正确;目前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大到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小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池污染引起铅汞中毒、水资源浪费、纸张浪费、空气污染等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威胁到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同时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B正确;这句话中人和青山是相互影响的,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C正确;人类在利用青山资源时,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答案为:D。
(4)资料三中“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二氧化碳主要可以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然后释放出氧气(O2)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四、读图理解题
25.(2022·东营)“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市积极行动,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如图),“碳”索蓝色增汇,为“碳中和”贡献东营智慧。
(1)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吸收能力,能够更有效率地固定、封存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谓的“蓝碳”。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其结构特点是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目的。
(2)分析如图可知,包含贝类的最长一条食物链是    ;贝类利用    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    (促进/抑制)了碳的循环。
(3)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每年产氧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产者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碳酸盐;抑制
(3)碳—氧平衡
(4)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1)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其植物体像根的部分叫根状物,起固着作用,像叶的部分叫做叶状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题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海带→贝类;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3)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每年产氧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号召,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全国各地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35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单选题
1.(2022·威海)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下列关于对这句话理解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植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
B.植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2.(2022·梧州)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发展火力发电项目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大量焚烧作物秸秆 D.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3.(2022·日照)我国政府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量)的目标。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燃煤取暖 B.焚烧垃圾 C.过度放牧 D.植树
4.(2022·鞍山)塞罕坝曾是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历经50多年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下列关于人工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B.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C.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D.仅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5.(2022·葫芦岛)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能量与去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燃煤取暖 B.秸秆焚烧 C.过度放牧 D.退耕还林
6.(2022·广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都很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防风固沙
B.动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C.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氮肥
D.能参与物质循环的只有动物和植物
7.(2022·凉山)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和“碳中和”分别是指(  )
A.一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一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B.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C.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硫相对“零排放”
D.二氧化氮排放达到上限,二氧化氮相对“零排放”
8.(2022·广东)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蒸腾作用 B.能促进自然界水循环
C.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其能量仅供给动物
9.(2022·呼和浩特)“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杨树是呼和浩特市常见的行道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杨树枝条上的枝芽的生长点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
B.白杨树上的飞絮里面的黑点是白杨树的果实,其有果皮包被
C.白杨树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
D.白杨树可以吸附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温室效应
10.(2022·荆州)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绿化荒山、荒漠和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活动。神州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C.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D.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1.(2022·岳阳)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12.(2022·云南)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一部分成为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就会引起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C.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2022·陇县模拟)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
B.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但不能调节气候
C.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D.是人和动物的食物之源
14.(2022·英德模拟)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B.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C.北方所产苹果比南方的甜度高 D.黄瓜在盐水浸泡中萎缩
15.(2022·武功模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D.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16.(2022·东莞模拟)2021年来,东莞清溪镇实施“见缝插绿”,悄然建成了6个口袋公园,关于“口袋公园”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大气中的碳一氧平衡;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③减少沙尘,降低噪音;④提高大气湿度,改善小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7.(2022·陕西)“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中“油泼辣子”的主要食材是辣椒和植物油。图1是辣椒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A、B、C和D表示物质,且A和B表示气体;图2是辣椒叶片在夏季一天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活动强度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辣椒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图1中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   。请用C和D完善该过程的公式(式子)[B]+[   ] [   ]+[A]([ ]内填字母)。
(2)图2甲和乙曲线中表示辣椒叶片呼吸作用的是   曲线。
(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它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还通过吸收水分和   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8.(2022·南充)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和绿色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A、B、C、D表示心脏的腔,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1至10表示血管。
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填字母)释放   (填字母),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植物制造的葡萄糖通过③   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经①过程进入肺泡,再进入5中的血液,经   路径进入脑。(用图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经②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   (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5)脑细胞活动产生的多余水分,经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进入尿液,最后可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19.(2022·陇县模拟)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①~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   (填生理活动)进入生物体内。
(2)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3)图中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4)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丙中的   (填字母)代表蛇。
(5)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0.(2022·纳溪模拟)“感受生命律动,聆听花开声音”,纳溪区某中学开设了作物种植校本课程。同学们在校园“开心农场”种植了辣椒,并对栽培和生长过程做了观察记录。
(1)播种后,幼苗陆续破土而出,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   。
(2)随着辣椒植株的茁壮成长,“开心农场”成了同学们的探究乐园。一个晴朗的早上,同学们用透明塑料袋套住辣椒的整棵植株,并扎紧袋口,中午时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傍晚,同学们将带火星的细木条伸进了塑料袋,袋内的气体使木条瞬间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作用;随后,同学们再次给植株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将点燃生物细木条伸进袋内,细木条熄灭了,原因是   。
21.(2022·揭阳模拟)为了践行“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   ,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   ,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   (只写一个),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   ,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使空气质量提高,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   (填生理过程),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   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   循环。
22.(2022·泰安模拟)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植物白天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2)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填字母)
(3)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地是   。
(4)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   生理活动。(填字母)
(5)在农业生产中,人民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   方法(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   相对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6)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三、资料分析题
23.(2022·揭东模拟)材料一“点沙成土—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力学家易志坚”。易志坚研究团队对土壤性质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该成果能够使得松散的土壤颗粒在化学作用的反应下变得富有粘性,从而可以固定水分并保持土壤营养成分,成为适宜植物生长的载体。至2021年,如今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种植出了3000多亩的绿色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近16%。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为该沙漠地区改善环境,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体现出良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材料二 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人工合成淀粉不同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
①能量转化效率提升3.5倍突破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利用太阳能的局限;
②从自然光合作用的60多步到人工11步,突破自然界淀粉合成的复杂调控障碍。
③突破天然淀粉合成时空效率不高的限制,获得了淀粉合成速率和效率显著提升的人工途径。
(1)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影响沙漠中植物生长存活的最重要非生物因素是   。
沙漠土壤化正是解决了沙漠土壤中保存水分的原因,从而具备了使植物生存的条件,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森林、蔬菜和水果属于   。
(2)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比较脆弱的,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极其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   极其有限。作为中学生的你,请你为建立更稳定的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建议:   。
(3)沙漠绿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改善当地环境说明   ,而且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请举例说明:   。
(4)材料二中的自然光合固碳系统是利用植物的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碳元素以   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人工合成淀粉比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对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请你列举出一项能说明这一研究的成果的意义:   。
24.(2022·广东模拟)2021年10月12日下午,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习近平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资料二: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资料三: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资料一中提到的5个国家公园,每一个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种类都非常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即保护   的多样性。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资料一中提到的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温   ,其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
(3)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资料二中习近平说的“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B.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C.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D.伐木开荒,充分利用青山资源
(4)资料三中提到的“碳中和”的“碳”指的是   ,此气体主要被绿色植物的   作用所吸收利用后释放出   ,以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四、读图理解题
25.(2022·东营)“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市积极行动,通过建设海洋牧场(如图),“碳”索蓝色增汇,为“碳中和”贡献东营智慧。
(1)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吸收能力,能够更有效率地固定、封存和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谓的“蓝碳”。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其结构特点是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碳的目的。
(2)分析如图可知,包含贝类的最长一条食物链是    ;贝类利用    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    (促进/抑制)了碳的循环。
(3)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每年产氧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碳足迹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响应低碳生活号召的?(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类群是蓝藻类原始生物,不能直接说明植物对其他生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不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符合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扶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的解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气湿度,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发展火力发电项目、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大量焚烧作物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会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A.燃煤取暖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垃圾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4.【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森林中的树木能够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还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燃煤取暖,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污染物的产生,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剧空气污染,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这些做法都不利于现“碳中和”,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退耕还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6.【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可见,绿色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净化空气,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例如: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又使的土壤空隙增多,使得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改变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所以,能参与物质循环的有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7.【答案】B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碳达峰:在某个节点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并呈现出下降的一个趋势。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参与生物圈水循环,B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C说法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下来的能量不仅供给动物,还有植物自身、微生物等,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9.【答案】A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将来发育成枝条的是枝芽;其结构中的生长点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A符合题意。
B、白杨树上的飞絮里面的黑点实际是白杨树的种子,B不符合题意。
C、白杨树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分除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外,大约有99%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C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中至少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造成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10.【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1.【答案】C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不符合题意。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很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C符合题意。
D.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缺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12.【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但题干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但题干中未体现,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能保持水土,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题干中未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3.【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A说法正确。
B、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B说法错误。
C、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维持水循环,C说法正确。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的生物提供物质来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食物之源;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14.【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所以,我国北方地区所产的苹果比南方的苹果甜。C符合题意;
D、黄瓜在盐水浸泡,细胞失水导致萎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能量)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水、温度、氧气呼吸作用的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储存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故B错误。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故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有机物的制造者。它养育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包括人类。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6.【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正确。
②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正确。
③绿色植物能阻滞和吸附灰尘,减少沙尘,降低噪音,正确。
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改善小气候,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17.【答案】(1)氧气;D;C
(2)甲
(3)碳﹣氧;蒸腾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图一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有机物;D是水分。图二中甲表示呼吸作用;乙表示光合作用。(1)若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B是进入叶片的气体,是二氧化碳;A是叶片释放出的气体,是氧气,C是向下运输的有机物,D是由下向上运输的水分,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叶绿体。所以,光合作用公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6点之前,甲正常进行,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因此可以判断图2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呼吸作用。而曲线乙在6点以前和18点以后基本停止活动。可见乙明显受光照的影响应是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制造氧气排到大气中,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重要意义。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8.【答案】(1)b;a
(2)吸收
(3)7→C→D→1→6
(4)舒张
(5)重吸收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图中物质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水和无机盐,d表示有机物。①②分别表示呼吸系统的吸气和呼气过程,③表示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1主动脉,2肺动脉,3上腔静脉,4下腔静脉,5肺部毛细血管,6身体上部动脉,7肺静脉,8身体下部动脉,9肾动脉,10肾静脉。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b二氧化碳,释放a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植物制造的葡萄糖作为食物进入消化道,并通过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的③吸收作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脑。
(3)植物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a氧气,经①吸气过程进入肺泡,再进入5肺泡外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经7肺静脉流进C左心房、D左心室,再由1主动脉流进6身体上部动脉进入脑。
(4)脑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b二氧化碳经②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5)脑细胞活动产生的多余水分,经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尿液,最后可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b;a;(2)吸收;(3)7→C→D→1→6;(4)舒张;(5)重吸收。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当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吸入气体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外毛细血管中,并随着体循环流经身体各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会通过呼吸系统的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会经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被运往身体各处。而不能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也可以被植物所吸收。
19.【答案】(1)光合作用
(2)太阳能
(3)分解者
(4)B
(5)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图中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进行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真菌,细菌、真菌进行④过程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丙表示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其中C以A和B为食,B以A为食。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用于构建植物体自身和养育其他生物。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这些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所以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图中乙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4)在“玉米→田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蛇以田鼠为食,又被猫头鹰所捕食。与丙中的B相对应。A则代表田鼠、C代表猫头鹰。
(5)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以A为食的B的数量,先减少后因为其天敌C数量减少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太阳能;(3)分解者;(4)B;(5)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分析】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组成成分。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越不容易出现问题。
20.【答案】(1)茎和叶
(2)蒸腾;光合;植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将植株用塑料袋罩住后,塑料袋壁上出现的水珠,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傍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塑料袋内能够复燃,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晚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天亮后,将点燃的木条伸到塑料袋内,木条会熄灭。
【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同时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微弱的蒸腾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3)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1.【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
(2)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任选一个);降低温度;传粉
(3)碳—氧
(4)蒸腾作用;气孔;水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①和②为生理过程,A、B为气体,由图可以看出,经过过程①,把水和A可以合成有机物,经过过程②,把有机物分解成水和B,所以,可以推断①为光合作用,②为呼吸作用,A为二氧化碳,B为氧气。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共生物生命活动利用。
(2)光合作用是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农业生产中,要想提高产量,应想办法提高光合效率,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白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因此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加快有机物的合成,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即增加原料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要提高产量还要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夜间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化有机物,由于温度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速率,因此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 传粉,提高受精率。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过程,所以,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过程使空气质量提高,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2)、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任选一个)、降低温度、传粉;(3)碳—氧;(4)蒸腾作用、气孔、水。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基础题,但为重点内容,需要熟记: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能量用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植物体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要想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如: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增强光照、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夜间适当的降低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2.【答案】(1)ABC
(2)氧气;AB
(3)I;C;叶绿体
(4)B
(5)增加光照(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合理灌溉、适当降低夜晚温度等);碳-氧
(6)①发展新型的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2)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在光照充足时,植物体光合作用旺盛,掩盖了呼吸作用,因此,图甲中植物叶片吸收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与图甲C中的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叶绿体。
(4)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其目的是降低图甲中的B生理活动。
(5)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6)空气中含氧丰富才清新,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就要想办法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让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当做原料利用,多植树造林可以让大量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更多的氧气,同时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我们的传统能源一般是燃煤、沼气等,它们燃烧的最终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气,含硫的煤燃烧后还有二氧化硫放出,这样大大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使空气变的污浊,而风能、太阳能则无此弊端,它们属于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故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发展新型的环保能源(如风能、太阳能);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③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3.【答案】(1)水分;生产者
(2)自我调节能力;加强植树造林,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既改善环境,更是增加经济收入
(4)光合作用原理;二氧化碳;快;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不足,有效缓解粮食供给的问题。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命物质,它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沙漠的特点是干旱缺少水,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影响沙漠中植物生长存活的最重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森林、蔬菜和水果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是比较脆弱的,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极其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极其有限,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会破坏难以恢复。作为中学生的你,为建立更稳定的沙漠绿化后的生态系统提出一个建议:加强植树造林,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森林,沙漠绿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改善当地环境说明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防治风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举例说明:在阿拉善的治理项目上已经种植了5500多万棵树,有的地方还种植上大量的蔬莱和水果等经济作物,既改善环境,更是增加经济收入。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同时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材料二中的自然光合固碳系统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循环。人工合成淀粉比自然光合固碳系统合成有机物有许多优势,其反应的速度和效率高,对于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列举出一项能说明这一研究的成果的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不足,有效缓解粮食供给的问题。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3)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4.【答案】(1)物种或生物种类;遗传或基因;生态系统
(2)恒定;胎生、哺乳
(3)D
(4)二氧化碳或CO2;光合;氧气或O2;碳—氧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资料一中每一个国家公园里的动植物种类都非常丰富,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冰墩墩”以资料一中提到的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其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这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
(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寓意深刻。首先,它提示我们应该去关注和保护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A正确;目前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大到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小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池污染引起铅汞中毒、水资源浪费、纸张浪费、空气污染等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的威胁到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同时也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健康和生命安全,B正确;这句话中人和青山是相互影响的,叶体现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C正确;人类在利用青山资源时,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答案为:D。
(4)资料三中“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CO2)。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二氧化碳主要可以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然后释放出氧气(O2)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5.【答案】(1)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产者
(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碳酸盐;抑制
(3)碳—氧平衡
(4)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1)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其植物体像根的部分叫根状物,起固着作用,像叶的部分叫做叶状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题图中的食物链有:①海带→贝类;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贝类;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3)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每年产氧量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号召,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污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