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通过学习苏联的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史实 ,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认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实质。
3.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遭遇挫折但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十月革命苏俄建立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
政策
苏联模
式形成
1917
1918
1921
1928
1936
1991
第一个五年计划
温故知新
1945
雅尔塔会议
1947
美苏冷战
1955
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从一国到多国
根据地图,指出二战后新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东欧8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6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拉丁美洲:
古巴
(1)经济:
建立经互会
作用: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目的:
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时间:
1949年
资本主义阵营
马歇尔计划(1947)
社会主义阵营
国家:
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经互会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由于苏联的控制和其它经济政治原因,经互会各成员国与苏联的矛盾日益尖锐。
经互会徽标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
(2)政治:
实质:
建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P83相关史事
1947年,苏联坚持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代表日丹诺夫提出世界已经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1947年)
时间:
1947年
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
冷战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年)
经济
军事
政治
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一、社会主义的壮大: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
用史实说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3年3月,俄罗斯工业城市沃罗涅日,哀悼斯大林的活动。
1953年3月,莫斯科斯大林哀悼仪式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斯大林逝世,在苏联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中引起了深切的悲痛,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工人党和劳动群众都以不同形式悼念斯大林。中国的哀悼活动不亚于苏联。
北京斯大林画像如海
赫鲁晓夫执政(1953——1964)
改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赫鲁晓夫1953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访华。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1964年下台。
赫鲁晓夫(1894-1971年)
1957年时代周刊,已经铲除异己、正意气风发的赫鲁晓夫同志。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
材料一: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根据材料,说一说战后苏联的发展情况?
为什么苏联会呈现这样的发展状况呢?
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滞后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
1.苏联改革的背景
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对斯大林展开全面批评,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一系列骚乱,也影响到中国。
政治:
经济:
①发动垦荒运动;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失败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有什么影响?
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赫鲁晓夫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
——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
推到斯大林像
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的改革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
3.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代(1964-1982)
措施: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失败原因?影响?
常规武器力量
战略核武器
美苏军力对比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是,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人、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跛脚的巨人
影响: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1985年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
1988年政治改革
4.戈尔巴乔夫改革
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东欧政局动荡。
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时代(1985-1991)
措施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这样改革会造成什么影响?
失败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措施
重心
结果
评价/影响 造成人们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53年-1964年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失败
经济改革,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1964年开始
揭开了苏联社会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
失败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使体制进一步僵化;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1985年开始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败
相同点:都失败了;都没能适应苏联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
三、社会主义的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剧变的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 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东欧剧变的原因?
注解:“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东欧剧变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①时间:
1989年下半年开始
政治上:
经济上:
②表现:
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的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东欧剧变:波兰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1991年叶利钦,时代周刊认为他是俄罗斯的革命者。
1991年叶利钦,时代周刊认为他是俄罗斯的革命者。
苏联解体的志
苏联解体标志:
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联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
俄罗斯(资)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叶利钦。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红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重新升起,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苏联时代的终结
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世界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你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1、苏联模式的弊端;
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推动。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直接原因)
要辩证地看待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认识:苏联模式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前途光明。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东欧剧变
① 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②1949年, 成立。
③1950年,中苏缔结 。
课堂小结
经互会成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社会主义国家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1953年
1964年
1982年
1991年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民生。
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1.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各国1952年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3.(2021·广东模拟)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D.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C
D
年份 国家 捷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年 68% 66% 29% 33%
1952年 29% 29% 15% 11%
提升达美
4.“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5.(2021·广安中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B
D
6.(2020·广东中考)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7.(2021·清远模拟)《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 )
A.改革的根本方向错误 B.错误决策导致苏联的解体
C.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D.改革措施存在不足,效果欠佳
A
D
8.(2021·汕头澄海模拟)1990年,修改国名、国徽后的波兰全面倒向西方,政府与民众开始大量清除华约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塑像。在这期间,波兰发生了大量刻意毁损这些塑像的事件。波兰发生上述事件的实质是( )
A.共产党失去政权 B.两极格局结束
C.苏联解体 D.社会制度的变化
9.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就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已无可救药”,任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制度灭亡的命运。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B.苏联共产党失去群众支持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失败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