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0 10: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
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座
B. 尽态极妍 妍:美丽
C. 而望幸焉 幸:封建帝王到某处
D. 廊腰缦回 缦:到处
2. 下列句中的“也”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3.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1)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
(4)燕赵之收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提升
4.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 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 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细小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①④⑤⑦ B. ②③⑥⑧ C. ①③⑤③ D. ②⑤⑥⑦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 ab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c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d是指秦人。
B. abd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c是指唐以后的人。
C. a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bd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 a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b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5)第二段文字共四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第③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④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
(7)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问题。
(8)“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
B. 不鉴之,即不之鉴,不以为鉴;鉴,“作为教训”的意思。
C. 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骄奢淫逸。
D. 句中第c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萦绕。
2. D 解析:用在句尾表陈述,无实意。其余表判断。
3. (1)北、西:名词作状语,从北面,向西。 骊山,从骊山。
(2)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3)族: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4)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等物。
4. (1)B 解析: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
(2)B 解析:独夫,指独裁者。
(3)B
(4)C 解析:没有同情。
(5)D
(6)假设,使,则;转折,而
(7)自己本身
(8)①和②相同,指的是六个国家,③指的是六国的统治者
(9)A 解析: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以后的人。
5. (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参考: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致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喻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