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______等。
4.地质灾害:地震、滑坡、_______等。
寒潮
泥石流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5.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同一灾害如干旱、洪灾等,在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
6.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的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三、防灾减灾
7.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灾害预报: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____、_____等灾害。
(2)灾害预防: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
(3)救灾: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台风
寒潮
1.泥石流从成因分类属于( )
①地质灾害 ②气象灾害 ③自然原因为主 ④人为原因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2年6月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干涸的河床上杂草丛生。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给我国造成了严重损失。干旱从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属于( )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次生灾害 D.人为灾害
A
B
3.寒潮在美国经常直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4.抗震救灾中,政府部门利用遥感技术( )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地理图片
C.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 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
C
B
5.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上海也经常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上海的台风的各月次数(1989~2011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次数 0 0 0 0 0 4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次数 17 30 18 0 0 0
(1)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_____和__________等,形成灾害。
(2)影响上海的台风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台风的多发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 D.冬季、春季
(4)台风给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台风也有其有利的一面,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狂风
特大暴雨
A
B
6.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反映了自然灾害的( )
A.突发性 B.周期性
C.群发性 D.多因性
C
珠江三角洲自2004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7~8题。
7.咸潮危害最易发生在( )
A.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区
B.沿海地势低平的地区
C.河流入海口地区
D.多台风地区
8.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
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做水源
C
B
9.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南岭
C.海南岛 D.雅鲁藏布江谷地
10.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 ③站着不动 ④使用电梯或者汽车逃命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D
D
11.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1)~(3)题。
损失状况 地震 洪水 干旱 火山
死亡 1.91 1.27 7.36 0.10
受伤 2.63 2.07 0 0.03
受影响 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
无家可归 23.76 324.14 2.27 1.51
合计 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
(1)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
A.干旱、地震 B.洪水、火山
C.干旱、洪水 D.地震、火山
(2)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影响范围较小 ②能及时预报 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 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
A.土耳其 B.墨西哥
C.巴西 D.意大利
A
D
D(共31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2.内、外流河与内、外流区
(1)概念: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_______,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________。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叫内流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叫外流区。
(2)主要的外流河
流入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
流入印度洋的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流入北冰洋的有:额尔齐斯河
(3)主要的内流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外流河
内流河
塔里木河
(4)内、外流区的特征比较
唐古拉山脉
东海
6300
4.水能宝库
(1)河流水能资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水量的大小,河流水量大,一般水能资源就丰富。二是落差大小,落差大,一般水能资源就丰富。长江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自西向东穿越三级地势阶梯,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___________”。
水能宝库
(2)水能资源的开发
①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约占全国水电装机总量的2/3,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5.黄金水道
(1)长江支流众多,构成了纵横广阔的水运网。由于其巨大的航运价值,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河段(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导致泥沙在附近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并最终高过了河道两侧的地面,故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荆江河段加强了治理,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道的裁弯取直工程,同时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提高了长江的运输能力。
黄金水道
巴颜喀拉山
5464
7.黄河的奉献
黄河流域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黄河自青藏高原滚滚东流入渤海,历经三级地势阶梯,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2)塑造平原
悠悠黄河,在历史的岁月中,为华夏大地塑造了众多土壤肥沃的平原。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及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
(3)提供灌溉水源
黄河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沿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正因为黄河的灌溉与滋润,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了著名的“塞上江南”。
(4)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源头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壶口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山西和陕西两省的交界处,是陕西省吉县的著名旅游景点。
8.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黄河为华夏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她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在不同的河段存在着不同的忧患,我们应根据其产生危害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由于黄河主要的危害是由含沙量引起的,所以治黄的关键是______,治黄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沙
1.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区域河流深受夏季风影响
C.南方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D.越往北河流汛期越短、流量越小
B
2.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有关三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径流量最大的是西江 B.枯水期最短的是松花江
C.汛期最长的是湘江 D.有结冰期的是湘江
河流 水文站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汛期起止月 枯水期起止月
松花江 佳木斯 717.7 7~9 10至次年6
湘江 湘潭 684 3~8 9至次年2
西江 梧州 2 290 4~10 11至次年3
A
3.长江发源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A
中国经济网2012年5月3日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据此完成4~5题。
4.长江注入了(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5.金沙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B.金沙江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美誉
D.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C
B
6.以下关于长江沿岸开发利用与保护方式较合理的是( )
A.上游—伐林垦草种粮 B.填湖造地建房
C.下游—建坝截流发电 D.沿江—穿山越省旅游
D
下图为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
A.长江 B.海河 C.黄河 D.黑龙江
8.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该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的河段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C
C
B
10.读黄河某河段剖面示意图,你认为此图最有可能出现的省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河南省 C.青海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B
1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长江 B.黄河
C.塔里木河 D.珠江
C
12.关于长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下游地区结冰期长 B.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
C.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D.是我国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D
读长江流域图,完成13~14题。
13.长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③是( )
A.小浪底 B.葛洲坝 C.二滩 D.三峡
14.最长的支流A是( )
A.嘉陵江 B.湘江 C.赣江 D.汉江
D
D
15.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含沙量十分严重。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D
读图,回答16~17题。
16.黄河干流①~②河段,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降水量少 B.农业灌溉等耗水量大
C.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 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17.针对②~③河段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疏通河道 B.加固大堤 C.修建水库 D.植树造林
B
D
18.如图是我国长江、黄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和_____。
(2)它们受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流向均大致_________________流。
(3)长江注入_____海,黄河注入渤海。
(4)我国目前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它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流域面积增大 B.水能蕴藏量增加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河流径流量增加
青藏
青海
四川
自西向东(或向东)
东
C
(5)为了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正在实施__________工程。
南水北调
19.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1)~(10)题。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兰州 河口 龙门 陕县 利津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3.3 37.7 24.7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19 1.67 11.2 16.0 11.5
Ⅰ.数据分析:读图和表,黄河流经(1)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2),植被(3),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1)___ A.上 B.中 C.下
(2)___ A.疏松 B.坚实 C.瘠薄
(3)___ A.破坏严重 B.茂密 C.单一
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4)”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5),坡度变缓,河水流速(6),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7)。
(4)___ A.地下河 B.黄金水道 C.地上河
(5)___ A.小 B.窄 C.宽
(6)___ A.加快 B.变慢 C.不变
(7)___ A.抬高 B.降低 C.坍塌
B
A
A
C
C
B
A
Ⅲ.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8)。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9)。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10)。
(8)____ A.甲 B.乙 C.丙
(9)____ A.多 B.少 C.快
(10)____ A.植树种草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修建水库
C
B
A(共23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南北气温产生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最北端位于53°N附近,最南端位于4°N附近),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一定的差异。
2.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气温低于0℃,以南气温高于0℃;最冷地在黑龙江漠河,最热地在海南。
3.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多数地方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等地形成低温中心;新疆吐鲁番盆地形成高温中心。
4.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范围
(1)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把我国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划分指标:活动积温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作_________。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活动积温越高,反映农作物的生长期越长。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见教材P32。
高原气候区
活动积温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5.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几条重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___________一线平行;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相当;
③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秦岭—淮河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6.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1)我国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2)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
7.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气候的干湿程度)。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也不一样,蒸发量也不相同。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气候干燥。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我国的干湿地区:见教材P36。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8.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形成原因: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多样、东西地势起伏大,使得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由于我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受大陆影响明显,因此我国的气候也具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比较大,与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即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变化的形象描述。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9.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10.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_____影响显著的国家。
11.地形: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
季风
1.我国南北方气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高低不同 D.地表形态不同
C
读某地气温日变化图,回答2~3题。
2.该地此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
A.7℃ B.10℃ C.2℃ D.4℃
3.进入5月份后,苏州容易出现雷阵雨、冰雹等天气,大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范工作。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雷阵雨、冰雹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
B
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山地向平原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造成我国降水东西差异大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高低 C.纬度位置 D.地形复杂
D
A
6.我国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遭受了旱灾。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A
B
8.在济南举行的中学生夏令营中,来自拉萨、乌鲁木齐、哈尔滨、上海、广州和昆明的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请你写出他们各自的家乡的名称(城市名称):
(1)来自__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的夏季虽短,但白昼很长,中午不及这里炎热,年降水量和这里差不多。我们那里有趣的是冬天,可以玩雪橇、看冰灯。”
(2)来自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可以说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四季花开,少见冰雪。如果明年到我们家乡参加‘夏令营’,可以看到争艳斗奇的鲜花,尝到各种可口的水果。”
(3)来自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冬天不用生火炉,夏天不用吹电风扇,大自然就像一架美妙的空调器,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四季如春,欢迎你们任何季节来游览。”
哈尔滨
广州
昆明
(4)来自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总的说来冬冷夏热,但冬天河水一般不结冰,夏天酷热的日子不多,初夏梅子成熟的时候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5)来自_____的同学说:“我们家乡冬寒夏凉,全年气温较低,降水不多,气压也低,可我们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会使你终生难忘。”
(6)来自_________的同学说:“这几天我们家乡白天热得烤人,夜晚变得很凉。冬季气温常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一年下的雨比这里7月份的雨量还少。但我们家乡的瓜果特别甜,欢迎大家明年暑假去品尝。”
上海
拉萨
乌鲁木齐
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黑龙江漠河 B.新疆吐鲁番 C.青藏高原 D.台湾岛的火烧寮
10.下列地形区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是( )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
C
B
11.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中的“春风”时,争论很激烈。从地理角度你认为“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12.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多发生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造成我国南方持续暴雨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B
B
13.下面四幅气候要素图与对应城市排列正确的是( )
A.北京—①、上海—②、吐鲁番—③、西双版纳—④
B.上海—①、西双版纳—②、吐鲁番—③、北京—④
C.西双版纳—①、上海—②、北京—③、吐鲁番—④
D.北京—①、上海—②、西双版纳—③、吐鲁番—④
D
14.湖南省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A
D
16.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弱与不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的多少示意图,两图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回答下列各题。
(1)一般年份,夏季风____月中旬开始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
(2)从甲图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可知:该年份我国南方容易出现_____灾害。
(3)对比两图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看出:夏季风势力较强的是____图所示的年份。
(4)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季。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灾害。
5
洪涝
乙
夏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旱涝(共12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章末综述
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③表示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2.下列关于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湿润地区
C.亚热带 D.多内流河
C
D
3.下列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河流沟通南北交通
B.地势向海洋倾斜,不利于形成降水
C.西高东低,紧临深海,不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D.大河东流入海,沟通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4.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气候特点的是( )
A.夏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冬季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C.降水东部多、西部少 D.降水北方多、南方少
D
C
5.武汉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6.黄河自西向东注入(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A
A
7.黄河的大量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8.近年来黄河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修渠灌溉 ②植树种草 ③加固堤坝 ④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D
9.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山区包括山地、比较崎岖的_____和_____,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____。
(4)五种地形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____%,所以说我国是一个_____的国家。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各两条)
不利: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有利: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山地
高原
丘陵
2/3
山地
33
多山
10.读沿36°N纬线所做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高原,B_____高原,
C_____平原,D_____山脉。
(2)图中A是我国地势的第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B是地势的第___级阶梯,地形以_____和_____为主,海拔多在__________米;C是地势的第____级阶梯,平均海拔在_____米以下,地形以_____和丘陵为主,该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________。
(3)该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有利影响表现在:
①对气候: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对河流: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____交通,便于沿海和____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多急流、瀑布,____资源丰富。
青藏
黄土
华北
太行
一
4000
二
高原
盆地
1000~2000
三
500
平原
大陆架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
东西
内地
水能
11.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量的多少和各月的分配情况判断,四个城市从A到D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___________;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由____向____逐渐减少。(填“南”或“北”)
(4)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都 (填“均匀”或“不均匀”),降水集中在____季。
(5)我国东部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或早主要是由 (填“冬”或“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不同地区雨季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___,雨季____;北方则相反。
哈尔滨
北京
武汉
广州
南北温差大
南
北
不均匀
夏
夏
晚
长
12.回答问题。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 (填“水”或“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经 (填“平原”或“山地”)地区,最后注入_____洋。
(2)黄河中游流经______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填“地上”或“地下”)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中游地区宜大力 (填“植树种草”或“开垦耕地”),减少水土流失。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 (填“南北”或“东西”),终年不冻, (填“宜宾”或“南通”)以下四季通航,长江素有“____________”的美誉。
水能
平原
太平
黄土
地上
治沙
植树种草
东西
宜宾
黄金水道(共19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高原——海拔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部面积较大,起伏_____,四周较陡
平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____
山地——海拔高度____,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丘陵——相对高度较____,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和缓
小
大
小
2.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的比例: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地势概念: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4.我国地势的总体特点:西高东低,______________。
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 000~2 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3)第三级阶梯:位于第二级阶梯以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这里有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了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
6.我国的地势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_____。
(2)地势对河流和航运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3)地势对河流水能资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______资源。
降水
水能
1.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分布广泛,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2.山区在经济发展上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②矿产资源储量大 ③动、植物资源丰富 ④耕地面积广,适于发展种植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C
C
3.以下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一组是( )
①天山 ②台湾山脉 ③武夷山 ④昆仑山 ⑤南岭 ⑥巫山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盆地中,物产丰富,农耕发达,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B
C
5.《三国演义》主题曲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这句话说明对河流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较小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B
A
7.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类型的名称。
①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一般把_____、崎岖的高原和_____统称山区。
(3)由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区常见的地质方面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在山区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___________,可以发展________。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山地
山地
丘陵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河谷平原
种植业
(6)下列几方面若在山区发展,会占较大优势的是( )
A.建拖拉机厂 B.大型的农贸市场
C.种植水稻 D.旅游业
(7)(双选)在山区降暴雨或者在斜坡蓄水灌溉,常常引发的现象有(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D
CD
8.山区开发利用的不利条件有( )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③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④坡度大,不宜耕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9.下图中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B
下图是我国北纬32°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11.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D
C
12.小彬同学家住洞庭湖平原,他的家乡最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龙卷风
C.冰雹 D.泥石流
D
13.下图是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沿36°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代表的我国地势阶梯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A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
(3)B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
(4)C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地势有利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降水
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河流从上一级阶梯流入下一阶梯时落差大,产生了丰富的水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