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单元
总复习
处处留心皆学问。
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爬山虎的脚》
《古诗三首》
课文回顾
《蟋蟀得住宅》
背诵
如何观察:
1、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2、连续观察一段时间;
3、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1.会认读
9 夜幕 瑟瑟 缘分 下降 骚扰 逊色 认输
10 平均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11 住宅 隐约 毫米 谨慎 地址 良好 挖掘 搜索
倾听 步骤 布置 抛开
2.会写字
9 夜幕 吟唱 瑟瑟 题目 侧面 山峰 庐山 缘分
骚扰 费力 文章 逊色 输赢
10 爬山虎 操场 占据 舒服 平均 叠加 空隙
荡漾 嫩茎 叶柄 蜗牛 枯萎 固定
11 住宅 临时 毫米 谨慎 选择 地址 良好 洞穴
客厅 卧室 专家 步骤 平坦 燥热 比较 耐心
增加
风骚(shāo sāo ) 逊(xùn sùn)色
骤(zòu zhòu )然 搜( shōu sōu)集
位置(zhì zì) 住宅(zái zhái)
巩固练习
给下面红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3、多音字组词。
降
jiànɡ(降落)
xiánɡ(投降)
曲
qǔ(乐曲)
qū(弯曲)
4.四字词语
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5.近义词辨析
宽敞 宽广 宽阔
(1)我们坐在( )的教室里上课非常幸福。
(2)老支书领导群众,用一年时间修成了一条( )的马路。
(3)他有大海般( )的胸怀。
宽敞
宽阔
宽广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积累背诵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积累背诵
宋 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积累背诵
1.立了秋,把扇丢。
日积月累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背诵积累
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
比喻句
生动地描绘了细丝的形状。
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的住宅》)
生动地写出了草的作用。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蟋蟀的住宅》)
拟人句
2.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蟋蟀的住宅》)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雪梅》)
服输
1.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的住宅》)
夸张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对比句
将雪和梅的对比。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动作描写的句子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爬山虎的脚》)
··
·
·
··
·
·
2.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的住宅》)
·
··
··
··
·
《题西林壁》是 游 时题在 墙壁上的一首诗。前两句写所见 不同角度之景,后 ,揭示了:
。
庐山
苏轼
即景说理
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
西林寺
庐山
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
所迷惑
《雪梅》是 朝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阐述了 、 的关系。前两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 ,后两句写诗人对梅雪的 。
卢钺
宋
梅 雪
拟人
梅雪争春
评价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 ,主要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 ,爬山虎脚的 像“ ”“图画上 ”,又通过“ 、 、 、 、 ”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 的过程。
叶圣陶
叶子
形状
蜗牛的触角
蛟龙爪子
触 变 巴 拉 紧贴
爬墙
《蟋蟀的住宅》是 写的。全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蟋蟀那 、 、 、
的住宅和 的过程,赞美了蟋蟀
的精神。
法布尔
简朴 清洁 干燥
建造住宅
劳苦
卫生
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