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0 12: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喜欢杜丹,说她___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_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___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___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秀色可餐 燕语莺声 笔走龙蛇 古色古香
B.国色天香 燕语莺声 挥毫泼墨 古色古香
C.国色天香 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 素旧拙朴
D.秀色可餐 鸟语花香 笔走龙蛇 素旧拙朴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三角梅。
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3.文中面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① 其实人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旦看破,人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时时不愉快,常常痛苦。那人要怎么样 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 ② 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说:我不会常常倒霉,这次的情境别人也碰到过,只是他碰到时,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怎么别人运气都那么好,只有自己这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遭遇不幸时,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③ 这话听起来很平常,但事实上很不平常。如果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认为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个人的情绪就会很稳定。
4.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个头绪,算了,先睡他一觉再说。
B.你们三个人一块去的,怎么就你两个回来了 他呢
C.谁来保护环境,呵护我们的地球 是你,是我,是他。
D.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蚕麦①二首(其一)
苏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②,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②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清淡如话,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可谓炉火纯青。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富足安乐。
D.颈联写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夜幕方归。表现了劳动的艰辛。
7.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祖父的抗战
常跃强
祖父常秀来,莘县名医,方圆百里有名声。乡亲们给我家大门上挂了一个黑漆大匾,匾上四个金色的大字:“元化遗风”。
祖父认老理,尽忠不能尽孝,一直拖到我曾祖父去世,他才到莘县十八里铺区医院当了一名外科医生。我11岁那年,考上了十八里铺高小,从此与祖父住在一起。闲下来的时候,祖父经常给我讲当年抗战的事。
他说:1937年冬天,日本鬼子的飞机就到咱莘县狂轰滥炸。有一天上午,猛个丁地听见“嘎勾嘎勾”的枪响,原来是鬼子来了。那会儿啥也顾不上了,我背着你姑姑,你奶奶抱着你爹,就跟着大伙一块儿跑。你奶奶小脚,本来就跑不快,再加上还要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就更跑不快了。跑着跑着,鬼子渐渐撵上来了,你奶奶已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实在跑不动了,就对我说:小家爹,你跑吧!我跑不动了!就是死,我也跟咱小死一块儿……你奶奶说完,一下子就坐到路边的圪堰上了。你奶奶一说这,我也没法跑了,就在路边上停下了。
没多大一会儿,日本鬼子就来了。几个鬼子拿刺刀对着我。说不害怕是假的,那会儿心“砰砰”地跳,也不知道怎么好了。这时候,一个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日本鬼子的军官,和一个汉奸翻译官就过来了。他们一停下,那个汉奸翻译官就用日本话,叽哩哇啦地跟日本鬼子军官说话。也不知他说了什么,鬼子军官一摆手,那些鬼子们就都把刺刀放下了。
这一回有惊险,但好歹是把命保住了。
后来,他又给我讲了一个事:1939年2月,汉奸刘仙洲率“鲁西自治军”随同日军侵占了莘县,后来被日寇委任为莘县伪县长兼保安司令。八路军组织群众抗战,多次给日本鬼子和汉奸以沉重的打击。有的汉奸受了伤,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亡。有一个认识我祖父的姓李的汉奸区长向刘仙洲进言,说:咱们这些彩号,如果让常秀来常先生给治,一个也死不了!
其实,我这个名字,刘仙洲早就听说了。他说:听说他有一种膏药,很神奇,能把打进身子里的枪子给拔出来!有这回事吗?
有,那个汉奸区长说,我亲眼见有人在他那里治好过!
刘仙洲大喜,立刻让这个姓李的汉奸区长带上鸡鸭鱼肉和上好的点心,到咱家来了。他一见我就像报喜似的大呼小叫:大叔大叔,刘司令请您去哩!大叔——!刘司令请你给他当医官去哩!
俗话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我一看那个汉奸区长带着这么多的礼物来,就警惕了。听了他的来意,我摇了摇头。此后任他好说歹说,我都不肯答应,最后他说:“人在曹营心在汉……当年关公保着二位皇嫂……末了,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不是又回到刘皇叔那里了吗!你别顾虑太多……”
这在当时是最典型的汉奸理论!我哪能听得进他这一套呀!于是我坚决地说:回去告诉你们刘司令,就说常秀来伺候不了!
那个汉奸区长见我如此决绝,只好带上东西悻悻然走了。
宋雪峰是莘县城南共产党的地下敌工站站长,跟我关系不错。有一天他让人来给我送信,说是内线人传过来话,我的那番话激怒了刘仙洲,刘仙洲要派汉奸兵来抓我哩!他让我出去避避风头。于是,我骑上我那辆破洋车子,就到张鲁去了。在那一待就是三个月,等风声过去之后,才回来。
一个冬天的晚上,祖父问我:十八里铺这里有个“钉子”哩,你知道不?
我说什么是“钉子”呀?
“钉子”就是日本鬼子在这儿安的炮楼呀。
炮楼里边有一个小队的汉奸兵,小队长姓赵。有一天,他的宝贝儿子脖子后边生了一个“对口疮”。“对口疮”很厉害,弄不好要死人的。他知道我会看这种疮,跑到家来,说什么也要让我给他儿子治,赖在咱家里不走。当时我想,姓赵的虽然是汉奸,但他儿子还是个孩子,是无辜的。于是我就给他孩子疮口上敷上药,另外又给他孩子开了几副中药。那孩子的对口疮很快就好了。
没想到惹出了大麻烦。在炮楼里,那个赵队长请我喝酒时,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我很难办的事儿,非要我认他的儿子为干儿子不可,还说请一个算命先生给算过命了,说这孩子得认一个姓常的为干爹,才能保这孩子一生平安!
回来后,我把这事给宋雪峰站长汇报了,老宋说:好啊!炮楼里正没有咱们的人哩!……你呀,干亲尽管认,看是不是能做一做姓赵的策反工作,若是把他争取过来,那对我们的抗战工作就太有利了。
有了党组织的支持,我打消了顾虑,就开始跟赵队长热乎起来了。
1944年8月1日,八路军攻打莘县,刘仙洲被俘虏了。莘县城解放了,可是十八里铺的“钉子”并没有拔掉。如果强攻,一定会死伤很多人。为了避免牺牲,敌工站站长宋雪峰找到我,让我进炮楼去当“说客”,说服赵队长投降。老宋一说,我就应下了,凭着与赵队长的交情,再晓以利害,终于使他在第二天就献出了炮楼。自此,莘县全境解放。
作为民主人士,解放后,祖父得到了很高的荣誉,当选为莘县人大代表和莘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宋雪峰解放后在北京气象站工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父认老理,直到曾祖父去世,他才外出当了外科医生,祖父貌似老顽固的形象跃然纸上。
B.祖父毅然给汉奸的儿子治疗对口疮,并且很快治好,祖父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可见一斑。
C.宋雪峰这个人物在文中着墨不多,却是一个关键人物,自始至终在保护着祖父的抗战。
D.文中祖父讲的三个故事,都既与抗战相关,又与祖父的医术医德有关,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父奶奶等人被鬼子追上,汉奸翻译对鬼子说的话语,引发读者好奇,暗合开头祖父是莘县名医,方圆百里有名。
B.“说不害怕是假的,那会儿心‘砰砰’地跳,也不知道怎么好了”,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相父胆小怕事懦弱。
C.赵队长坚决让祖父认他儿子为干儿子,为下文祖父策反赵队长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D.文章结尾介绍了祖父和宋雪峰解放后的情况,既交代了故事结局,又契合了我国传统的“大团圆”的美好心理。
3.这篇小说在语言方面极有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4.这篇小说采用了祖父讲故事的方式,这种讲述方式有什么效果?(6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B.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C.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D.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必加兵我”与“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加”字含义不相同。
B.“则受书币”与“千金之资币物”(《荆轲刺素王》)两句中的“币”字含义不相同。
C.“以孝治闻于天下”与“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D.“受其币而厚遇之”与“邻之厚”(《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攻下宁邑后,赵王派去祝贺的使者不被秦王接见,大臣们认为派谅毅出使可以见到秦王。
B.谅毅到了秦国后,恭敬地献书上奏,希望秦王言明赵国使者的过错,并表示如有过错愿意奉行秦王的命令。
C.对于诛杀赵豹和平原君的苛求,谅毅以秦国孝治原则和人伦之道为理由进行了委婉的辩解。
D.谅毅能言善辩,应对有方,不辱使命,秦王接受了谅毅的礼物并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2)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191练)
【基础训练】
1.C【解析】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国色天香:极言牡丹香色的可贵,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燕语莺声:原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后用来比喻女子说话动听的声音。鸟语花香:形容景色优美。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毫泼墨:指男子书写或绘画动作的潇洒豪迈。古色古香:意思是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素旧拙朴:朴素率真。
2.B【解析】“竟”和“发现”语序问题,“竟”应是表达对五种花色三角梅的惊讶,因此放在“发现”后面。句子末尾的主语应是“三角梅”而不是“特色”。“集成一株”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集于一株”。
3.增文势:“一座”“一处”“一派”等排比结构词语,有短句的简洁,连续三句有长句的细致,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3分)
广文义:从“乡村”到“客厅”再到“氛围”,层层深入,由身到心,内容更加充实,具有突出强调作用。(2分)
4.C例句是泛指任何一个人和C项的用法意思一样。A项,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B项,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D项,别的,另外的。
5.①有人喜欢说“看破红尘”
②认为“看开”就是“看破”
③做人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每句2分,共6分)
6.B(原文是诗人“自分”也就是自认为别人嫌弃自己,而非是自己真的懒散。从苏辙当时所处的被朝廷贬官甚至被褫夺俸禄的政治环境看,这里的“嫌”所表达的应该是政治上的牢骚和不满,此句中既有讥讽也有自嘲。)
7.尾联意思是家家都不辞辛苦大办一年一度的秋社祭祀活动,庆祝来之不易的大丰收;(2分)面对如此热闹的庆祝场景,诗人自己虽然贫病不堪,但也要借钱来买贡品像四邻那样献上诚心。(2分)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2分)(按各点分值酌情给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综合训练】
1.C
2.B
3.①本文通篇多用短句,简洁明快。②本文多处运用口语具有地方特色,亲切自然。③本文采用拟声词,语言生动形象。(8条2分,任意两条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4.①本文由祖父讲述的三个故事组成,这种讲述方式使文章思路清晰,便于读者理解。②本文语言口语化色彩浓厚,与祖父讲故事这种讲述方式水乳交融。③祖父讲故事这种讲述方式,容易把读者带入到故事中,并且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一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B 【解析】句意:大王扩大土地到宁邑,诸侯都来祝贺,我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召见。“敝邑”为谦称,作“寡君”的定语,意指我国君王,二者不可断开,排除CD。“三”表示次数,作“至”的状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加:施加,使用。加兵:攻打。句意: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加:谎报,夸大。句意:不敢夸大。两句中的“加”字含义不相同。
B.币:礼物。句意: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币:礼物。句意:价值千金的礼物。“币”字含义相同。
C.闻:闻名。句意: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闻:听。句意: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闻”字含义不同。
D.厚:优厚。句意: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厚:变厚,土地增加了。句意:邻国的土地增加了。“厚”含义不相同。
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并表示愿意奉行秦王的命令”说法错误。原文为“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意思是: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其中没有表示愿意奉行秦王的命令的意思。奉行秦王的命令的内容是在下一回合的对话中体现。
8.(10分)
(1)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我国君主报告,我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采分点:“报”报告,“敝邑”我国,“不行”不执行,“无乃”恐怕要…吧。大意1分。
(2)我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合)大国的心愿。采分点:“恶”,触怒、惹恼;“黜”,罢官;“与”,参与;“称”,符合。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多)次没有通报接见。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试着派(让)他出使。”
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书奏说:“大王扩大土地到宁邑,诸侯都来祝贺,我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召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
这时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那么我现在就接受诸侯的命令率领诸侯打到邯郸城下去。”谅毅说:“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合口,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和大王不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我国君主报告,我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
秦昭王说:“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我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