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3课快乐的人
课时:一课时
类型:造型 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指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结合已掌握的人物动态和线条表现知识,运用线材造型的方法,表现快乐的人物动态作品。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线材多变的特点和新颖有趣的造型方法,不墨守成规,而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自由表现人物快乐的活动姿态,感受人体动态特征,并学习线材造型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材的特点,发现生活中各种线材的美感,能用线材造型方法表现快乐的人物动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体验、分析、创作人物动态的过程中,体会缠、绕等线材造型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搜集、整理和组织身边的线材,进行不同人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大胆夸张的表现人物动态,以及对线材链接的处理。
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搜集电线、铁丝等材料,为学生创作提供丰富的媒材。
感悟快乐:
1.猜一猜:请一位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自己的爱好,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位同学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请其他同学也用肢体语言表演自己的爱好。
2.想一想: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教师:人物的动态在展现内心情感的同时,更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今天,我们就用人物的动态表现一群快乐的人。
板书课题:快乐的人
建构技巧:
摆一摆:了解动态规律。
教师:你能用木头人体模型表现快乐的人吗?
教师概括出人体基本结构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无论哪种动作,都离不开人体本身的变化规律。
找一找:合作探究,表现原则。(学生探究,发现人体的大致比例:头、颈、躯干的长度之和等于腿的长度。肘关节位于手臂的中间,膝关节位于腿部的中间(在创作时也可稍作灵活处理)。注意肘、膝弯曲的方向。)
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约瑟芬.贝克》。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肯出作品中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吗?你还发现她有什么特点?
——女性,她戴着耳环、项链等。四肢简化成一条线……
小组讨论:对比人物图片与作品,人物比例有什么变化?人物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艺术家概括了人物的特点,夸张了人物的比例,更好地体现出了人物地动态之美。
教师小结:概括、夸张。
试一试:探究技法。
教师示范基本技法:缠绕法、单线法、盘旋法、螺旋法……
示范要点:
用螺旋法表现人物地头部。
用拧法链接身体。与学生互动,用盘旋法、缠绕法等方法装饰人物躯干。
关注人物站立姿态及细节,使作品更富于情趣。
看一看:欣赏用不同的方法创作地学生作品。
艺术实践:
明确时间要求:用金属线材制作一个有动感而快乐地人。
教师提供有人物动态图片,供学生参考。(避免造型单调)
提示:
抓住人物动态,概括特点。
适度夸张人物比例。
综合运用多种线材。
评价拓展:
评价要点:(学生互评,体会创作的乐趣,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谁的作品技法运用的最巧妙?
谁的作品人物动态最具有创意?
延伸拓展: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术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更应该用快乐的心情去创造自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