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墨画鱼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第八册的内容,属新课程标准中“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是一节集欣赏性、创造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了解彩墨游戏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展,通过造型不一、颜色各异的鱼,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彩墨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使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闻、所感的事物表现出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有关鱼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鱼的方法和步骤,能大胆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生动、色彩鲜丽的鱼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笔情墨趣中,发现彩墨魅力,弘扬民族艺术,大胆地亲近彩墨,表现鱼的生命和美丽,并获得欢愉和满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艺术。
学情简析:
四年级学生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喜欢动手实践。《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大胆实践,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有成就感。
学生们在上学期学习了基本的彩墨知识和表现方法。在前一课又学习了“用彩墨画鸟”, 已对彩墨画有一定的认识,对色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能够用彩墨技法进行绘画,但用墨用色不够大胆,特别是在造型上比较单一。所以本课重点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认知鱼的特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用笔、用墨表现出具有造型独特又富于彩墨变化的鱼。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主动性,了解鱼的结构特征及用写意形式概括表现的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写意画鱼的笔墨技法,以及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国画工具,课件。
学生准备:画毡,国画工具、调色盘、抹布、水桶(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演示,创设情境。
老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文字,请你读一读看看写的是什么内容?
各种各样的鱼多的数不清。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教师:“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吧!”
欣赏海底美妙的鱼类
视频: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中的鱼美吗?你能说出这些鱼美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鱼,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鱼增加信息量,拓展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营造氛围,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想不想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这些美丽的水中精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毛笔和彩墨来画这些水中精灵“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彩墨画鱼。”
板书课题:《用彩墨画鱼》
二、讲授新知,探究学习
1、认识鱼的结构
师:鱼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无论鱼的形态怎样变化,鱼的基本特征都是一致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和感受鱼的外形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探究表现方法
提出问题:书中提示了两种用彩墨画鱼的方法,你认为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1)、先用干墨勾勒鱼的轮廓,再用湿墨或颜色渲染。这种画法叫勾染法(板书)
(2)、反过来不勾轮廓线,直接蘸色来进行绘画,等半干后再在上面点缀图案叫就没骨法(板书)
(3)、老师在黑板上演示讲解两种用彩墨画鱼的技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好水、墨的比例。
学生创作
根据老师演示的两种不同的画鱼的方法,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创作。教师随时进行必要的指导。
作品展示交流
1、小组互评
学生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并学出优秀的作品准备在全班交流。
交流展示
根据小组推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