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海水“晒盐”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0 16: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海水“晒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1)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克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克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2)20℃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物质名称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氯酸钾 硝酸钾
溶解度(克) 36.0 0.165 7.4 3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氢氧化钙是难溶物质
B.20℃时可以配制出20%的硝酸钾溶液
C.20℃时氯酸钾是易溶物质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
2.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搅拌,测温度
B 空气和呼出气体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C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高锰酸钾和碘 加汽油搅拌,观察是否溶解
A.A B.B C.C D.D
3.NH4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NH4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C.KNO3中混有少量的NH4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l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相等
4.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B.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加热至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当a溶液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5.图甲是M、N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20℃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升温到40℃时,现象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a中加入的固体为N B.20℃时,烧杯a中为饱和溶液,b中为不饱和溶液
C.40℃时,烧杯a、b中均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烧杯a、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6.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拧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50℃时,将19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9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7.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接近饱和的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A
8.现有a,b两种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a的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的溶液还可以再溶解b晶体。则能正确表示a,b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A. B.
C. D.
9.用硫酸铜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
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③溶液颜色最深
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及操作,均错误的是
A.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B.分离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剩余物,回收二氧化锰:蒸发或过滤
C.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溶于热水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D.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硫酸
二、判断题
11.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
1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13.NaOH和KOH都是强碱,二者都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
14.中和反应可能有沉淀生成( )
15.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20℃时,将25gNaCl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3.3%( )
三、填空题
16.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17.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①图一水蒸发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下同)
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子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图二水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③水是良好的分散剂,根据图三所示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Ⅰ.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Ⅱ.甲中混有少量乙时,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
Ⅲ.40℃时,将30克甲放入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Ⅳ.图中有关甲物质M、N两种状态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都降低10℃,M、N溶质质量分数均减小
b.都恒温蒸发,M、N点均不动
c.都升高10℃,M、N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d.都加入10g水,M、N点均不动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溶液的质量_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
(4)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结晶的方法。
19.(2011年广东揭阳,22题)在某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36g,求:
(1) 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_______克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20.下列是MgSO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52.9 52.2
KC1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t2的范围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50-60B.60~70C.70~80D.80~90
(3)将t3℃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始终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不变后减小
E先不变后增大
四、综合应用题
21.配制溶液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操作。
Ⅰ.20℃时将20gM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摔溶解得到溶液A后,按如图1所示进行操作(假设每一步均充分溶解)。
(1)A、B、C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图2能表示M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3)由图2分析,若将t1℃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水的蒸发忽略不计)时,所得溶液与原溶液对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Ⅱ.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其溶解度表和提纯过程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NaHCO3 6.9 8.2 9.6 1.1 27.0
(1)操作1的方法是______。
(2)表中“36”的含义是______。
(3)“加适量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如果饱和溶液B有mg,则最多可得到固体NaCl______g(只需要列计算式表示)。
(5)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浓盐水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1000g,需加水______g。
22.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二氧化碳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实验室制取CO2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能否用排水法收集CO2
(2)利用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分别收集CO2,再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瓶中残留氧气含量,并由此计算出CO2含量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列表格(精确到1%)。
收集方法 O2含量 CO2含量 结论
向上排空气法 6.6% 69% 能用排水法收集CO2
排水法 4.2% (2)______
(3)图1将燃着的镁条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耀眼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你的结论是______。
(4)如图2安装好装置,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束后,取少量烧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2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则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5)图3装置,打开止水夹,并用热毛巾捂住烧瓶外部,取下毛巾,发现也能形成喷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6)查阅资料:,向10g8%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3.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气球膨胀的速率更快,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饮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_____测定水的酸碱度。经常饮用软水的人偶尔饮用硬水,会造成肠胃紊乱,是因为软水中含有___________(填“较多”或“较少”)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4)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某探究小组进行了下面实验(图),结合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溶液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 B.乙 C.丙 D.丁
②30℃时,将30g的KNO3加入到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③溶液乙、丙、丁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C
6.D
7.C
8.B
9.C
10.C
11.错误
12.正确
13.正确
14.正确
15.错误
16. 饱和 220g 109g a
17. bc 2H2O2H2+O2 打开活塞,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a处尖嘴口,若复燃,则为氧气。 30℃时,甲、乙在水中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75 c
18. b>a=c 75 b>a>c 降温
19. 72 26.5%
20. 甲 D D
21. B 甲 C 蒸发结晶 20℃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 950
22.(1)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
(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答案合理即可)
(4) >
(5)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气体逸出,烧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氢氧化钠溶液压入瓶中
(6)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设氢氧化钠全部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设二氧化碳质量为,设生成的碳酸钠质量为
解得
解得
若生成的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设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
解得
故若只生成碳酸钠需要二氧化碳0.44g,若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共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
所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a的取值范围是
23.(1)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 右 氢元素和氧元素#H和O
(3) pH试纸#pH计 较少
(4) BD 71.8 丙>乙=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