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苏
台
德
区
牺 牲
安 抚
吞 并
绥靖政策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
——张伯伦(英国首相)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二战的重大事件
全面爆发
扩大
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转折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反攻)
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结束
1943.2
1939.9
1941.6
1941.12
1942.1
1944.6
1945.5.8
1945.9.2
德国突袭波兰
德国突袭苏联
日军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自主学习
材料一: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霸权。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三: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壮大,对
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四: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客观因素: 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永远灭亡波兰
二、经过:
1.二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兰
4个轻装甲师
4个摩托化师
6个装甲师
闪 电 战
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27天灭亡)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白色方案)
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二、经过:
1.二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兰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辟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1.在亚洲:
2.在北非:
3.在欧洲: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兰
1938.9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阴谋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法军士兵在西线静坐
波兰士兵在东线突围
英法坐失战机,也为日后法国惨败埋下隐患。
英法:“静坐战争”
(宣而不战)奇怪的战争
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
材料:作为波兰盟友的英法拥有lOO多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
“如果英法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的将是越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但是......
苏德瓜分波兰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东方主战场(亚洲战场)等主要战场。
2.主要战场
39天
法国
4小
时
时
丹麦
23天
挪威
5天
荷兰
18天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2.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
(1)进攻北欧与西欧
27天内征服波兰
1940年4—5月
(1)欧洲西线战场—大溃败
1940年4—5月
英军9天时间从敦刻尔克海岸救出来33.8万英法士兵。
敦刻尔克大撤退
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从阿登山脉杀出,39天内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投降。
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德军将英法军队追逼到海边,英法经苦战才把近34万士兵撤回英国,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后来诺曼底登陆反攻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0年7—10月,德军实施“海狮计划”,集结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投弹量6万吨,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2)英国的抗战: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1940邱吉尔
张伯伦:绥靖政策,妥协退让。
丘吉尔: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英国军民英勇抵抗,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计划
三、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
不列颠空战
2. 主要战场
海狮计划
(2)欧洲西线战场——扩大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不列颠空战
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被破坏。
英国以及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
挫败了德国的计划,丘吉尔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V”字手势一直到今天,它都是人们成功的信念、胜利的象征……
法
西
斯
德
国
发
动
闪
电
战
横
扫
欧
洲
大
陆
德军入侵苏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战争爆发时完全措手不及。
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黑 海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芬 兰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3.二战规模扩大——
苏德战争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欧洲东线战场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1940年
确 立
亚 洲各 国
严重损害了英美
这一地区的利益
增 加 援 助
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日矛盾激化
太平洋战争
美国: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
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2.主要战场——太平洋战场
4.进一步扩大——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书上签名
12月8日上午,罗斯福总统向国会紧急发表了历史性的讲演: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永远蒙受耻辱的日子,美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蓄意进攻……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我们的领土、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利益,正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化战争
中
国
战
场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的地位
中国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最高达94%,牵制日军240万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 ——《世界史·现代史编》
“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2月8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对日宣战,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二战,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太平洋战争爆发--最大规模
5.联合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时间:
与会国家:
地点:
1942年1月
美国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联合)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意义: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地位重要。
苏德双方在这里共投入200万以上的兵力,进行了一场持续160天的惊心动魄的大血战。
打到冬天,由于天气问题,损失惨重,被苏军反攻。1943年2月2日,被围困的德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7-1943.2)
6.二战的转折点:
苏军—— 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
德军第6军团司令残部向苏军投降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是苏德战场(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希特勒狂叫:要让斯大林格勒从地图上永远消失!
斯大林发出号召:为祖国而战,决不后退一步!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1942.10-11
1942.7-1943.2
诺曼底
1944.6-7
意大利
墨索里尼被游击队枪决后,横尸街头。愤怒的人群不断往墨索里尼的尸体上吐唾沫。
英美西西里岛登陆之后,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法国
诺曼底
英吉利海峡
英国
意大利投降
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的解体。
(3)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
相关史事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在开罗会晤,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
宣言明确规定:日本
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
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
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
7.重要的国际会议
(1)开罗会议
目的: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三国首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1945年2月
苏联的雅尔塔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①彻底消灭法西斯战后军事占领德国,
②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对日参战
联合国
英文缩写:
UN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24日
形成了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雅尔塔会议
相关史事 1945年7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柏林市西南郊的波茨坦召开会议。
会议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
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
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
《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3) 波茨坦会议
英丘吉尔 杜鲁门 斯大林
8.结束: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攻克柏林,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欧洲战事结束。
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结束:日本投降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
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月2日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
加速日本投降因素有哪些?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苏军出兵东北
三、二战的性质:
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四、胜利的原因:
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根本原因)
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42%。
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仅
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苏联共死伤2700万,
波兰死亡600万,
德国死亡650万,
德国在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日本250万丧生。
人类在6年中蒙受了多么大的牺牲!
5、二战的影响:
①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
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材料二: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五、二战的影响:
③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六、二战的启示:
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②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可以合作;
③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
对邪恶势力要坚决抵抗,绝不能姑息纵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打结的手枪
扩大
苏德战争
联合
《联合国家宣言》
最大规模
日本偷袭珍珠港
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
1931年
1939年
1941.6
1941.12
1942
反攻
诺曼底
登陆
1944
协调
雅尔塔
会议
1945.2
1945.5
二战结束
日本投降
欧洲战事结束
德国投降
1945.9
二战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胜利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战的过程
归纳总结——二战全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2.经过
5.影响: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全面爆发:
(2)主战场:
(3)规模扩大:
(4)进一步扩大:
(5)联合组织:
(6)转折点:
(7)国际会议、结束标志:
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9.2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带来了,,拯救了,,恢复了,,推动了,,。
3.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启示: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合作
4.胜利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课堂小结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欧洲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亚洲战场
两次大战之比较表
战争结果
结束标志
战役格局
转折战役
战争性质
交战双方
起止时间
爆发标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战败
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国投降签字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帝国主义的战争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同盟国——协约国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波兰重
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
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损害了美、英等国家的利益 B.体现了同情弱小国家的倾向
C.充满了美苏互不妥协的气氛 D.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D
1.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右图反映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3.如下图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示意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联合国家宣言》
C
4.与“1945年”“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信息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C
【课后作业】自行梳理二战重大事件的时间轴,加强记忆。
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