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2学年九上科学期末复习课件十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课件 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2学年九上科学期末复习课件十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课件 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0 19: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上期末复习课(十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组成:主要由④ 和⑤ 组成。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口腔中有牙齿,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
消化道
消化腺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流入部位
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排入部位 所含的消化酶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胃腺 胃液 胃
肠腺 肠液 小肠
胰腺 胰液 十二指肠
肝脏 胆汁 胆囊、十二指肠
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注意: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贮存于胆囊中,最终流入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总结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
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唾液腺 胰腺 肝脏 胃腺 肠腺
位于消化道外面的大的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唾液
胰液
胆汁
胃液
肠液
消化系统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1、消化的概念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2.消化类型:
(1)物理性消化:
如:牙齿的切、咬,胃的蠕动等。
(2)化学性消化:
如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糖类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消化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
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
食物中有机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胃液

唾液
口腔
多肽
脂肪小液滴
麦芽糖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肠液
胰液
小肠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葡萄糖
胆汁
小肠
消化
(消化的场所主要是小肠)
小肠壁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
2、小肠表面皱壁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
3、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可加快物质的运输。
1、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平滑肌层(使小肠蠕动)
5、小肠是消化道最长是一段。
消化功能




既有消化也有吸收功能
1.结合右图,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
4.你能够解释“吸收” 的概念吗?
胃、小肠、大肠。
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脂肪的吸收先进入淋巴然后再进入血液。
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3、营养物质的吸收
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4、酶的定义
①酶是由生物体的活细胞产生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②酶不仅是食物消化的“功臣”,生物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③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
④消化酶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其来源和所催化的物质进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这种酶就叫做唾液淀粉酶。同理,胰液中存在的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酶分别称为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5. 人体的消化酶(最适温度_____℃左右)
消化酶 来源 所催化物质
唾液淀粉酶 唾液腺 淀粉
胃蛋白酶 胃腺 蛋白质
胰淀粉酶 胰腺 淀粉
胰脂肪酶 脂肪
胰蛋白酶 蛋白质
肠淀粉酶 肠腺 淀粉
肠脂肪酶 脂肪
肠蛋白酶 蛋白质
37
基础过关
1.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 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B
基础过关
2、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那么图中D代表消化道中的 (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D
基础过关
3.“民以食为天”,人们摄食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必须先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人体细胞利用。图1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逐步分解的示意图;图2曲线(X、Y、Z)分别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回答:  
基础过关
(1)图1中的①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图2中的___(填字母标号),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最终被分解为可吸收的葡萄糖。
(2)图2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____(填“X”、“Y”或“Z”),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饭时,有的同学喜欢狼吞虎咽,这不利于将食物切断、磨碎,与______充分混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也有的同学喜欢大声说笑,这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麦芽糖
A
Y
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
唾液
大声说笑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从而引起剧烈咳嗽
基础过关
4. 人体的各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每个器官各具功能,协同完成相关生理活动。如图是人体部分器官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器官甲、乙、丙、丁均属于人体_______系统。
(2)健康人在进餐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会上升,随后器
官丁中内分泌腺分泌的______也会增多,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储
存到____(用图中器官编号表示),起到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作用。
(3)图中器官甲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人体如因胆结石或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短期内对病人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请你对病人的饮食提出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消化
胰岛素

建议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囊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在胆囊内浓缩和贮存,不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合理即可)
提高训练
1. 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 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 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A
提高训练
2.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一组实验装置及部分文字说明,分析回答后面问题:
①②充分搅拌,③不搅拌;三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分别滴加2滴碘液。
(1)如果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可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变量是___________。

唾液
提高训练
(2)如果探究牙的咀嚼与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应选用的两支试管是________。
(3)三支试管放入37 ℃的温水而不能放入沸水中,是因为沸水中唾液淀粉酶________消化作用。
(4)上述三支试管中变蓝色最明显的是________。
①③
没有

(5)若要探究温度对馒头在口腔中消化的影响,可将与______号试管物质相同的3支试管分别放入0 ℃、37 ℃、70 ℃三个不同温度的水中5-10分钟,充分搅拌,滴加2滴碘液,______℃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
3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