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版本 人美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中国画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本册教材中的《中国画——学画猫头鹰》和《中国画——学画大熊猫》,都是运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表现动物题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有密切的关系。旨在通过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大熊猫,继续体验、学习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学生的国画知识,是他们感受笔墨造型的乐趣。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用笔、用墨表现动物能力,加深对绘画语言的了解,提高作品表现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内容的选择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将国画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大的背景中。学生通过笔墨技法的学习,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学生情况: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五课《中国画——学画猫头鹰》的基础上,来表现国画大熊猫,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一些国画技法,如:墨色浓淡、干湿变化;中锋、侧峰等运笔方法以及“浓破淡”的用墨技法等。只是有部分学生对笔中水分和墨色的控制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学生在作画时老师为每人都应必备两张用来试笔的纸。存在问题:有些学生对毛笔中水分和墨色的控制把握不够,作画时有时不敢下笔;墨色的浓淡变化不明显。教学方式和手段:教法:引导观察、名作赏析、教师演示、体验探究、实践创作、评价拓展。手段:1.通过视频引导观察大熊猫的体态特征,使学生对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有初步认识和了解。2.通过赏析大师作品,分析其中墨色及运笔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3.运用自创“6”字法,整体把握大熊猫的身体动态线。教师直观演示,梳理作画步骤,解决教学难点。通过自编顺口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技术准备:计算机、PPT教学课件、投影仪、大熊猫国画作品。教学思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悟墨色的干浓淡变化及运笔方法表现大熊猫的传统写意画法。教师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熊猫的体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教师通过自创和直观演示 “6”字法 画大熊猫,把大熊猫的身体动态线概括成变换不同角度的“6”字,然后在整体轮廓线之上添加五官和四肢,这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绘画难度,提高学生创作表现力,解决教学重、难点。最后学生通过赏析作品和创作实践等活动,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法,从中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国画知识,学习“浓破淡”的技法,掌握“6”字法 画大熊猫的基本方法。2.通过观察、演示、对比观察、分层练习等手段,使学生掌握用水墨表现熊猫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3.在实践中体会中国画内涵和韵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画的喜爱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运用中锋、侧锋的行笔的方法,应用浓墨、淡墨的墨色变化,表现大熊猫典型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运用“6”字法,生动的表现大熊猫的不同动态,完善丰富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国画的兴趣。
教学流程示意图
4.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1.教师出谜语: 大眼睛,黑眼圈,圆圆胖胖逗人爱。攀得高,爬得快,竹笋野果当饭菜。(大熊猫)小知识: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还担当起我国友谊使者的重任。2.板书课题:中国画—学画大熊猫 学生猜谜语并说出谜底:国宝大熊猫 谜语导入技法学生学习兴趣,并简单了解国宝大熊猫的知识。引出新知,明确本几节课学习目标。 1分钟
讲授新课 1.欣赏大熊猫生活的视频,提出观察目标。通过欣赏这段视频,大熊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出示大熊猫图片以便观察) 2.提出问题:(1)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大熊猫的体型特征?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适合 (2)师生总结大熊猫的形体特征。 板书:头圆尾短、黑白分明、 体型肥圆、八字黑眼3.赏析名作,体会笔墨变化,复习旧知。出示图片吴作人先生的《节不可撼》。提出问题:(1)吴作人先生在画大熊猫的时候,将笔墨技法进行了综合运用。从画面中你能找到那些我们原来学过的笔法和墨法知识? (2)题目与画面有什么关系?4.生活中的大熊猫千姿百态,憨态可掬。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捕捉了他们的典型动态。 坐 站 走 趴5.学生初次动笔:体验大熊猫的画法。大熊猫有这么多动态变化,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憨态可掬。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先动笔尝试画一画你喜欢的大熊猫。(引导:请同学们大胆动笔,看看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你能不能画出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你在画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难?觉得哪里最难?今天王老师教给大家一个简单又容易的方法,让每个同学都能够轻松的画出大熊猫的不同动态。这个神奇的方法就叫“6”字法。 6.教师演示:用“6”字法,简单快速画出大熊猫的不同动态。顺口溜:(教师边演示,边强调顺口溜的做画步骤) 淡墨中锋画“6”字 重墨侧峰五官加 淡墨侧峰添四肢 一笔三折要肯定 淡墨需要重墨破注:身体是头的一个半左右。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中水墨的控制。教师小结:运用“浓破淡”技法,可以使熊猫的身体有毛茸茸的感觉,而且使画面更有层次感。 7.学生二次动笔,尝试运用“6”字法表现一种动态大熊猫的画法。(1)教师展示个别学生作品,并指出存在问题。(2)思考如何用“6”字法来表现不同姿态的大熊猫?小结:“6”字方向的不同,画出不同动态的大熊猫。(3)教师运用“6”字法,演示不同动态的大熊猫画法。 8.学生三次动笔,尝试其它不同姿态大熊猫的画法。(1)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9.我们运用“6”字法,解决了大熊猫的不同姿态问题。那画面的主角大熊猫的画法已经掌握了。那一幅完整的画还需要适当的添加背景,下面我们给熊猫添加一些它爱吃的竹子作为背景,除了竹子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石头、竹笋等,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注:国画作品讲究诗、书、画、印这样的作品才算完整,所以我们在创作时还需要题字、落款等。 10.教师展示不同背景的教师作品,开拓学生创作思路。 11.欣赏学生的国画作品,说说作品中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欣赏视频感受大熊猫的外形、相貌特点,并大胆的描述出大熊猫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憨态可掬、体态肥硕黑白相间、食竹高手等根据欣赏图片,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将大熊猫的身体概括成“圆”字,以体现熊猫胖墩墩的特点。笔法:中锋:熊猫轮廓侧峰:熊猫四肢墨色:淡墨:熊猫轮廓、竹节浓墨:熊猫五官、四肢等墨法:浓破淡节:民族气节《节不可撼》借物明志,寓意民族气节如挺拔的竹子般坚韧。观察大熊猫的不同动态特征。学生初次动笔,体验大熊猫的画法。观看教师示范,学习“6”字法表现大熊猫的作画步骤。学生二次动笔尝试运用“6”字法创作大熊猫。教师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作品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不同动态大熊猫的步骤画法。学生三次动笔,体验不同姿态大熊猫的画法。学生欣赏不同背景的师生作品。 引导学生感受大熊猫的体态特征,为接下来的绘画造型打下基础。进一步观察大熊猫的体态特征,加深学生对大熊猫的印象。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学习画家的表现方法与作品的立意。分析、体会笔墨变化,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动态大熊猫的外形特征,解决教学难点。教师自创“6”字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绘画难度,提高学生创作表现力,解决教学重点。通过首次体验尝试“6”字法,画大熊猫学生感受水墨创作的乐趣,初步解决教学难点。通过教师演示讲授“6”字法表现不同动态大熊猫的画法,从而解决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学生通过再次尝试画不同动态的熊猫,提高学生的创作表现能力,体现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性。优秀作品欣赏,开拓学生创作思路。 2分钟1分钟1分钟8分钟1分钟1分钟
艺术实践 一、艺术实践,学生第四次动笔,体验创作一幅完整的国画大熊猫作品。1.实践内容:运用墨色浓淡变化及“6”字法,表现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大熊猫,并适当添加背景。2.实践要求:画出的熊猫动态生动,体现对笔墨技法的综合运用。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4.辅导要点:1.“6”字法画大熊猫的动态线是否准确,动态是否生动。2. 笔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墨变化是否丰富。 学生实践创作,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立意,进行大胆创作。 学生大胆实践,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启发构思,提示技巧,提升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学生收获成功的乐趣。 20分钟
作品展示 1.将创作完的作品展示到布置好的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评价。2.评价要点:(1)动态生动。(2)笔墨变化丰富。(3)画面完整。3.展示形式:简单装裱【设计意图】体现学习过程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构思以及水墨的运用。 体现学习过程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3分钟
课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和希望。呼吁学生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欣赏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的大熊猫作品。 雕塑、装置、刺绣、版画、剪纸等艺术作品。 学生欣赏 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持久性。 2分钟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以学生互评主,教师讲评为辅。评价要点: 能否运用“6”字法表现大熊猫的不同动态;是否运用中锋、侧峰、浓破淡的方法,以及墨色的丰富变化表现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生动动态。
评价量规: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谁画的大熊猫?为什么?(学生在评价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评价。) 1.动态生动。(1分)2.笔墨变化丰富。(3分)3. 画面完整。(1分)
6、本教学设计的特色和可能存在的不足(200-300字数)
特色:1.教师通过自创“6”字法,整体把握大熊猫的身体动态线。把大熊猫的身体动态线概括成变换不同角度的“6”字,然后在整体轮廓线之上添加五官和四肢。这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和记忆。“6”字法不仅降低绘画难度,提高学生创作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喜爱。2.教师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演示,以及学生们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动笔体验过程,使学生对国画大熊猫的画法理解更加透彻清晰。教师通过自编顺口溜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国画熊猫的绘画技法,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不足: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学习,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