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熟记本册重要的字词
2、 能写出它们的拼音
3、 能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
4、 能运用重点字词
复习重点:拼音和书写
复习形式:讲练结合
复习课时:两课时
复习过程:
1、 明确重点字词在考试中的地位和复习的目标
2、 让学生自己找出本册书中重要的字词,自由背记
3、 同桌互记
4、 完成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jiān( )灭 阻 è ( ) 荒miù( ) 地jiào ( )
kuì( )退 qiǎn( )责 yì( )立 肃mù( )
dī( )防 jū gōng( )( ) 制cái( )
yào( )子 chōng jǐng( )( ) 惧dàn( )
震sǒng( ) 狼jí( ) 烦suǒ( ) jié( )问
pán shān( )( ) 交xiè( ) 烦zào( )
愧zuò( ) 踌chú( ) tuí( )唐 颠pèi( )
cù( )然 xuān( )榭 推chóng( ) lín xún( )( )
pī lì ( )( ) 流tǎng( ) 名yù( ) è( )耗
休qì( ) 繁yǎn( ) 追sù( ) zhě( )皱
yùn niàng( )( ) 喷tì( ) 咀jué( )
无动于zhōng( ) 归jiù( ) ji ng( )然不同
pú fú( )( ) nián( )性 销声nì( )迹
次dì( ) 蔓yán( ) xiāng( )嵌 取dì( )
杀lù( ) y ( )着身子 脊zhuī( ) xī( )利
5、 校对订正
6、 练习二
给加点的词注音
瓦砾( ) 寒噤( ) 惊骇( ) 纳粹( )
悼念( ) 箱箧( ) 仄歪( ) 奔丧( )
要塞( ) 嘱托( ) 疮疤( ) 克扣( )
文诌诌( ) 伎俩( ) 门槛( ) 呵斥( )
惟妙惟肖( ) 气氛( ) 池沼( ) 凹凼( )
轻蔑( ) 镂空( ) 帷幕( ) 蹿跳( )
差使( ) 琐屑( ) 纤细( ) 对称( )
湛蓝( ) 妃嫔( ) 两栖( ) 农谚( )
萌发( ) 分泌( ) 哺乳( ) 顷刻( )
遗骸( ) 面颊( ) 翩然( ) 濒临( )
地壳( ) 孕育( ) 陨石( ) 瞥见( )
恍惚( ) 侮辱( ) 弧形( ) 珐琅( )
疟子( ) 滞笨( ) 张皇失措( )
吊唁( ) 攥着钱( )
三、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
眼花( )乱 名( )其实 不可( )状 锐不可( )
( )人听闻 莫( )其妙 微不( )道 穷愁( )倒
物( )天择 措手不( ) 长途( )涉 束手无( )
天衣无( ) 草长( )飞 响彻云( ) 永垂不( )
运筹帷( ) 不( )思索 ( )命是从 重( )叠嶂
井然有( ) ( )地制宜 巧妙( )伦 风( )苦旅
( )不容缓 声( )不清 号( )大哭 在( )难逃
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的关系。
2、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
3、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4、从前对巴特勒农神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5、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6、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7、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8、虽然这些都是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9、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0、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11、孙小龙模仿赵本山的表演真是惟妙惟肖,让大家不时的捧腹大笑。
12、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8、 学生完成练习
9、 纠正校对古诗词复习
复习目标:
1、 强化古诗句的背诵和默写
2、 了解古诗句的作者和背景,以及蕴涵的主题情感
3、 熟记并落实名句的默写
4、 相关诗歌的拓展练习
复习重点:目标3
复习课时:两课时
复习形式: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1、 明确复习的范围:全册的诗歌,包括课内外共18首。
2、 学生同桌对背
3、 学生自己落实重要的句子和还记得不是很清楚或难写的字词或容易错的字词
4、 练习检测
(一)、背诵直接默写。
1、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
2、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3、僵卧孤村不自哀, 。_______ 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5、好峰随处改,____ ______。霜落熊升树, 。
6、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
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9、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少壮不努力, 。
11、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1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 ,中通外直,……《爱莲说》)
1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15、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望岳》
16、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归园田居》
17、 ? 。 休将白发唱黄鸡。
18、晴空一鹤排云上, 。
19、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 。
20、湖上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1、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2、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
23、春冬之时,则 , , , ,
, ,良多趣味。
24、即而渐进,则 ,大声如 , ,
,势极雄豪。
25、大道之行也, , , 。
26、无丝竹之乱耳, 。
27、予独爱莲 , 。
28、香远益清, , 。
29、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 , 。
3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
31、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
五、师生共同校对
六、理解性句子的默写,以师问生答的形式(第二课时)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__。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
3、《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莲花端庄高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
4、《核舟记》中“ , ”写出了苏黄的友好关系和互相切磋,谈论的神情。表现雕刻人技艺高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
5、《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6、《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7、《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
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
8、《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暗示老妇已被抓去服役的两句诗是: 。
9、《三峡》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 描写水流急的句子 。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
10、《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
11、《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 。
12、《归园田居 》中写诗人耕种辛劳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1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1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 。
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16、 《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 ;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
17、《长歌行》中具有珍惜时间哲理的一句是: 。
18、《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
1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的壮观景象的一句是: 。
20、《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21、《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春朝的看法的诗句是: 。
七、课外拓展:
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莲花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送别的诗句。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雪的诗句。
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战争的诗句。
古诗鉴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阅读《游山西村》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B、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C、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D、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仿写例句一偶
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1、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 ___;海燕说,___ __。太阳说,___ ___。
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 ,就 ;
如果 ,就 。
3、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可以以“希望、追求、奋斗等”进行仿写。
4、为另一旅游胜地写一广告语:让人心醉的海南,热风,碧浪,使无数游人留恋忘返。
5、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
八、师生校对,学生落实,强化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总目标:
1、 把握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的解释
2、 名家名篇正确准确的翻译
3、 准确背诵,抓课堂落实
4、 名家名篇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
桃花源记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3、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4.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6.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课时 爱莲说
1、 基础知识
文言词语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2、 阅读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 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a)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
1、 基础知识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2、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a)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第三课时 三峡
一、基本知识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b) 理解探究
问题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第四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二、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a)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第五课时
答谢中书书
b)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c)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d)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第五课时
内容:试卷分析
问题:语言积累还有少量错字,成语的运用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错误,课内阅读错误多,说明文的阅读还存在许多问题。课外阅读不理解
对策:强化积累 说明文知识讲解 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牵引
过程:
一、巩固积累:错字的同学上台书写
二、讲解选择题
三、回顾说明知识 说明方法 语言的准确性
做示范(解题说明)
3、 课外文言文讲解
4、 课外拓展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种,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就是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六、七课时
内容:落实文中重点词语的拼音和书写
过程:(结合练习进行)
1、 学生把自己熟悉的字词写出来
2、 在书上查找不熟悉的字词和拼音
3、 校对
4、 学生熟记自己不熟悉的字词和拼音
5、 教师抽查过关(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生)
第八九课时
复习内容:古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
重点: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杜甫诗三首 课内古诗四首
课外古诗歌十首
复习方法:全文背诵---落实名句背诵---落实正确准确书写
具体措施:
1、 背诵全文
2、 按照复习提纲,落实名句(配套复习材料)
3、 教师强调容易写错的字
4、 校对
5、 学生强化背诵
6、 抽查困难生的背诵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