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3.11《虞美人》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长春版3.11《虞美人》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8 15:32:24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 缪塞尔
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
——走进李煜的《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别名: 丽春花、小种罂粟花、苞米罂粟、蝴蝶满园春,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比利时国花。全株可入药。
全株亦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种子尤甚。
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人名——虞姬
虞美人是后世对虞姬的称呼,秦末人,项羽的宠姬,姓虞。貌美,善剑舞。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歌而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霸王别姬。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这一凄美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词牌名—虞美人
李煜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被送往汴京后,李煜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亡国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写出了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后期词则多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líng) 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
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子夜歌: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丹。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照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刮来一阵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整体感知:
你们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以乐景衬哀情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
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为什么词人知道小楼东风?
夜里凭栏,东风凉
那么词人为什么凭栏?
离愁别绪,百味杂陈
国破家亡,茕茕之身
违命之名,苟延之苦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继续
下一页
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词人化抽象的愁思为具体的春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其无穷无尽的愁绪。
手法:设问、比喻、夸张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什么样的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继续
下一页
赏析手法
下一页
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下一页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对比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
虚写:往事,故国,朱颜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继续
下一页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比 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继续
小结本词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