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
指导思想
本课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快乐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 《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册学习内容,是短距离跑的一种重要起跑方式,它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短距离跑起跑的重点,蹲踞式起跑运用了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上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的控制能力。下肢用力蹬地、上肢用力撑离地面及起跑后后腿积极前摆与上肢配合协调用力,既锻炼了学生下肢的力量也锻炼了学生上肢的力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同时,根据课改后的新课标要求,在课中组织学生做一些运动游戏为本课主要内容服务,通过游戏的开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本次课运用的游戏起主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并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年五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学生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并使其掌握通俗易懂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教学流程
导入激趣
学习新知
指导教学
合作学习
游戏
放松身心
练习密度与心率
练习密度:45%
平均心率:90次/分钟
最高心率:120次/分钟
教材:一、蹲踞式起跑及游戏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蹲距式起跑动作方法。掌握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
2、技能目标:使95%学生学会蹲距式起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
难点:
蹲距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 。
准备部分
一、开始部分:
1、上课
2、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4、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5、处理见习生
一、热身游戏:
1、反向练习:
学生听老师口令,学生所做动作与教师口令向反。
2、听数抱团: 略
四、教学内容
一、起跑的技术要领
起跑的动作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跑”(鸣枪)三个环节。
(1)、“各就位”:动作前可以做1-2次深呼吸;听到口令后,身体放松,情绪稳定地走向起跑线,两手撑在起跑线前的跑道上,两脚依次在起跑器的支撑面上踏紧,后膝跪地;两臂伸直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手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并拢,手成拱形,两拇指相对支撑于起跑器的后缘;身体重心前移,两臂约与地面垂直,颈部放松,身体重量在两臂和两腿上,镇静而放松。
基本部分
(2)、“预备”:听到口令后,重心稍前移,臀部慢慢抬起,稍高于肩,后膝离地;两脚蹬紧起跑器,高度集中注意力听信号。
(3)、“跑”(鸣枪):两脚用力蹬起跑器,后腿积极前摆,两手积极推地摆动;前腿用力蹬起跑器,蹬伸髋、膝、踝关节,使身体迅速向前跑出,并保持较大的倾斜角度。
手部动作
起跑器的安装方法
1、手的动作:注意不要过线。
2、脚的动作:要注意距离, 脚的姿势和用力蹬地。
3、起跑时要注意不要抢跑。反应要迅速。
二、 教 学 方 法
导入:蹲踞式起跑相关知识
一、教师示范并讲解(引导)
二、原地蹲踞式起跑练习
1、在教师的引导下边熟悉口令和口诀边练习。
2、展示交流
3、集体展示
三、蹲踞式起跑练习
1、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交流
3、比赛活动
三、上肢游戏--“手足球”
目的:锻炼学生上肢力量,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丰富本课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方法:手持实心球向队伍前的球门(小垫子)投射(地滚法),进了得到相应分数,先得15分为队胜。投射时要在投射线后(可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的分值线),不得移动球门。注意:用脚底停球。
组织方法:
3 2 1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小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师生再见
四、安排回收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