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课外阅读专题卷
(一)大师的学生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 ),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明白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个手指头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 )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 )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驾轻就熟 B.喃喃自语 C.不可思议
2.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明大师的授课成效,与句子“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对应的句子是( )
A.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
B.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C.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D.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3.钢琴大师能成为大师的原因是( )
A.大师是不轻易教学生本领的。
B.真正的大师都有自己成功的秘诀。
C.真正的大师都是一些具有独特性格的人。
D.大师认为只有难度渐升的压力,才能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
4.如果你是文中的学生,当你明白了大师说的话后,你最想对大师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舞记(节选)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____);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____);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____);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____);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mán)斗薮(sǒu)龙蛇动”来概括了。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盛怒 喜乐 哀愁 娇羞
2.第三自然段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_____________描写来展示其绝美的舞姿。其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中最能表现舞者舞蹈时最高境界的语句。
5.下列是对短文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作者主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将难以表现的舞台艺术描绘得形象生动。
B.卡拉玛姐妹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舞蹈。
C.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优美的诗歌故事,让人跨越隔阂,心灵相通。
(三)一个人的坚持
我17岁时,他19岁。那时,我们是同学,是学校闻名的两支笔。我21岁,他23岁,我们师范毕业,成了小镇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在小镇,我遇见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含羞带娇,是一朵天然的百合花,开放在临水的一个商铺里,经营着一间小店。于是,教学之余,我就会钻进小店,经营起自己的爱情,也经营起小店的生意。他呢,依然初衷不改,喜好文学。白天教书,晚上写作,稿子一篇篇发出,文章一篇篇见报,成了县里有名的文人。
生活,不会总是直线,有时,也会弯曲。不久,他调走了,一床被子,一箱书籍,到了一个偏僻的山里学校任教。那地方,我去过一次,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白屋粉墙,“只堪图画不堪行”。他仍然教书、写文章、游山玩水,过着古代文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从来不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我,依然在小镇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自己的日子。他再调回来时,已经是几年后了。回到小镇,他依然是一箱书,后面,是他的妻子,一个眉眼如画的少妇。他没有多大改变,唯一变化的,是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身上的书卷气更浓了一些。而我,领着一份教师薪水的同时,已经拥有了一个不小的商店。
我们后来的分别,则是由于市重点中学的招聘。市重点中学,离我们学校200多里。既然是重点中学,毫无疑问,无论是教学资源还是教师福利,都远远优于普通中学。教师不是圣人,我不是,他也不是。我们都加入到应聘的队伍中。当时,他信心十足:他是市里有名的文化人,又是市政协委员。应聘被招,非他莫属。大家也都这样想。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同去的几个人都应聘成功了,而他,却落聘了。
他很沮丧,也很惭愧,一直到第二年招聘,为鼓励他再次应聘,我才揭穿了谜底:“现在的招聘,谁看才?都是看‘财’。”我把财字咬得很重,提醒他。他听了,愣了一会儿,然后坚决拒绝了我的好意:“人,总得有个道德底线。做教师的都这样,怎样面对学生?”
我苦笑,十几年过去了,他仍是校园里当年那个青葱的青年;而我,已成熟老练得连我自己也不敢相认了。生活,总是这样,让人无奈地改变,又让人反躬自省,难以心安。
带高三的那年,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天,学校领导来找我,特意告诉我:上学年,他在普中带高三,带得很好。他的班上,除一部分考上大学外,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复读生。今年,他担当着复读生的班主任。领导的意图,明显不过——把那些复读生挖过来。我虽觉得这样做不地道,但也无奈,还是去了。
以我的鬼精明,挖他的墙脚,还不是易如反掌?几天暗地里活动,他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答应跟我走。大家大概都觉得不好意思和他说吧,商量的结果是先走,然后再给他打电话,告诉实情。
走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吹着凉凉的风,有淅沥的雨滴落。我特意雇来一辆公交车。我们准备走时,他来了,打一把伞,来送行。一切,都在他眼底。我站在那儿,红着脸,很惭愧。学生们也低着头。他笑笑,很豁达,说:“去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对你们的发展有利,就去吧。不过,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不要让我失望。”他的眼圈红了,孩子们的眼圈也红了。然后,他走近我,拍拍我的肩:“孩子们都交给你了,一路注意啊!”
车子走了好远,回过头来,看见他仍立在细雨中,静静地、孤独地、落寞地、倔强地站着。
有个学生说:“我们的老师真可怜!”一句话,车里响起了一片啜泣声。那一刻,我的眼圈也红了,为他,为我,也为了孩子们。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他”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而我,已成熟老练得连我自己也不敢相认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很沮丧,也很惭愧……”“我站在那儿,红着脸,很惭愧。”这两个惭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他”是市里有名的文化人,又是市政协委员,而且后来他的工作成绩也证明了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却在市重点中学的招聘中,成了唯一一个落榜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划线句子中,“我”的眼圈红了,为他,为我,也为了孩子们。请你结合文章,说说“我”的眼圈红了,是为了他的什么、我的什么、孩子们的什么而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品析文中波浪线的句子在描写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AC2.B3.D
4.老师,谢谢您!谢谢您这么用心地教导我,让我的琴技得到了这么大的提升。
5.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获得一定的成就,就要敢于面对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新的挑战。
(二)1.哀愁 喜乐 娇羞 盛怒
2.动作和神态 排比 表现了卡拉玛精妙的舞蹈,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渲染力3.生动、形象地表现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
4.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5.ABC
(三)1、( 参考落榜 ) ( 送别学生 )
2、(1)本意是长大,懂得很多事情,不再幼稚;文中含有学会圆滑、懂得世故的意思。(2)相同点是都表示不安、羞愧的意思;他的惭愧更多是因为没考上而感到不好意思面对“我”;“我”的惭愧更多是因为自己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而感到不安和愧疚。 3、(酌情给分)答:因为其他人都通过花钱,采用了不正当的方式,只有他不愿意做这样没有底线的事情。4、答:“我”眼圈红了,是为了他的那份理解以及孤独的坚持;为了我是因为我对他的愧疚;为了孩子是因为孩子们意识到他的可怜以及他对于孩子们的托付。(可以有不同理解,但要符合文意) 5、答: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这一处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那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难受以及他的孤独与落寞。表达可不同,但要点要齐全,且符合文意。
6、答:文章最详细的是“我”挖走了他的学生,他来送别的事情。详细写这部分是因为这件事情最能表现他热爱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原意一个人孤独坚持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