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21 20:0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基本原则(实用、美观、经济)。 2、过程与方法:了解和认识几件古代有代表性的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优秀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性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重 点 欣赏评述古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难 点 理解古代艺术中的科技或跨学科的知识。
兴趣点 学生对审美特征突出、实用功能较强、科技含量作品高的作品最感兴趣,可作为重点欣赏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宋代科学》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4-6,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长信宫灯》,引导学生了解其艺术性和实用性。 教师根据课件出示图片《四羊方尊》,鼓励学生从实用功能、美感特征、科技含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填表。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师生一起逐步分析浑天仪、唐三彩、赵州桥、编钟和作品《林中狩猎》。完成表格中的文字部分。 教师示范外观造型示意图,引导学生注意比例关系。 课件出示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和同龄人描摹的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对今天欣赏的作品进行外观造型的描摹。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线条流畅。(3)细节生动。 播放古代古筝名曲,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收集或上网查找古代还有哪些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优秀作品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2、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几件有代表性的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优秀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现代工艺品或科技产品,从审美的角度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进行欣赏与评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艺术、科技、创意等三个方面用语言概括性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重 点 欣赏评述现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难 点 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产品造型)等各种形式美的把握。
兴趣点 现代生活中学生较熟悉的高新科技。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纹身动起来》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8-11,提问: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绘画艺术与工业设计之间的融合。 教师根据课件现代建筑图片,师生一起探讨现代建筑中艺术与科技的融合:①美感特征。②科技含量。③创意之处。 教师示范手绘简图。 学生小组讨论:我将如何实现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教师点名学生作答,并提出建议和需注意细节。 课件出示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对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重新构思与改造,画一张手绘简图。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线条流畅。(3)有文字说明。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找一找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体现。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3、校园风景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表现规律。 2、过程与方法:尝试以自己喜欢的工具(铅笔、钢笔)和表现手法来创作一幅校园风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体验校园的人文景观和人文情感。
重 点 学习景物写生的方法。
难 点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
兴趣点 透视的各种现象和表现手法。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话题讨论:为什么有人说绘画是一种视觉欺骗?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校园风景。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12-14,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校园风景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根据课件图片讲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 4、学生讨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结果板书:灭点、消失点。 5、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检查学生对透视的理解。 6、教师根据课件图片讲解取景构图,引导学生理解对比的重要性。 7、教师出示国画、农民画和版画的图例,与学生一起分析景观空间的表现手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9、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尝试以自己喜欢的工具(铅笔、钢笔)和表现手法来创作一幅校园风景画。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线条流畅。(3)细节生动。 10、学生开始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11、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你能否发现我们身边一些特殊的透视现象。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4、校园新伙伴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的比例、形体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速写的方法和步骤,用比较流畅的线条画出人物的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记录美、发现美的习惯,树立自信心和热爱美术的激情。
重 点 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方法
难 点 线条的运用
兴趣点 观察表现性格动态各异的同伴。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话题导入:谁是你记忆深处的那个人?有什么特点? 出示板书课题:校园新伙伴。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15-17,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出示课件图片,教师讲解人体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人物各种动态线。 课件出示图片,邀请4位学生尝试画出人物动态线。 教师示范:画学生 课件出示油画、国画、速写名家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为自己的伙伴画一幅动态速写。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比例准确。(3)动态自然。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透视与景物透视有什么不同。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5、传情达意的贺卡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贺卡的结构形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贺卡的设计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灵活利用不同工具、媒材,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贺卡,表达自己的情意。
重 点 掌握贺卡的构成要素和贺卡的制作方法。
难 点 对贺卡情意美和形式美的理解与运用。
兴趣点 贺卡的用途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中国古代贺卡》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表情达意的贺卡。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18-20,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贺卡的情意美和形式美。 出示课件图片,教师讲解贺卡的种类和结构形式。 教师示范并讲解贺卡制作步骤和要领。 课件出示设计师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以剪贴、拼贴、手绘等表现手法设计制作贺卡。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结构完整。(2)制作细致。(3)与众不同。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贺卡展示活动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6、中国象棋的趣味造型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棋子角色造型与历史人物的代表。 2、过程与方法:掌握简单的工艺造型及设计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共享集体创作成果。
重 点 人物趣味造型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难 点 造型个性化特征的表达。
兴趣点 学生带入棋子角色,并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下棋游戏。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象棋的前世今生》和《石湾公仔》,初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中国象棋的趣味造型。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21-23,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出示课件图片,师生一起探讨各种材料制作的人物。(陶艺、木艺、玉雕、木偶、纸艺)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中国象棋的造型设计和制作步骤。 教师示范纸黏土制作中国象棋。 课件出示有趣的民间艺人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工具材料,选择你喜欢的人物,设计制作一个棋子造型。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结构完整。(2)制作细致。(3)与众不同。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挑选同学创作的作品,进行中国象棋比赛。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7、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 课 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策划流程图、活动策划书、行动路线图、考察备忘录的编制。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考察路线图、活动策划图或考察备忘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态度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 点 策划活动路线图(考察备忘录)的设计与绘制方法。
难 点 绘图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两者相结合。
兴趣点 将策划构思变成路线图、备忘录等的过程与结果,发挥个性,大胆创新。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中山美术馆宣传片》,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策划。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24-26,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向学生推荐学校周边具有人文价值的参观点。 教师根据课件,师生一起探讨策划主题的确立。 学生讨论:策划流程图、活动策划书、行动路线图、考察备忘录的编制,教师归纳小结并提出需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成功的策划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分组手绘一幅科学、艺术考察活动的路线图。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结构完整。(2)图文并茂。(3)有创意。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可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在校园里进行交流、展示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8、幽默智慧的漫画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漫画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和作用。学习漫画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和荒诞思维达到讽刺、幽默或赞扬的效果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审美能力。
重 点 能了解漫画基本特征,并在创作中进行表现。
难 点 运用漫画造型特征和荒诞思维进行创作。
兴趣点 漫画特有的夸张造型与幽默、荒诞思维。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漫画街头》视频,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幽默智慧的漫画。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27-29,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根据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国传统漫画、欧美漫画以及日本漫画的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传统漫画家的作品图片,讲解漫画的种类(单幅、多格、肖像漫画)和基本表现手法(简洁、夸张、比喻、寓意)。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共同分析漫画的特征(幽默讽刺、造型夸张、寓意深刻)。 教师出示漫画创作方法示意,学生讨论:我没弄明白的是?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示范漫画创作步骤。 课件出示漫画家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以独幅漫画或连环漫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看法。齐读作业要求:(1)造型夸张。(2)画面简洁。(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收集并描摹优秀漫画作品。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9、神奇可爱的动画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画的原理及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表现手法绘制基本动作连续图,感受动画视觉原理,根据小故事绘制动漫角色造型或创作分格式连环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造型能力与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审美能力。
重 点 对动画造型特点和原理的了解。
难 点 对动画原理的了解
兴趣点 动画幽默生动的造型及情节。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哪吒》片段引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神奇可爱的动画。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30-32,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根据课件出示动漫形象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动漫形象,并讲解动漫主要特征(外形比例夸张、表情动作连贯)。 教师根据课件讲解传统动画制作及原理。(手动书动画、圆盘动画、抽拉框动画等)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一起探讨现代动画的制作基本原理和特殊动画片制作(木偶、布袋、水墨、剪纸)。 教师示范并讲解小动画制作方法及步骤。 课件出示经典动画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根据一段小故事,手绘创作分格式连环画。齐读作业要求:(1)造型夸张。(2)画面连贯。(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10、测风仪模型设计 课 型 设计、运用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风仪的科学原理和造型、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简单的测风仪效果图及掌握制作测风仪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表达自我情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人文情怀。
重 点 学习制作测风仪模型和记录卡的方法。
难 点 如何创作有创意的测风仪模型和记录卡。
兴趣点 带领学生到室外体验测风仪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风车之国荷兰》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测风仪模型设计。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33-35,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根据课件讲解古代、现代人对风的利用,引导学生对风的认识。 课件出示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测风仪。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测风仪和测风记录板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根据课件出示测风仪的制作步骤与方法,学生讨论质疑:我估计有什么困难?教师归纳汇总解决。 课件出示设计师测风仪模型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组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一个有趣的测风仪模型和记录卡,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造型严谨。(2)装饰美观。(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介绍。(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利用课余时间检测自己的测风仪能否使用,设计是否合理。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11、航天飞行器模型设计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航天飞行器的历史、作用、结构和造型要素。 2、过程与方法:掌握设计、制作航天飞行器模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人类发展前景的关注,探索宇宙的勇气,激发热爱航天事业的情怀。
重 点 设计制作航天飞行器模型的方法。
难 点 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兴趣点 对太空遨游、探索宇宙的向往。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帝国反击战》片段,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航天飞行器模型设计。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36-37,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图片,介绍我国航天创举和神州系列太空飞船的意义和启示。 教师根据课件图片,讲解航天飞行器的种类(航天飞船和航天飞机)和结构及基本原理。 学生欣赏世界著名的航天器,讨论设计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画航天飞行器。 课件出示航天飞行器模型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组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一个有趣的航天飞行器或设计一个航天飞行器。学生齐读作业要求:(1)造型严谨。(2)装饰美观。(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介绍。(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举办年级航天飞行器模型展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12、群星灿烂 课 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群体肖像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掌握多种媒材表现科学家主题的群像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科学家们爱祖国、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 点 群体肖像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
难 点 如何选择合适的媒材。
兴趣点 探寻“两弹一星”功臣故事。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视频播放《两弹一星》导入新课,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并板书课题:群星灿烂。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38-41,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出示课本图例,讲解群体肖像画的特点、构图要求以及表现方法。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形式(油画、国画、版画)的群体肖像画。 教师根据课件,讲解集体照的拍摄技巧,学生摆一摆造型。 教师讲解并简单示范群体肖像画的创作步骤。 课件出示画家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收集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家,利用临摹、创作、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群体肖像画。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色彩搭配和谐。(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课后完成班级群像小稿。
课 后 反 思
课 题 13、扬起想象的风帆 课 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 2、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和材料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环保意识,提高审美意识。
重 点 科幻美术创作的欣赏方法与构思方法。
难 点 怎样激发学生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构思的灵感。
兴趣点 对未来科技的憧憬,组织参加课外科技类的展馆。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太空基地》导入新课,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出示并板书课题:扬起想象的风帆。 课堂发展: 阅读教材P42-44,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新发现? 课件出示经典科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科幻美术作品的要素(科学原理+幻想)。 教师根据课件出示教材范例,师生一起探讨科幻画的创作方法和要领。 教师示范科幻画创作(思维导图)。 学生欣赏分析各种各样的科幻画表现形式(绘画、版画、手工制作等) 学生讨论:我将如何创作科幻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名家科幻画作品和同龄人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积极展开想象,利用手绘、创作、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科幻美术作品。齐读作业要求:(1)构图饱满。(2)色彩搭配和谐。(3)创意有趣。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评价与展示:(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点评。
课 后 延 伸 策划科幻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