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同学们,从古到今,战争可以说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里,和平时期只有 392 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那么一天中有 23 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频繁的战争同样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花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激趣导入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指十五岁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专门官署 (自秦汉时设立,专事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大多来自民间,没有确定的作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文笔自然朴素,打动人心,有很强的叙事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乐府诗集》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作品简介
古诗词文体常识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古诗词文体常识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便是此种文体。
古诗词文体常识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0 字以上)、中调(59 字至90 字)、小令(58 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曲。放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
《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背景链接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
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检查预习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疏通文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 征,八十 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才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
译 文
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在路上遇到。
回家
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暴露 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度不合理。
疏通文意
十五从军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 入,雉从梁上飞。
“你”的尊称
“远远看到的是你家,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免从狗洞里钻进去,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译 文
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君家”早已荒废。
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
坟墓
野鸡。
乡里人的回答,说明了一个无情的事实:家中亲人早已尽入黄泉。
疏通文意
十五从军征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野生的谷经播种而生。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羹。
译 文
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用杵白捣去谷物的皮壳。
指井台
野生的葵菜。
拿着
疏通文意
十五从军征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 阿谁。出 门 东向 看, 泪 落沾 我衣。
一会儿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译 文
同“贻”,送给。
这两句诗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远望
近看
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
松柏冢累累
野兔野鸡 旅谷旅葵
泪沾衣裳
十五从军征
总写:
十五从军
八十得归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赏析诗歌
诗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历经沧桑、孤独凄苦的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诗歌开头就告诉我们“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十五岁就去当兵: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提前或延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诗中的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背景链接
3.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赏析诗歌
意象:松柏、从冢、跳兔、飞雉、庭院、水井、旅葵。
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4.“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赏析诗歌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环境描写,(以哀景衬哀情)。展现了家中凄凉破败之景。从侧面烘托出老兵与家人团聚的希望彻底落空的悲哀心情。
5.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赏析诗歌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6.“出门向东看,泪湿沾我衣”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赏析诗歌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东向看”和“泪落”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孤身一人、举目无亲的老兵形象,表现了老兵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进一步表现了老兵内心的悲哀,又深刻地揭露出当时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黑暗的社会现实。
6.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赏析诗歌
始得归
归途中
返回家中
出门东向看
经历
情感变化
急切(归途中)
希望落空
彻底失望(家中无人)
悲哀流泪,心茫然
喜
悲
泣
茫
本诗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