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信息技术
必修一 教育科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
第1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第2单元 编程计算
第3单元 认识数据
第4单元 计算与问题解决
第5单元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
课程目标:
认识数据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价值
能够处理与应用数据
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
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课程介绍
作业形式:
上机操作+拓展练习+当堂完成
课堂要求:
上课带课本,上课保持安静
认真听讲,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不要带吃的来机房
爱惜机器,不乱动鼠标、键盘和主机
下课时把凳子放到电脑桌下,垃圾带走
课程介绍
https://www./vm/mWk1Uct.aspx#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
是指帮助人类获取、传递、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我们在高中阶段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技术。
1.1我们身边的数据
课前预习
了解数据与信息的特征
理解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
知道数据的来源
了解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
数据
请输入标题
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
特征:固定不变、不断变化、随机出现
数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现在来看这个例子:
37.5
通过这个你能看出什么吗?
气温37.5 ℃呢?
体温37.5 ℃呢?
37.5可以表达今天的气温是37.5 ℃,也可以表达王小二的体温是37.5 ℃。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赋予其具体的情境后,此时数据就成了有意义的信息。
从数据到信息
概念
特征
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是对数据的语义解释。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
信息
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
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
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电视、
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如:我们告诉某个人
消息时,就是在向他传
递着信息。
交通标志牌就是通过图片传给我们的信息。
依附性、可处理性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把其全过程刻录成了光盘保存。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 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帐单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
价值性
学校昨天贴出通知要求各班班干部明天中午12:30到会议室开会,而班干部小明是在今天下午放学时才看到通知。
时效性
萧伯纳有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共享性
有网友发微博称:“北京西北方向发现不明飞行物,首都机场所有航班暂停起飞,所有乘客均被请下飞机。”大批网友转发,纷纷猜测该微博真实性。
随后,首都机场辟谣称,航班延误是因本市西北和正南方向航路天气不佳。下午3点40分,各航线运营恢复正常。
真伪性
连一连
载体依附性
传递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红灯停,绿灯行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老黄历看不得
家书抵万金
瞒天过海
真伪性
微信朋友圈
知识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抽象产物。
它表述的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可以说知识是一类高级的,抽象的,而且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信息。
知识是人类求知活动的结晶,是认知世界的结果,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依据。
例如: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37.3-38℃是低热,38.1-39℃是中等度热,39.1-41℃是高热,41℃以上是超高热。
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关系
数据: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信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
知识: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智慧:关注未来,具有预测的能力
数据的来源
直接数据: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
间接数据:查阅资料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查阅文献资料、关注媒体资源、浏览权威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数据公司购买
数据的来源和获取
55
70
85
40
60
80
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数据分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
用信息,并形成结果的过程。
数据分析
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