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五千年中华文明与五百年现代文明,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江西省2022一2023学年高二年级12月统一调研测试
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话语,更赋予现代文明以中国话语
从历史逻辑看,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现代文明的生成,而在
语文
与欧洲现代文明的碰撞交融中,中华文明逐步孕育生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人类历史进程看,东方和西方、
中国与欧洲在历史上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曾有过多次、多向的关联互动。但是,以鸦片战
注意事项:
争为起点,中国被迫卷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之中,古老的中华文明与资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
本主义现代文明开启了碰撞与对话,从此探寻融合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成为中国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发展的必然选择。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从理论逻辑看,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现实整合,必须以既源于现代化又能对现代化进行“原创性”批
判的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中国必须要进行现代化,但其必须也必然是在中华文明根基之上,借鉴而不照搬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与马克思主义所标示和指引的现代文明新的价值取向与未来样态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相结合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最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是对其他国家和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族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人类现代文明的新模式、新形态。同时,这无疑也是以中国智慧、中国思雏、中国价
材料一:大国崛起必定伴随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力量的强大。话语体系构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精
值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
神力量强大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在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构建
从现实逻辑看,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进行
中国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人亟待完成的历史任务。在全球化时代,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中国话语、表述中
持续百年的奋斗,为植根于中华文明,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塑和建构中国式现代文明,奠
国思想、表明中国声音、表现中国智慧,已成为时代深题。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逐渐
定了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在现代化的基础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优势、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有效转化为话语优势,如何面向世界重大
任,作为中华文明孕育的先进分子代表,既要破除前资本主义文明停滞的“土教条”,又要破除现代文明桎梏
现实问题构建中国话语,已成为中国的重大课题
和闭锁于资本主义单一模式的“洋教条”,以中国智慧、现代视野,坚持走自己的路。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仅关涉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而且关涉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问
(摘编自薛秀军《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文明的中国话语》)
题,必须高度重视。当前,西方主导国际话语权,中国必须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陷阱。实现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话语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关健是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这一历史性超越,就
A.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历史使命,标志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力量的强大,彰显着我国的文化自信。
要系统地总结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经验,基于“中国道
B.当前的中国必须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陷阱,否则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
路”概括“中国理论”,基于“中国理论”构建“中国话语”,基于“中国话语”捉升“中国形象”,最终形成一套
C.无论是欧洲现代文明的生成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都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
现代的文明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思雏方式、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新时代构建中国
D.中国必须进行现代化,除了要以中华文明为根基,还需要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恰当的借鉴。
话语体系,要以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为基本原则,要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世界话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四个雏度全面推进中国话语的思想构建与世界表达,多管齐下讲清“中国道路”、讲透“中国文化”、讲好“中
A.中国话语复兴是国家民族复兴的要求,对此中国人应勇担历史责任。
国故事”、讲出“中国精神”,彰显道路的文明、原创的文明、认同的文明、对话的文明。
B.中国智慧、思维、价值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
21世纪是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也理应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中国话语复兴不会自然而
C.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明孕育的先进分子代表应破除多种教条限制
然地到来,而是需要思想的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话语复兴的思想引领。基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话语,但是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于中国道路进行中国话语构建,本质上是进行一种划时代的整体性话语构建,这一话语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中国话语体系正是在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其主要标
A.我国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志是,中国不仅是全球规则与规范的追随者、使用者和遵守者,而且要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制定者、侣导
B.充分挖掘“和”“礼”文化的现实价值,让每个中国公民践行,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者和主导者。
C.我国鼓励李子柒、滇西小哥、“油管网红”63岁中国爷爷等讲述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
(摘编自张艳涛《全面推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
D.面对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我们要敢于发声,理直气壮地揭露西方民主话语的荒谬之处
语文第1页(共8页)》
语文第2页(共8页》江西省2022一2023学年高二年级12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都是因为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说法绝对,材料二第二段是“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欧洲的
文明对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可见,“中国和欧洲的文明对话、碰撞、交融”只是促进、推动了文明发展,
并非充分的原因。
2.【答案】B
【解析】“中国智慧、思维、价值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错误,材料二第三段是“这无疑也是
以中国智慧、中国思维、中国价值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新的现代话语的表达”,从前面语境看,“这”指的是“中国的
现代化”,而不是“中国智慧、思维、价值”。
3.【答案】B
【解析】A项符合“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和主导者”。B项讲的是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与“中国
话语体系建设”无关。C项符合“利用大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D项属于“跳出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的
陷阱”。
4.【答案】①将中国人的形象固化为眯眯眼、宽眼距,并称这是一种“高级美”,这是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下
的审美,具有误导性。②随着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我们应向世界宜扬自已的审美标准,在审美标准上拥有独
立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形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5.【答案】①从现实需求来看,只有继续和其他文明对话,才能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一套现
代的文明的被国内外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话语体系等,才能回答“世界之问”。②从历史来看,中国
式现代化就是中华文明在与欧洲现代文明的对话中,逐步孕育生成的: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从对话中汲取有益
成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答案】C
【解析】“也是奥立弗面对严酷人生境遇时,迷茫心境的写照”说法错误,他面对恶人顽强不屈,决定出逃,内心并
不迷茫,从下文“他向周遭投了胆怯的一瞥,经过一刹那的犹豫”来看,这处环境描写主要是烘托了他略有胆怯的
心理。
7.【答案】A
【解析】“表现出贫民习艺所工作人员的集体伪善”语意过重,因为这两个人不能代表贫民习艺所所有的工作人
员;另外,这两句话表现的是冷酷,而非伪善。
8.【答案】①比喻。如“诺亚的身体像鳗鱼似的扭动、弯曲”,形象地表现出诺亚栽赃别人时不堪人目的丑态。②夸
张。如“索厄伯里太太顿时涕泗滂沱地大哭起来”,写出索厄伯里太太极具表演意味的假哭。③反语。如“索厄
伯里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在于大方地向他提供别人谁也不要吃的残羹剩饭”,用“好心”一词讽刺索厄伯里太
太的刻薄吝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答案】①丰满形象。结尾与狄克的告别说明奥立弗珍视友情,善良待人,对未来怀有希望。②深化主题。结尾
的告别说明奥立弗虽身处逆境,但并未灰心绝望,仍然保有心灵的净土、淳良的本性,丰富了“不屈服”的内涵。
③反映时代。奥立弗与狄克“好多回一起挨打、挨饿、被关”、狄克天刚亮就为小垄苗床除草,说明具有悲惨遭遇
的儿童并非个例,让读者借此窥见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语文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