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20: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
专题02: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一)
知识能力点一:感知全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弄清记叙的要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叙事类记叙文要清楚地记叙一件事情,需要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我们阅读文章,只有了解了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才能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方法思路】
⑴要注意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句。
⑵要弄清楚事件的前因和后果。
⑶要特别留意主要人物是怎样影响事件进程的。
⑷要围绕中心意思来概括事件。
⑸要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来概括内容。
⑹要善于发现关键位置、关键词(文眼),比如,题目、开头、结尾、段首句、段尾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等等。
⑺尽量使用原文、原句、原词来组织语言表述概括。
二、把握感情基调,理清情感层次
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藏于其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在追悔往事悲痛情绪中,回忆着在“我”患病期间,脾气暴躁,母亲是如何理解、包容宽慰、央求“我”,承受着“我”终身截瘫的残酷现实,感受到“我”痛苦绝望,鼓“我”“好好儿活”,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而作者在母亲去世后,时过境迁,回忆往事,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不已。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文不仅怀念母亲,歌咏艰辛而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作者深深的懊悔之情。由此断定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低沉而徐缓。通过对情节的梳理,我们能快速抓住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感受,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感情基调的方法思路如下:
第一步,明确感情基调的常见类型,如:欢快、恬淡、舒缓、低沉、伤感、愤怒、激愤等等。
第二步,阅读并文章,圈画出与人物感情、心理等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第三步,整合获取的相关信息,选择恰当词语作答。
三、注重读中品悟思想感情
1.从人、事、景的细节描写中悟情
在叙事类记叙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对事件的叙述、人物的刻画以及自然景象的描写加以展现。
例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可围绕“看花”事件中“我”和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以及景物描写来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摊向四周的墙壁”。(细节描写。面对自己的不幸,“我”消极颓废,不能接受美好的事物,甚至脾气熊躁,自暴自弃,良失生活的信心。)
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神态描写。对于“我”的暴怒无常,母亲逆来顺受,充满理解和慈爱,忍耐着,痛苦着。)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语言描写。母亲执著地坚持心中的一点希望,希望能唤起“我”的美好记忆,希望“我”振作起来。)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我”厌世自弃,任性无理,摧残自己。)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几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言、动作描写。母亲强烈的反应,强劲有力的劝抚、安慰,痛苦中带着坚毅。)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景物描写。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赞扬了母亲如菊花一样的精神品质,也突出了“我”从痛苦、绝望向明朗、坚强的转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和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例二:《散步》一文,选取了祖孙三代一家人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在这件小事中,包含着几处细节:①“我”劝母亲去散步;②“我”决定委屈儿子;③母亲依从孙子;④“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正是这几处细节,才能启发我们对亲情、美德、人性、生命的思考和感动。得出对于本文主旨的不同理解:
①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②)本交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③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④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⑤本文蕴含者“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散步》一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发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第①处: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无不显示着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②处: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也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
2.从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中品情
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重点语段进行深层的品读,我们可以更好地加深对文中的人、事、景、物的理解,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体验文章的优美。
关键词句就是那些能体现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句。它们或是开头句,或是结尾句,或是独立成段的句子,或是比喻句,或是设问句,或是过渡句,或是描写句,或是抒情议论句等。
如《雨的四季》一文第6段“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作者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写雨从生命、感情、思想等方面给“我”带来益处,点明爱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抓住对文章中心的表达起重要作用的段落进行品读,是最直接感悟作者情感的一种方法。这些段落或抒情,或议论,或总起,或总结;或点题,或解惑。如《雨的四季》的开头第一段“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一段总说,从形象和记忆两个方面叙述雨的美,奠定了全文喜欢雨的感情基调。最后一段“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它收缩全文,照应开头,又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可见,文章的主旨与感情常常隐含在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之中。阅读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接受作者情的过程,我们只有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品情、融情,才可能达到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之境界。
【中考真题】
例一:(2021年福建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春走老山界
谭谈
⑴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
⑸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
……
10.首段中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最浓烈、最灿烂。第二问: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春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依据原文第⑴段“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可提炼出关键词“最浓烈,最灿烂”,所以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色”特点是最浓烈、最灿烂。“山野里的春色”在作者眼里的浓烈灿烂,与作者对其的喜爱和赞美有关,第⑸ 段“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则体现了在如此绚烂的春天去探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第二问要求我们要从景物描写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例二:(2018年福建卷)13. 第⑼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⑿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的把握。联系上下文阅读分析原因即可。“我”将土“攥得好苦”原因是: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放开的原因是: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故可以概括为: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例三:(2017年福建卷)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人公感情变化的把握,注意转变的关键是“小白杨”在中间所起的作用。注意可以用本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概括即可。
【课文母题】
例一:《秋天的怀念》积累拓展 四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参考答案: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
2.“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
【解析】本道练习题设置的意图是抓住关键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感情。
例二:《散步》 积累拓展 五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与同学一起探究本文的感情基调,并试着通过朗读来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散步》是表现家庭和美温馨的亲情的,感情基调是愉悦、深沉的。《秋天的怀念》是表现母子之爱的,感情基调低沉而徐缓。
【解析】本道练习题设置的意图是认识到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通过实践提高“把握感情基调”的能力。
对于分析思想感情的题目,其答题思路和方法如下:
第一步,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第二步,找出文中对人物的言谈举止、相关事件的描写的语句,并找出文中议论抒情句、主旨句。
第三步,分析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简要概括。
答题模板:文章写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知识能力点二: 理解词句的含义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中考真题】
(2017年福建卷)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⑵“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要求学生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词语在备用状态时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即词语本身的字面义,而当词语进入语境后,它的意义就是动态的、变化的了,往往含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语境义。对于重要词语含义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语境义。
语境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由作者自己创造的意思,是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分析语境义就是分析出关键词写了什么内容,因此要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必须从语句所在的环境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出现的段落,一是文章的整体意思。
应该注意的是考试中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②分析词语的指代义;③把握词语的修辞义(比喻、拟人、双关<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反语);④把握词语的感彩(褒贬互换)。
【解题思路】
⑴解释词的本义。本义就是最常见的意义。视情况而定,灵活添加。
⑵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这是答题的关键。
⑶联系中心。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表达了什么,说出该词语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⑷联系人物形象。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要从人物塑造的高度去把握这些词语的作用。
⑸结合作者的感情。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因情为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因此,当我们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不可不考虑这个词语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
①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揣摩词语本义→体会词语语境义;
②分析词语的指代义:指示代词、非指示代词;
③把握词语的修辞义: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④把握词语的感彩:判断该词的褒贬现象→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
【课文实例】
例一:《雨的四季》一文中:“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句中的“吝啬”本义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舍不得给。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吝啬”在文中的意思应该是指冬天的雨下的次数少,下的量小。
例二:《秋天的怀念》一文中:“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句中两个“艰难”意思是不一样的,第一个“艰难”指呼吸困难,第二个“艰难”指生活很不容易。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艰难是人到中年,儿子却双腿瘫痪;母亲的艰难还表现在自己重病,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和情绪。又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句中,“央求”一词,一般指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恳求,可这里却是母亲哀求儿子,足见母亲对儿子的诚恳与耐心。“央求”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我”拒绝却从未改变对“我”的关怀和渴望。
例三:《金色花》一文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句中的“坏孩子”是母亲对孩子的嗔怪,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贬义词褒用。看不到孩子,母亲着急、担忧,一旦见了便又惊又喜,在嗔怪中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中考真题】
例一:(2021年福建卷)15.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要点:第一问:“新长征路”指老山界乡村振兴之路,老山界人新长征的胜利需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依据文章结尾处“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可知,现在的老山界人正沿着这条曾经的长征之路,发展经济、努力振兴,所以这条路现在是一条乡村振兴之路。在这条振兴经济的路上,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也会应有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例二:(2020年福建卷)1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李时珍”,远不止仅仅等同于《本草纲目》,是永远的经典,更是一个符号,一个民族的魂魄。
参考答案要点:医学成就和影响跨越时代;成为医道仁心的象征;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答题关键词:经典、符号、民族的魂魄;修辞:比喻(暗喻);语句位置:文章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主旨:心忧百姓,不慕荣华,甘于奉献,用于担当。
【课本母题】
例一:《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 三 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例二:《散步》思考探究 二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一是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二是突出人到中年责任重大,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解析】可运用“联系主旨法”理解本句的含义。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理解语句的表层含义;二是理解语句的语境意义(深层含义),即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三是理解该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表现了怎样的中心主题。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的方法:
1.抓关键词法。一个句子中常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句中的关键词是“好好儿活”,它写母亲劝慰“我”,表明她将陪着“我”去面对生活的磨难、挫折,让“我”好好珍惜生命,顽强地活下去。它写当时病重的母亲的心声:为了儿子,自己会勇敢面对病魔,好好儿活着,表现了母亲的无私、伟大和坚忍。再者,“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一句,关键词是“竟”字,它有出乎意料之意,它表现了“我”因为只顾自己痛苦没有关注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深深自责的心理。
2.抓修辞法。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确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手法。解题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了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要找出形象性等。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里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绚丽多彩的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反映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心理变化,象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个句子若采用抓关键词法可以这样分析:“泼泼洒洒”“烂漫”这两个词写出菊花开得旺盛,说明我在看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走出了阴影,要坚强地活下去,就像菊花一样傲霜斗雪,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也是用菊花的美丽衬托“我”对母亲的怀念。)
3.看位置法。重要的句子往往在文章中或语段中起关键作用,理解并解释它时,可以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结全文,结尾句往往总结上文或揭示主旨,过渡句往往承上启下。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意。
如《秋天的怀念》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一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这几句话位于文章的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敢前进“好好儿活”,让缺憾的生命变得精彩。
又如《荷叶·母亲》最后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段话中“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语段揭示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4.联系主旨法。文章主题(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体会句子含义可以结合文章主题来进行。
如《散步》中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 “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知识能力点三:理解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是记叙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理解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表层含义指的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解答。
解答标题含义及作用题,可按照以下方法:
1.标题含义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⑴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如泰戈尔的《金色花》诗中“金色花”喻指儿童,以此为题,点明写作意象和内容,表达一种母子深情,表达了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⑵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第四单元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在父亲的指引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分解,一个个去认真解决,就会比较容易战胜困难,赢得成功。
⑶把握标题的象征义: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作者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以此贴切形象地表现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⑷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①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秋天的怀念》,其文题就是中心思想: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仿佛出现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感受。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本文、文章内容等)+深层含义(情感、主题)
2.标题作用
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雨的四季》《散步》《咏雪》。
⑵作为文章线索。如《散步》《咏雪》。
⑶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秋天的怀念》。
⑷具有象征意义。如《荷叶·母亲》
⑸语带双关。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⑹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如《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
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如《植树的牧羊人》。
【中考真题】
例一:(2021年福建卷)13.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要点:第二问:暗示老山界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揭示了标题中“春”的深层含意。
【解析】第二问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春走老山界”,这里的春天是最浓烈、最灿烂的,春天也是希望,是开始,老山界的春天,也有着深刻的含义,寓意着老山界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也是对老山界振兴之路的期望和祝福。
例二:(2017年福建卷)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答案要点: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课本母题】
例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参考答案:⑴文章在“秋天”的背景下写人叙事;⑵“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⑶“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身残志坚的信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例二: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因为以小见大,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 的传统美德,“散步” 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拟题:《责任》《孝顺》 拟题理由:这两个题目能够揭示文章的中心。
分析标题的作用思路方法:
第一步,分析标题的内容、含义等;
第二步,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如上文举例的七个方面。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从内容、情感、结构、形式等角度具体分析。
【知识能力点精练】
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