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文,学写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读课文,学写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20:4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读课文,学写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饱含感情,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方法写景。
过程与方法:从第二段的赏析中学习写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的美好,热爱家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恰当的方法写景。
难点:带着感情去写景,融情于景。
教学方法
小组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阅读与微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评赏式、创生式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教师导入语:同学们,步入初中之后我们学的第一篇课文是什么呀?作者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写的是什么?
学生齐答:《春》、朱自清、写景散文。
教师:这篇文章不但语言非常优美,也采用了特别多的描写方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精致。那这篇文章中有哪些写景的方法呢?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点名回答,复习回顾写景方法。
PPT中提示:(以此文段为例,学生在找不出时引导学生从此文段中进行分析)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景方法回顾:
1.融情于景(带着感情)——写作灵魂
2.按一定顺序
3.巧用修辞(拟人、比喻、排比等)
4.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5.动静结合
6.联想和想象
教师活动:重温课文《春》(示例:第4段),回顾写景方法。
预设学生活动:找出所学的写景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写景的方法有哪些(给出方法)。
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解读目标——饱含感情,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方法写景。
预设学生活动: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课文。
一、初次绘景
教师过渡语:奠定情感基础是写景的灵魂,你现在的心情如何?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描绘图中的景物。
采访学生上课时的心情,根据采访的结果引导学生使用复习中的六中方法对图中景物进行描绘,按照方法依次进行描绘,边说边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使用景物描写方法初步绘景:
1.有什么景?
2.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3.可以用哪些方法描绘?
预设学生活动:找出图中的景物,并选用一些词语和方法去描绘图中景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方法,敢于发言。(初次运用方法)
描绘预设一:
开心的:一片嫩绿、浅绿、深绿的菜地,就像一条深浅不同的大绿毯。(视觉、远处、比喻)一颗颗清脆挺拔的青菜,精神抖擞的守护者这个小院子,晶莹的汗珠从额头上悄悄的滑落。(视觉、近处、拟人)蹲下来。一股青草香味钻进了你的鼻子。(嗅觉、触觉)菜叶子上一只蜗牛的脖子伸的很长,头上两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像四根电线,前后摆着,尾巴拖得尖尖长长的,背上的小房子也随着身体摇摇摆摆跳起了舞来,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飞来给它伴奏了,躲在叶子底下的害羞的小蚂蚁时不时地从叶子下面探出头,偷偷的欣赏着这一场有趣的表演。(想象、视觉、听觉、拟人)(从远到近再到局部、动静结合)
描绘预设二:
气愤的:铁青着脸的菜,怒气还未消,就飞来了一只蠢笨的蜜蜂,傻呵呵的在他耳边嗡个不停,只见怒火中烧的他使出全身力气一吼,吓呆了那只不识趣的蠢蜂,震落了身上无辜的小露珠。小蜗牛颤的把头一缩,快速的藏进了自己的丑房子里。小蚂蚁被吓的昏了头,不停地在地上打圈圈,柔弱的树叶则被吓的哭泣了起来。
描绘预设三:
紧张的:空气好似凝固了一般,黄黄的菜叶子耷拉着脑袋,冰冷的石井栏毫无光泽。秋风无情的刮走了干枯的树叶,不给大树留下一丝遮蔽。在墙角瑟缩着的青苔哆嗦着,好像在说着:“我想举手,但是又怕说错……这可改怎么办呢?”
描绘预设……
二、名家绘景
教师过渡:同学们,大家对刚才所描绘的这幅图想必已经印象深刻了吧,图片上的这个地方其实是百草园,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作者是带着什么感情去描绘这儿的呢?(喜爱,快乐)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赶紧从课文中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学生交流学习,通过写景方法,赏析课文。
图片展示回顾课文内容:(过渡语参考)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从图片上我看到的是灰黄色的,为什么鲁迅可以想到光滑这个词呢?“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而且童年的鲁迅一定多次好奇地摸过它,才会对这一特征念念不忘,抓住特征从触觉进行描写。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抓住了景物的形状和颜色。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一下蹿到天上让童年的鲁迅对它羡慕不已。还有有趣的斑蝥,只要按住它的脊梁,后窍就会喷出一阵烟雾,多神奇呀!像小珊瑚珠攒成的覆盆子,味道又酸又甜,小鲁迅肯定吃过不少呢!还有木莲藤,为了寻找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小鲁迅弄坏了泥墙,多么淘气呀!这是一个多么生动,多么有趣的百草园呀,难怪鲁迅先生对这里如此的喜爱,把这称之为乐园。
教师过渡:同学们,掌握了方法你就是鲁迅。方法是什么呢?大家再一起齐读一遍。现在啊咱们班有五十多个鲁迅,肯定可以写出更加生动、更加优美的文章。
教师活动:
1.揭示图中为现今百草园的景。朗读课文,体会名家是如何绘景的?
2.奠定情感基调: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3.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预设学生活动:学生朗读第二段,对比自己对百草园的描绘分析鲁迅写景的妙处。
设计意图:对照板书,赏析第2段写景的妙处,拉近学生与名家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赏析方法的妙处)
三、再次绘景
教师过渡:百草园是鲁迅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到处都充满着鲁迅的回忆。咱们也选取一个熟悉的、充满回忆的地方来写写。这是哪?看来大家对这非常熟悉呀!咱们桂东风景优美的梦花园人人知晓,人人去过,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景色各有特色,我想这里一定是你开心时候的游乐场,伤心时的宣泄所。黑板上有梦花园中的四处景,选取一处。你可以用快乐、悲伤或者其他的心情去描绘这里的景,但是要注意,选取能体现你感情的景物和词语进行描绘。
要求:
1.融情于景。(带着感情)
2.至少用一种描写方法。
3.60字以上。
教师活动:
1.利用梦花园视频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学生发泄情感进行景物描写。
2.展示“再次绘景”要求。
3.巡视指点学生习作。
预设学生活动:带着情感选取景物,运用景物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景物感染学生进行创作(再次运用方法)。
四、展示点评
教师活动:
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点评(对学生写的好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提出鼓励)。
3.同桌互评。
点评提示:
1.是什么感情?
2.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3.运用了哪些方法?
(注意:找一亮点进行点评)
预设学生活动:对照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点评时多肯定多鼓励,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方法在作文中的体现)
五、教师寄语
梦花园是桂东一标志性的植物园,同学们带着快乐的心情、童年美好的回忆描绘了这里的景。从你们的描绘中老师看的出你们对这里深深的喜爱之情。鲁迅快到晚年了,写下这么多弥足珍贵的回忆散文,童年的美好留给了家乡,同学们,你们呢?童年的回忆在哪里?就在这里,
爱风景优美的家乡,
爱慢慢变化着的家乡,
爱努力摆脱了贫困帽子的家乡!
用你的满腔热情去热爱这里的一切!
六、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微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中。
预设学生活动:学生课外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激发写作欲望,精益求精继续完善片断。
板书设计
读课文,学写景——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
1.融情于景(带着感情)
2.按一定顺序
3.巧用修辞(拟人、比喻、排比等)
4.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5.动静结合
6.联想和想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