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期末考试专题练(含答案)福建省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期末考试专题练(含答案)福建省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21 06: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期末考试专题练 福建省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秋 罗源县期末)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使得温度降低
2.(2022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立刻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不可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后需要甩动温度计
3.(2022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把温度为10℃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30℃
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
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4.(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
C.把衣服展开晾晒
D.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包住
5.(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7min时是固液共存态
B.甲在ab段停止吸热
C.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
D.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6.(2021秋 武夷山市期末)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
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7.(2021秋 新罗区期末)王充在《论衡》提出:“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冬则为霜”中,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8.(2021秋 三明期末)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毛巾摊开晾 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 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
9.(2021秋 福州期末)炎热的夏天,小明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密封完好的易拉罐可乐,擦拭干净后,放在电子秤上,在接下来较长的时间内,电子秤示数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10.(2021秋 漳州期末)市场上有简约美观的玻璃工艺品,这些玻璃被加热时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大的温度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B.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C.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
D.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11.(2021秋 惠安县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迅速沸腾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12℃ B.13℃ C.45℃ D.100℃
12.(2021秋 厦门期末)人们高温作业时大汗淋漓,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B.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C.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D.汗液蒸发时放热,对体表有升温作用
13.(2021秋 晋江市期末)下列温度最接近37℃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温度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
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14.(2021秋 新罗区期末)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同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等于0℃
B.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0℃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凝固和升华现象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
15.(2021秋 台江区校级期末)下列物态在形成过程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的是(  )
A.蜡烛流的“泪” B.炽热的铁水
C.壶口冒“白气” D.寒冬的树挂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2022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碎冰块(试管不接触烧杯底及侧壁),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来探究冰的熔化和沸腾现象。当烧杯中的碎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碎冰    熔化;当烧杯和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沸腾。(均选填“会”或“不会”)
17.(2021秋 福清市期末)截止2021年12月21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27亿剂次。小红在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她擦拭手臂后,小红发现手臂上的酒精很快消失,是因为酒精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8.(2021秋 三明期末)2022年2月4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    成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9.(2021秋 厦门期末)学校联欢晚会上,道具组同学用干冰在舞台上制造出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特效,如图。这是因为干冰(固态CO2)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大量    热,使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雾。
20.(2021秋 闽清县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    形成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    形成的。
21.(2021秋 晋江市期末)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起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22.(2021秋 鼓楼区期末)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原因是    。
23.(2021秋 泉州期末)如图,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熔化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三.作图题(共1小题)
24.(2021秋 惠安县期末)如图中OAB表示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化关系图,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减少了水的质量,再重新做实验,请在图中大致描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25.(2021秋 罗源县期末)(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根据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图像中DE段的温度    。
(2)如图丙所示,“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①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
②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6.(2021秋 政和县期末)小聪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把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中的水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目的是使该物质受热    。
(2)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读数方法如图乙所示,正确的是    (填“A”、“B”或“C”)。
(3)丙图是小聪绘制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需要    min,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7.(2022春 鲤城区校级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Ⅰ、Ⅱ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    (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在读数时,乙图中的    方法是正确的(填“A”“B”或“C”);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    (填“前”或“时”)的现象。
(4)图丁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由图象还可以看出,Ⅰ、Ⅱ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8.(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安装该实验装置的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目的是保证用酒精灯的    加热。
(2)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加热时间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原因是    。
29.(2021秋 鼓楼区校级期末)在“探究水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酒精灯的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小乐应选取实验装置B进行实验,其主要优点是    。
(2)水温到达90℃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后持续几分钟为止,根据记录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此时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1标准大气压。
(3)将装有甲醇液体的试管放入沸水中,一会儿发现甲醇开始沸腾(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甲醇的沸点    水的沸点(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
30.(2021秋 台江区校级期末)物理课上,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可知实验室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主要的原因是    。
(4)小明和小红同学用相同的装置完成实验,如图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画出水沸腾的图像,若两次实验过程中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水升温快慢不同是因为水的    (选填“质量”、“初温”或“比热容”)不同。
31.(2021秋 闽清县期末)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在安装器材确定图甲中B铁圈位置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小强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理由是    。
(3)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温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4)小强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丁(C)、(D)所示,根据    图,说明水已经沸腾。(选填“C”或“D”)
(5)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把水加热到沸腾,并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两人得到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    ;从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
(6)若想探究水在沸腾时是否吸热,接下来的做法是    。
32.(2021秋 福州期末)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对于图甲实验的装置,应按照    的顺序安装、调整实验器材,以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酒精灯的    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图甲所示的情景,是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景。
(4)在探究结束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图中能正确反映二者关系的是    (选填序号)。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期末考试专题练 福建省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故B正确;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时放出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故C错误;
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得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错误;
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中应待示数稳定后再读出温度,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要在被测液体中读数,不可离开被测热水,故C正确;
D、体温计读数后需要甩动温度计,温度计读数时不需要甩动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B、由图乙可知,2min至6min是镓的熔化时间,为4min,镓熔化时温度不变,镓的熔点为30℃,故A正确,B错误;
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温度为50摄氏度,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温度,故C错误;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解:A、地膜覆盖住农田后,使农田与外界隔绝,减慢了农田上方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A错误;
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后,减慢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所以减慢了蒸发。故B错误。
C、把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C正确
D、用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减弱了空气流动,所以减慢了水果内水分的蒸发。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甲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海波是晶体,故甲对应的是海波,乙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故乙对应的是石蜡,故C正确;
甲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熔点是48℃,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8min熔化完成,在第7min时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甲在ab段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从图可以看出,乙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30℃,故A不合理;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合理;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合理;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合理。
故选:D。
7.【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毛巾摊开晾,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A不合题意;
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提高了温度,可加快蒸发,故B不合题意;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C不合题意;
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控制了表面积,降低了温度,可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解答】解: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密封完好的易拉罐可乐,擦拭干净后,放在电子秤,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其表面液化成为水滴,所以总质量是增加的,随着时间的延续,可乐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同时表面的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所以质量又变小,最终与原来相同。
故选:B。
10.【解答】解:玻璃在被加热时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熔化时没有确定温度,即没有熔点,熔化过程要吸热,符合非晶体的特征,是非晶体。
故选:D。
11.【解答】解:A、如果该液体的沸点是﹣12℃,由于沸点过低,日常使用中喷出来的是气体物质,而不会继续汽化并从受伤部位吸收大量的热以降低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如果该液体的沸点是13℃,喷出来的液体可以在人的体表快速汽化并吸收大量的热,降低受伤部位温度,故B符合题意;
CD、如果该液体的沸点是45℃或100℃,该液体的汽化过程会缓慢,无法短时间吸收大量的热以降低受伤处的温度,也就无法达到止痛的作用,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解答】解:液体温度高有利于蒸发,蒸发具有吸热致冷的作用,汗液蒸发时吸热,对体表有降温作用。
故选:A。
13.【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解答】解:AB、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由于冰的凝固点为0℃,冰与盐水混合后,盐水使冰的凝固点降低,所以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故AB错误;
CD、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易拉罐中的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使冰熔化,熔化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凝华形成白霜,故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
A、蜡烛流的“泪”,是点燃的蜡烛变成蜡油,熔化要吸热,温度升高,故A错误;
B、铁是晶体,炽热的铁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故B正确;
C、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温度降低,故C错误;
D、寒冬的树挂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6.【解答】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不会;不会。
17.【解答】解:小红在接种新冠疫苗过程中,护士用蘸有酒精的消毒棉球给她擦拭手臂后,小红发现手臂上的酒精很快消失,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18.【解答】解: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
水变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
故答案为:吸收;凝固。
19.【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吸热迅速的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云雾。
故答案为:升华;吸。
20.【解答】解: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21.【解答】解:“起雾”是因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是气态变为液态,所以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
故答案是:液化;放出。
22.【解答】解: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23.【解答】解: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熔化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
故答案为:放出;凝固。
三.作图题(共1小题)
24.【解答】解: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不会变化,所以水的沸点不会改变,但水量减少会使水的温度上升变快,即加热时间变短;如下图中的虚线部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25.【解答】解:(1)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由图象知,相同时间,AB段比CD段温度升高得更慢;
DE段是液态升温后达到的一个状态,温度不变,所以是液体的沸腾过程;
(2)①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温度计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温度计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上,所以温度计变模糊了;
②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慢;不变(2)①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管壁上;②不变。
26.【解答】解:(1)在做实验时把装有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B符合这种情况;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为晶体;从图乙数据可以看出:该固体的熔点是48℃;熔化过程从第6min开始,到第12min结束,共历时6min因为物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均匀;(2)B;(3)晶体;48;6;增加。
27.【解答】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本次实验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
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铁圈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3)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则乙图中的B方法是正确的;
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4)观察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时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由题意和图像可知,两杯水的质量相同,两组同学实验时水的初温分别是92℃、90℃,即水的初温不同,所以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
故答案为:(1)水银;(2)秒表;自下而上;(3)B;前;(4)小于;初温。
28.【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故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利用水来加热,能够使固体受热均匀,温度变化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2)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由图象可以看出,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比冰用的时间长,吸热多。由Q=cmΔt,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外焰;(2)能够使固体受热均匀;(3)固液共存;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29.【解答】解:(1)B烧杯加盖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较少,缩短实验时间;
(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99℃,低于一标准大气压下的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3)装有甲醇液体的试管放入沸水中,一会儿发现甲醇开始沸腾,这说明温度能达到甲醇沸点,并且甲醇能从水吸收热量,所以甲醇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1)加盖可以减少热量散失;(2)99;低于;(3)低于。
30.【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图甲的B的高度,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如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测出的水的沸点是99℃;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99℃低于100℃,所以当时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升高;
(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由于水能从铁圈和石棉网上继续吸热,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4)影响水升温快慢的因素有:水的质量,火焰的大小等,题目中两次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所以排除火焰大小不同,因为两次实验用到的都是水,所以比热容相同,由图可知,水的初温不同,但从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可能为水的质量不相同。
故答案为:(1)B;(2)小于;升高;(3)水能从铁圈和石棉网上继续吸热;(4)质量。
31.【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点燃的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固定B铁圈的高度;
(2)小强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小明;
(3)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示数为68℃;
(4)由图丁知,C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D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5)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把水加热到沸腾,并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两人得到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初温不同;
由图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
(6)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
(1)需要;(2)小明;小强同学剪裁的孔会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3)68;(4)C;(5)水的初温不同;99℃;(6)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
32.【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最后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示数是96℃;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3)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4)A、图象温度一直升高,没有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B、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不断吸收热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象B是水沸腾的图象;
C、此图象表示温度开始下降,然后温度不变,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D、此图象表示温度在不断下降,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故选B。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外焰;(2)96;98;(3)沸腾前;(4)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