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19:2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14. 马 说
目 录
基础
知识


课文内容解析

文言知识积累

总结
归纳

中考
链接

基础知识
韩愈,字 , 代 家、
家、 家,“ ”之
首,苏轼称他“ ”,与
柳宗元并称“ ”。世称 ,
谥号“文”,又称 ,官至吏部侍
郎,故称 。有《 》。
退之

文学
思想
教育
唐宋八大家
昌黎先生集
韩昌黎
韩文公
韩吏部
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
“三苏”:苏洵、苏辙、苏轼
“韩柳”:韩愈、柳宗元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解题
“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马”交代了本文议论的对象,“说”揭示了文体,“马说” 即“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其实是人才问题。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文体简介——说
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一谈”“说一说”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却三次登门都被守门人挡在了门外。尽管如此,韩愈仍然秉承“忧天下之心”。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一、基础知识——读音节奏世有伯乐lè,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贰
课文内容解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 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 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同“衹(只)”,只,仅。
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著称
可是
马槽
虽然
受屈辱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奴仆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有时
同“饲”,喂。
日行千里
此,这
虽然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同“现”,表现
犹,尚且
等同,一样
怎么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策 之不 以 其 道,食 之 不能 尽 其 材,鸣 之而不能 通 其意, 执 策 而 临 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 真无马 邪? 其 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驱赶
感叹词,唉
通晓
面对
加强诘问语气
加强感叹语气
按照
正确的方法
代指千里马
竭尽
才能、才干
音节助词
马鞭
拿,握
语气词,吗
【译文】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站在它的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二、课文内容解析——疏通文意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千里马----
伯 乐----
食马者----
人才
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的人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2.本文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第二部分(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
的决定作用。
第三部分(3段):点明中心,辛辣嘲讽“食马者”愚
昧无知。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3.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即“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4.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观点的?
开篇首先从正面提出观点,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命运;接着进一步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以“其真不知马也”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5.下面包含“也”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语气?应该读出一种什么感情?
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马也!
陈述语气
无限痛惜
反诘语气
愤怒谴责
感叹语气
深刻嘲讽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虚词的恰当运用,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回味。
知识积累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6.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只是在论马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不只是论马,而是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当时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形象,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7.古代名人怀才不遇的表现。
①韩愈怀才不遇写文章,终成著名文学家;
②苏秦怀才不遇悬梁刺股发愤成才;
③韩信另寻明主创大业;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其乐悠悠,田园山水诗歌流芳百世。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8.古代名人怀才不遇用诗句表达,成为千古名句的例子。
①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二、课文内容解析——内容解析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三、文言知识积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通“饲”,喂
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三、文言知识积累
虽有名马
是马也
等不可得
或尽粟一石
安求
古:即使 今:虽然
古:这 ,代词 今:判断动词
古:有时 今:或者
古:等同,一样 今:等候
古:怎么 今:安全、平安
词类活用
三、文言知识积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虽有千里之能
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一词多义
三、文言知识积累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即使
虽然
凭借,因为
按照
一词多义
三、文言知识积累
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
鸣之
助词,的
倒装句标志
代词,它
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代词,那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吃尽
竭尽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动词,用鞭子打马
名词,马鞭子

而伯乐不常有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执策而临之
表转折,可是
表承接
表承接

不以千里称也
表陈述语气
安求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反问语气
是马也
表停顿
其真不知马也
表感叹语气

千里马常有
经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普通的
三、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虽有名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
有时
面对
这样
一样
尚且
即使
怎么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不以千里称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马也。
无限痛惜的感情
愤怒谴责的感情
深刻嘲讽的愤怒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提醒读者注意
五个“也”字句的分析
三、文言知识积累

总结归纳
四、总结归纳
千 里 马 论点 命运 遭遇 结论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梳理文章结构
世有伯
乐,然
后有千
里马。
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
枥之间。
食不饱,力
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其真不
知马也。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食马者
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四、总结归纳
文章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主题思想
四、总结归纳

中考链接
(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五、中考链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五、中考链接
参考答案
1.同"饲”,喂养;驱赶;面临
2.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
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五、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