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长春版1.2《题李凝幽居》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长春版1.2《题李凝幽居》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1 18:58:3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题李凝幽居
贾岛
贾岛骑驴入城,仍搜索枯肠,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推”和“敲”中琢磨,不觉撞上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细问后,不仅没责怪他,反而帮他分析,确认“敲”字为佳。
教学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和关键字词。
2.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熟知“推敲”典故的来历。
3.体会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了解作者
贾岛(779~843)
字浪仙。范阳(今河北)人,唐代诗人。曾出家为僧,号无本。著有《长江集》10卷。
元和六年(811),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传说贾岛在长安跨驴背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炼“推”、“敲”字不决,后世乃以斟酌文字为“推敲”。
朗读诗歌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李凝:贾岛的友人,生平不详。 幽居:幽静雅致的居处。 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 分野色:分享原野上的景色。 移石:山顶云脚挪动,仿佛山石在移动。 幽期:幽雅的约定。
不负言:不违背约言。
诗文大意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首联描写友人幽居环境: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近旁,亦无别的人家。用笔轻淡、洗练,已点醒诗题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1.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理解诗歌
2.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① “少邻 ”(邻居不多)、②少人来(“草径”、“荒园”)、③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理解诗歌
3.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僧敲月下门”初拟用为“僧推月下门”,你认为“推”“敲”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
诗人寻访友人,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友人外出未归,柴扉紧闭。诗人上前轻敲门,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引起了一阵喧闹。鸟儿或许还飞出几只转旋几回又回到窝中。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情怀。
理解诗歌
赞同。题目即已经言明“幽居”。草径、荒园、鸟宿树、月下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移石动云根”又从视觉形象上以云之动写了环境是幽静。故而全诗都突出一个“幽”字。
4.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紧扣“幽”字
所居之幽僻
所居之幽寂
所居之幽美
向往隐居之幽情
理解诗歌
5.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理一理
1.说出诗文大意
2、思考:诗句的每一联分别交代什么?
3、有人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不如“推”字,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写下来。
4、知识检测
①《题李凝幽居》的文学体裁是 ,作者是 朝诗人 。
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2008年全国中考试题)
读《题李凝幽居》一诗,填空:
⑴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⑵从环境来看,李凝的居处有什么特点
(3)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五言侓诗

贾岛
幽居环境
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① “少邻 ” ②少人来③清幽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有人说,《题李凝幽居》一诗都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5) 对这首诗中的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中的“少邻并”的意思说李凝自小就有
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B
技法探究
以动衬静
作 业
1.默写《题李凝幽居》
2.预习《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