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1 14:55:50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体表有刺细胞 D.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2.(2分)蛔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在人体小肠内自由地游动
B.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强
C.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D.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3.(2分)下列结构中,软体动物具有的是(  )
A.外套膜 B.体节 C.疣足 D.鳞片
4.(2分)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
A.草鱼 B.天鹅 C.青蛙 D.乌龟
5.(2分)2019年9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国际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举行的发布仪式上揭开面纱,“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体腔内有膈 C.胎生哺乳 D.体温不恒定
6.(2分)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中生活
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7.(2分)以下对被子植物与人体的有关结构或生理活动所作的类比中,最不合理的是(  )
A.果肉﹣肌肉 B.子宫﹣子房
C.出汗﹣蒸腾作用 D.血管﹣导管和筛管
8.(2分)一朵花中将来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
A.花萼 B.子房 C.胚珠 D.雄蕊
9.(2分)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使关节灵活 B.①和④共同围成③
C.⑤使关节牢固 D.③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
10.(2分)下列对原生动物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它是最低等的动物
B.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它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D.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11.(2分)下列有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在收缩和舒张的时候都能牵动骨
B.骨需要受到骨骼肌的牵拉才能完成运动
C.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和肌腹附在同一块骨上
D.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特点不利于运动的完成
12.(2分)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13.(2分)田鼠大量繁殖时会形成鼠患,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如何对待田鼠?(  )
A.用灭鼠剂杀灭
B.大量养殖田鼠的天敌
C.任其自由繁衍
D.控制田鼠的繁衍,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14.(2分)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都是直根系 B.网状脉
C.雄蕊是3枚或5枚 D.胚具有两片子叶
15.(2分)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个体微小 B.繁殖速度快
C.含有DNA D.无成形细胞核
16.(2分)樱桃被称为“开春第一果”。不同品种的樱桃,酸甜口味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液 D.基因
17.(2分)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的结构呈螺旋状
B.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C.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
D.体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18.(2分)下列关于人类生殖过程及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的A型血与小红的O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男性精子中性染色体是Y或X染色体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D.人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正常是23对
19.(2分)已知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依次是(  )
A.23对、23条、23对 B.23条、23条、23对
C.23对、23条、23条 D.23条、23对、23对
20.(2分)科学研究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相似性越多的是(  )
A.水分子
B.脂肪酸分子的组成
C.蛋白质分子或核酸分子
D.核糖核酸在细胞内的质量
21.(2分)某同学想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花生的不同品种造成的”,于是取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品种的甲、乙花生果实各40个,对其长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长度(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个) 0 0 1 3 6 10 10 5 3 2
乙的数量(个) 3 7 10 10 5 2 2 1 0 0
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果实的大小
B.在挑选花生时尽量从大花生中挑大的,小花生中挑小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说明甲果实是大花生品种
D.甲花生的个体中有的长轴长度小于乙花生,主要与遗传物质有关
22.(2分)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大量菊花新品种,例如管瓣菊花品种“合蝉”、“红二色”。下列有关这两个菊花品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菊花管瓣性状的出现是变异的结果
B.栽培者保留了管瓣菊花并使之繁殖
C.菊花的管瓣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D.菊花品种的选育过程需经多代繁殖
23.(2分)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其原因是(  )
A.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不断主动进化
B.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C.病菌的变异是定向的,但是抗生素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D.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
24.(2分)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顺序是(  )
①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②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
③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25.(2分)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
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经常使用的结果
D.米勒实验表明,由有机小分子转变为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
26.(9分)每种动物都有与其生存相适应的运动结构,请分析回答:
(1)草履虫靠[   ]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蚯蚓的运动方式为   。
(2)鸟类的前肢进化成[   ]   ,适于飞行。
(3)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   ]   可减少两骨间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
(4)对各种动物来说,运动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   、逃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27.(8分)不久前,网上流传着一则帖子:一条十多厘米的蜈蚣咬着长蛇不松口,与蛇对峙,蛇想摆脱蜈蚣,却没有成功。后来一只黄蜂飞来助攻,在蜈蚣咬过的伤口上蛰了一针
(1)材料涉及的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2)蜈蚣身体分节,体表有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3)蛇用   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卵壳保护,可以摆脱对   环境的依赖。
(4)黄蜂和蜈蚣受到威胁时,会向对方发起攻击。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8.(8分)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除了F外,它们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其中经过变态发育的是   ;A、B的发育过程又不尽相同,B的发育过程经过    期,称为   发育。
(2)E的生殖方式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   生殖,F图所示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
29.(9分)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表兄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A表示父母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细胞c、d的染色体数都是   条。
(2)有人认为这对夫妇生了个女儿责任全在女性,这种观点正确吗?   。人的性别主要由   决定的,女性产生的是含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却产生了含   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如果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则发育成女孩;如果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则发育成男孩。
(3)父母肤色正常的基因型都是   而女儿白化病的基因型是   。女儿的基因组成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这属于   变异。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生出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有益于家庭幸福和民族兴旺。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   。
30.(8分)科技小组为验证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种子形状为圆形和皱缩的两种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
(1)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   ;豌豆的种子形状有圆形和皱缩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实验,可判断隐性性状是   。
(3)若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回答:
①实验一中子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即:基因组成)是   。
②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中某粒圆形豌豆(甲)的基因型,选取甲豌豆与某豌豆(乙)杂交,统计后代所得的豌豆共139粒,其中圆形与皱缩的比例为67:72,则乙豌豆的形状是   ,甲豌豆的基因型是   。
31.(8分)如图为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进行实验时,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据此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直接爬向    的一臂。
(2)从这种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它属于    行为。
(3)如果换成小白鼠来做这个实验,那么小白鼠和蚯蚓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谁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少一些?   2022-2023学年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属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有口无肛门
C.体表有刺细胞 D.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
【考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
【解答】解:据分析可知: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特征的是有口无肛门。
故选:B。
2.(2分)蛔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下列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在人体小肠内自由地游动
B.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强
C.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D.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考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解:A、蛔虫能在人体小肠内自由的游动,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无关,错误。
B、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生殖器官非常发达,生殖能力强,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正确。
C、蛔虫靠寄生体内已经消化的食物为食,故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正确。
D、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避免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正确。
故选:A。
3.(2分)下列结构中,软体动物具有的是(  )
A.外套膜 B.体节 C.疣足 D.鳞片
【考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解答】解: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用足运动。疣足和鳞片不是软体动物具有的结构。
故选:A。
4.(2分)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
A.草鱼 B.天鹅 C.青蛙 D.乌龟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两栖动物: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
【解答】解:青蛙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属于两栖动物,而草鱼不管幼体还是成体都用鳃呼吸,天鹅属于鸟类用肺呼吸,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
故选:C。
5.(2分)2019年9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在国际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球馆举行的发布仪式上揭开面纱,“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体腔内有膈 C.胎生哺乳 D.体温不恒定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解答】解:ABC、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腔内有膈,牙齿分化,都是大熊猫等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D、大熊猫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而不是体温不恒定。
故选:D。
6.(2分)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中生活
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解答】解:A、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用鳃呼吸,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扇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B正确;
C、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C正确;
D、青蛙肺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7.(2分)以下对被子植物与人体的有关结构或生理活动所作的类比中,最不合理的是(  )
A.果肉﹣肌肉 B.子宫﹣子房
C.出汗﹣蒸腾作用 D.血管﹣导管和筛管
【考点】生物学基本常识.
【分析】人体或动物体的某些结构的功能和植物体的某些结构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分析作答.
【解答】解:A、果肉细胞是植物细胞,人的肌肉细胞是动物细胞,果肉主要是营养组织,人的肌肉主要是肌肉组织,符合题意;
B、人体的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场所,植物的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是孕育种子的场所,二者功能相似,不符合题意;
C、人在天热时会出汗,由于皮肤面积大,因此散失的热量多,主要目的是散热降温,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也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不符合题意;
D、血管中流淌着血液,随着血液的流动,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植物体内的导管和筛管也具有运输功能,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可见血管和导管、筛管的功能有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分)一朵花中将来发育成种子的结构是(  )
A.花萼 B.子房 C.胚珠 D.雄蕊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
【解答】解: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故选:C。
9.(2分)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使关节灵活 B.①和④共同围成③
C.⑤使关节牢固 D.③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图中所示结构名称:①关节头,④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⑤关节软骨。
【解答】A、②关节囊与关节的牢固性有关,A错误;
B、③关节腔由②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组成关节面,B错误;
C、⑤是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C错误;
D、③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D正确。
故选:D。
10.(2分)下列对原生动物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它是最低等的动物
B.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它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D.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
【分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解答】解: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故选项B的说法错误。
故选:B。
11.(2分)下列有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在收缩和舒张的时候都能牵动骨
B.骨需要受到骨骼肌的牵拉才能完成运动
C.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和肌腹附在同一块骨上
D.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特点不利于运动的完成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分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解答】解:A、单独的骨骼肌收缩不能完成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才能产生运动,A错误;
B、骨需要受到骨骼肌的牵拉才能完成运动,B正确;
C、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是附着在临近的不同骨上,C错误;
D、关节面表面覆盖一关节软骨及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它与关节囊一起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因此,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特点,有利于运动,D错误。
故选:B。
12.(2分)动物能利用动作、声音和气味传递信息,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
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各种舞蹈
D.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信息交流。
B、遇到敌害,乌贼迅速喷出墨汁不属于信息交流,属于防御行为。
C、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这是题干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D、母鸡发现危险时发出叫声,这是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故选:B。
13.(2分)田鼠大量繁殖时会形成鼠患,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如何对待田鼠?(  )
A.用灭鼠剂杀灭
B.大量养殖田鼠的天敌
C.任其自由繁衍
D.控制田鼠的繁衍,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防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田鼠、苍蝇、蚊子和蟑螂等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据此答题。
【解答】解:田鼠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田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又是有害动物,也不能使之数量过多,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4.(2分)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都是直根系 B.网状脉
C.雄蕊是3枚或5枚 D.胚具有两片子叶
【考点】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
【分析】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一片子叶,叶脉多为平行脉,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如高粱、玉米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如花生、菜豆等都属于双子叶植物。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叶脉多为网状脉,根系大都是直根系,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可见C错误。
故选:C。
15.(2分)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个体微小 B.繁殖速度快
C.含有DNA D.无成形细胞核
【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故选:D。
16.(2分)樱桃被称为“开春第一果”。不同品种的樱桃,酸甜口味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细胞液 D.基因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解: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不同品种的樱桃,酸甜口味不一样,这是由基因决定的。
故选:D。
17.(2分)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的结构呈螺旋状
B.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C.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
D.体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考点】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决定生物的性状,B正确;
C、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D、体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正确。
故选:C。
18.(2分)下列关于人类生殖过程及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的A型血与小红的O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
B.男性精子中性染色体是Y或X染色体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变异现象
D.人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正常是23对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解答】解:A、小明的A型血与小红的O型血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
B、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B正确。
C、“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C错误。
D、人体的体细胞是23对染色体,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即23对,D正确。
故选:C。
19.(2分)已知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那么人的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依次是(  )
A.23对、23条、23对 B.23条、23条、23对
C.23对、23条、23条 D.23条、23对、23对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解答】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23条、23条、23对。
故选:B。
20.(2分)科学研究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相似性越多的是(  )
A.水分子
B.脂肪酸分子的组成
C.蛋白质分子或核酸分子
D.核糖核酸在细胞内的质量
【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分析】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基因组差异越小。
【解答】解:研究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所以可以通过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1.(2分)某同学想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花生的不同品种造成的”,于是取在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品种的甲、乙花生果实各40个,对其长轴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长轴长度(毫米)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甲的数量(个) 0 0 1 3 6 10 10 5 3 2
乙的数量(个) 3 7 10 10 5 2 2 1 0 0
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果实的大小
B.在挑选花生时尽量从大花生中挑大的,小花生中挑小的,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说明甲果实是大花生品种
D.甲花生的个体中有的长轴长度小于乙花生,主要与遗传物质有关
【考点】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解:A、此实验的变量是花生的不同品种,A错误;
B、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B错误;
C、甲果实的长轴长度平均值与乙果实的差为5.8毫米,由此可见,甲是大花生,乙是小花生,C正确;
D、甲样本个体间或乙样本个体间性状的差异是由于环境不同而引起的,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22.(2分)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出现了大量菊花新品种,例如管瓣菊花品种“合蝉”、“红二色”。下列有关这两个菊花品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菊花管瓣性状的出现是变异的结果
B.栽培者保留了管瓣菊花并使之繁殖
C.菊花的管瓣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D.菊花品种的选育过程需经多代繁殖
【考点】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分析】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管瓣菊花品种“合蝉”、“红二色”这些性状的出现是变异的结果,A正确
B、人工选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栽培者选择保留管瓣菊花并使之繁殖,B正确
C、菊花的管瓣性状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菊花出现了大量新品种,这些品种的选育过程需经多代繁殖,才符合人们的需求,D正确
故选:C。
23.(2分)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其原因是(  )
A.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不断主动进化
B.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C.病菌的变异是定向的,但是抗生素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D.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不断进化,而不是病菌为了抵抗抗生素不断主动进化。错误。
B、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抗生素使用前病菌就存在抗药和不抗药两种变异类型,即抗生素使用之前病菌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而不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之后才产生抗药性的变异。错误。
C、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错误。
D、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病菌,(这是不适者被淘汰)但少数病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病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病菌中有抗药性的变异。正确。
故选:D。
24.(2分)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顺序是(  )
①简单的无机小分子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
②简单的有机小分子聚合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
③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即①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有机物质→③从有机大分子物质聚变为独立的体系→从独立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A正确。
故选:A。
25.(2分)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
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经常使用的结果
D.米勒实验表明,由有机小分子转变为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错误;B、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发现,始祖鸟、孔子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孔子鸟等古鸟化石的发现,为爬行类进化为鸟类提供了证据,B正确;C、长颈鹿的颈和前肢比较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
26.(9分)每种动物都有与其生存相适应的运动结构,请分析回答:
(1)草履虫靠[ ① ] 纤毛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蚯蚓的运动方式为 蠕动 。
(2)鸟类的前肢进化成[ ④ ] 翼 ,适于飞行。
(3)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 ⑦ ] 关节软骨 可减少两骨间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
(4)对各种动物来说,运动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 觅食 、逃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观察某种原生动物(草履虫);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①纤毛、②伸缩泡、③肺、④翼、⑤关节头、⑥关节窝、⑦关节软骨。
【解答】解:(1)草履虫依靠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人士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就这样蚯蚓慢慢向前蠕动。
(2)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④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
(3)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⑦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4)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重要意义。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有利于觅食、逃避敌害、夺取栖息地和繁衍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故答案为:(1)①纤毛;蠕动
(2)④翼
(3)⑦关节软骨
(4)觅食
27.(8分)不久前,网上流传着一则帖子:一条十多厘米的蜈蚣咬着长蛇不松口,与蛇对峙,蛇想摆脱蜈蚣,却没有成功。后来一只黄蜂飞来助攻,在蜈蚣咬过的伤口上蛰了一针
(1)材料涉及的三种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蛇 。
(2)蜈蚣身体分节,体表有 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3)蛇用 肺 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卵壳保护,可以摆脱对 水 环境的依赖。
(4)黄蜂和蜈蚣受到威胁时,会向对方发起攻击。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 行为。
【考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分析】(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答】解:(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材料设计的三种动物中,蛇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蜈蚣具有身体分节等特征,在分类上它们同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3)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4)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黄蜂和蜈蚣受到威胁时,会向对方发起攻击。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1)蛇
(2)外骨骼
(3)肺;水
(4)先天性
28.(8分)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除了F外,它们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其中经过变态发育的是 ABC ;A、B的发育过程又不尽相同,B的发育过程经过 蛹  期,称为 完全变态 发育。
(2)E的生殖方式是 胎生哺乳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属于 无性 生殖,F图所示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 形成层 紧密结合。
【考点】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卵的结构.
【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菜粉蝶等。
(4)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蝗虫等
【解答】解:(1)图A是蝗虫发育过程,B是家蚕发育过程,C是青蛙发育过程,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A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C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
(2)E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因此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F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F图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故答案为:(1)ABC;蛹;完全变态;
(2)胎生哺乳;
(3)无性;形成层。
29.(9分)人类的遗传病多种多样,其中相当部分是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A控制,一对肤色正常的表兄妹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女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A表示父母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细胞c、d的染色体数都是 23 条。
(2)有人认为这对夫妇生了个女儿责任全在女性,这种观点正确吗? 不正确 。人的性别主要由 父亲 决定的,女性产生的是含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而男性却产生了含 X或Y 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如果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则发育成女孩;如果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Y 则发育成男孩。
(3)父母肤色正常的基因型都是 Aa 而女儿白化病的基因型是 aa 。女儿的基因组成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这属于 可遗传 变异。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这对夫妇想再生一个孩子,生出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75%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有益于家庭幸福和民族兴旺。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 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优生优育;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d控制,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D控制”,则白化病的基因型是dd,正常的基因型是DD或Dd。
(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4)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遗传学理论依据是近亲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婚配生育子女出现这种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解答】解:(1)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46条。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d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
(2)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了含X或Y性染色体的两种精子,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因此“生男还是生女,责任全在女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3)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患儿,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而女儿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
女儿的基因组成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这属于可遗传变异。若这对夫妇想要第二个孩子,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这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75%。
( 4)近亲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婚配生育子女出现这种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故答案为:(1)23;
(2)不正确;父亲;X或Y;XY;
(3)Aa;aa;可遗传;75%;
(4)提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30.(8分)科技小组为验证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种子形状为圆形和皱缩的两种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
(1)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豌豆的种子形状有圆形和皱缩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相对性状 。
(2)根据实验,可判断隐性性状是 皱缩豌豆 。
(3)若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回答:
①实验一中子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即:基因组成)是 Aa 。
②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中某粒圆形豌豆(甲)的基因型,选取甲豌豆与某豌豆(乙)杂交,统计后代所得的豌豆共139粒,其中圆形与皱缩的比例为67:72,则乙豌豆的形状是 皱缩 ,甲豌豆的基因型是 Aa 。
【考点】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在遗传学上,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因此豌豆的种子形状有圆形和皱缩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从实验二中可以看出皱缩豌豆是隐性性状。
(3)①“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圆形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皱缩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皱缩豌豆遗传给子代圆形豌豆的基因一定是a,圆形豌豆是显性性状,一定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因此子代圆形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
②为了确定某一显性性状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该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侧交的后代的显、隐性状的比例为1:1时,则该个体为杂合子。测交的后代都为显性性状时则该个体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乙豌豆的形状是隐性性状皱缩豌豆,而甲的基因型为Aa。
故答案为:
(1)变异;相对性状
(2)皱缩
(3)①Aa;②皱缩;Aa
31.(8分)如图为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进行实验时,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据此回答:
(1)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直接爬向  食物 的一臂。
(2)从这种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它属于  学习 行为。
(3)如果换成小白鼠来做这个实验,那么小白鼠和蚯蚓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谁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少一些? 有差别,小白鼠 
【考点】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
【解答】解:(1)动物具有学习的本领,“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就会受到电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爬向有食物的一臂。
(2)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蚯蚓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因此“从这种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它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因此换上小白鼠,会有差别,小白鼠高等,产生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少。
故答案为:(1)食物;
(2)学习;
(3)有差别;小白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