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前两首《出塞》和《凉州词》,为唐代边塞诗。两首诗都有鲜明的爱国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但这种教育要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相结合,做到润物无声。
二、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习,学生并不陌生。能借助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基本感知诗意。《出塞》和《凉州词》两首古诗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可借助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8个字,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人的情感,说出自己的体会。
4.在对比中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深入理解边塞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说出
自己的体会。
难点:在对比中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感悟古诗创作特点,深入理解边塞诗。
五、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走近边塞诗
孩子们,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田园诗
里“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杜甫笔下静谧柔美的田园风光;送别诗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笔下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家国情怀《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去品味边塞诗的诗意情感。
所谓“边塞”就是边疆的意思。一起去看看唐朝的边塞。(出示唐朝地图)
唐朝时期我国地广物博气候适宜、水草丰茂,特别适合百姓居住。而与其相邻的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因为气候原因,终年过着游牧生活,很难安居乐业,所以它们一心想着跨过阴山……唐朝的皇帝愿意吗?百姓愿意吗?这就需要将士们驻守边疆,保卫祖国领土。)
边塞诗就是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将士们生活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从耳熟能详的古诗说起。了解“边塞”为理解边塞诗奠定知识累积和情感基础。
(二)整体诵读,感知家国情怀
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
(2)对子两人一组互读古诗(朗读评测)。
(3)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
2.默读辨析,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做出选择。
(2)学生分享思考结果。
【设计意图】读通古诗,为古诗内容学习扫清障碍;在辨析古诗画面中,回顾古诗学习方法。
(三)合学分享,走进家国情怀
1.组内交流,智慧集结。
孩子们,这两首古诗中作者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人和地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预习中绘制的学科思维导图与组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收获吧!
学法提示:
(1)个人独学,在文中批注。
(2)组内交流分享(完善学科思维导图)。
(学生《古诗三首》学科思维导图绘制)
2.意象梳理,勾勒诗景
(1)小组代表分享讨论后的意象梳理和思考观点。
(2)《出塞》预设:
A.明月、边关、长征、人不还,让你们感受到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战争之残酷。
B.龙城飞将、胡马、阴山,让你们感悟到了作者渴望英勇善战将军的出现,盼望战争快速结束。
(播放:飞将军李广介绍视频)
(3)《凉州词》预设:
A.葡萄酒、夜光杯、马上催,描绘了一幅将士们出征前开怀畅饮的场景。
B.沙场、征战、几人回,这是战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视死如归。
C.根据理解带上节奏,情感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集结古诗理解智慧。借助梳理古诗景物、人和地点把握古诗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3.对比学习,走进诗境
(答案:《出塞》渴盼 旷远 幽静;《凉州词》欢聚 热烈 豪迈)
(1)两首诗中呈现的景物和人,分别传递着怎样的画面特点和情感呢?请结合学习成果辨析选择。
(2)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古诗的字里行间蕴藏。仔细观察两首诗,你还有哪些发现呢?
预设:
相同:七言绝句、边塞诗……
不同:描写景物不同,表达情感有区别……
(3)《出塞》(教师):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
亲人望眼欲穿,哭断心肠,家书抵万金,王昌龄仿佛看到了战士们远方思念他们的亲人,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想象到的画面)
(4)《凉州词》(教师):奔赴边关慰问将士们的王翰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出征前彼此的鼓励……仿佛听到了他们对国家的铮铮誓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想象到的画面)
教师总结:是啊,多少思念,多少不舍,多少铮铮誓言,无论是《出塞》里对良将的渴盼之情,还是《凉州词》中视死如归的豪迈之情,都是将士们对拳拳的家国情怀。
(5)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教师:两首诗的作者借助不同的景物和人,描绘了不同特点的边塞画面,诠释着不变的爱国情怀。这就是边塞诗的创作奥秘。
【设计意图】对比甄别中,深入体会古诗情感;对比分享,深入理解边塞诗的意象特点。借助情境表达,深入对古诗情感的体悟。
(四)真情流露,书写家国情怀
1.这样的爱国情怀,不仅在古代有,现代依然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电影《长津湖》中这些场景,让我们为之动容(出示《长津湖》相关图片)。
请用你的笔尖让当时的场景再现,表达你对英雄们特别的情感吧!
2.学生完成笔尖下的情感表达。(二选一)
3.学生创作分享。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创作,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升华领悟家国情怀。
(五)学习延伸,赓续家国情怀
孩子们,巍巍华夏,上下五年前,更迭的历史,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课后让我们:
1.迁移学习,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在对比中体悟《夏日绝句》里的家国情怀。
2.随后举行“我眼中的边塞诗”学科思维导图分享会(提示:搜集边塞诗,发现边塞诗里的创作密码和情感体现)。
【设计意图】课后学习延伸,迁移课堂所学方法学习古诗,在搜集资料中点燃边塞诗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