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比较异同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表现其怎样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壁
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2、戴复古的《赤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怀古诗词,请比较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两首诗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注】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4、请比较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五、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短歌行
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注解:苹:一种水草,春天生长。旨:美好。
5、此诗为拟曹操《短歌行》而作,结合诗歌内容,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乙】
韩山书院新栽小松
丘逢甲②
出林鳞鬣③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
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注释】①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②丘逢甲(1864—1912),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写此诗时任韩山书院主讲,致力于国民教育。③鳞鬣:龙鳞和龙须,这里代称松树。
6、请从写法上,比较甲乙两首诗歌的异同。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戎昱①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
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
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②。
[注]①戎昱,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仕途不畅,长期担任地方官员的幕僚。②定远侯:东汉名将班超,因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
7、同是登高望远之作,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和杜甫的《登高》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鸢
[宋]王令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逐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8、王诗和侯词均借风筝言事感喟,请比较赏析两首作品在这一手法上的异同。
九、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咏梅
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①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②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①玉面:美人 ②欲嫁东风: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9、结合两首诗梅各自的特点,试比较两诗主旨的异同。
答案:
1、情感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手法:不同,陆诗运用了细节描写(或肖像描写);辛词则运用了典故。
2、同:都由眼前赤壁的景象联想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雄姿英发、英雄事迹,表达了对他的称颂和仰慕。
异:苏词借英气勃发的周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戴诗既歌颂了周瑜的英雄业绩,又化用了苏轼被贬黄州后所创作的千古名篇,表达了对苏轼的钦佩、怀念。
3、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
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中作者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辛词抒发的则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4、同:在摹写音乐方面,两处都没有正面写音乐,而是用了侧面描写。
异:
①柳诗此联虚写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用了通感(联想、比喻)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效果,化无形为有形(以形写声),写出了筝声中的悲怨之情。
②白诗这句借环境描写渲染出宁静凄清的氛围,以效果写声,以诗人沉醉于琵琶女的琴声中来体现琵琶女技艺高超。
5、同:都叙写了友情,都表达了人生苦短的忧叹。
异:陆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写友情是表达与友人相会的快乐。曹诗慨叹人生短暂是出于建功立业的雄心,写友情是渴望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以助自己成就大业。
6、同:两首诗都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甲诗写小松即使埋没深草,也勇敢坚强地“刺”出头来,逐渐高于蓬蒿,最终凌云而上,写出人才的自强不息,勇敢不屈的特征;乙诗写出松树奇崛的外形与如龙般的气势,写出人才的优秀。
异:甲诗还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时人不识小松栋梁之材与成长为大松后才重口称赞的态度,表达对于人才被忽视埋没的惋惜。乙诗用了夸张(想象/比喻)手法,把松树成长想象成风雨化龙,流露出作者对小松未来成长的期待之情,寄寓作者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期望。
7、相同:都表达了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独自一人登上高台的孤独寂寞之愁。
不同:《登高》还表达了年老多病,以及忧国伤时的情操。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还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8、(1)相同点:作品都借风筝高飞,隐喻仕途的扶摇直上、飞黄腾达。《纸鸢》中的风筝远上碧霄,《临江仙》中的风筝“远赴蟾宫”。
(2)不同点:《纸鸢》借物喻人,借风筝意象,对黑暗官场中倚官仗势、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辛辣讽刺。《临江仙》托物言志,借风筝当风借力纵入高空,隐喻自己并非池中物,终将脱颖而出,崭露行藏。
9、同: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
异:①王诗用欲扬先抑和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梅花不慕名利、不畏严寒的品质;以桃杏为俗人喜爱作对比,惋惜梅花高洁的品质不为世人理解,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②张诗着重突出梅的精神、品格。从寻梅写起,以梅生长环境的荒僻,突出梅花的清高疏野;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中,与雪关系密切,却不屑与雪为伍,只因南雪易融而梅不易调零,巧妙地赞美梅的坚贞;梅花开于冬春之际,虽然也想承受东风的吹拂(委身春风),但又耻于像桃杏那样主动委身于东风,突出梅花的清高:野桥明月,烘托梅花高洁:而寒谷春回,则反衬出其蓬勃生机,执着坚贞、百折不回。(任意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通过对梅花不同流俗高尚风格的刻画,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清高疏放、洁身自好、执着坚贞、百折不回的人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