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江南园林苏州园林之留园 1.江南园林的发展概况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历代含义颇不相同。现今的江南大约指苏南、浙江一带。
江南气候温和,水量充沛,物产丰盛,自然景色优美。晋室南迁后,渡江中原人士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园林的营建创造了条件。前者如士族顾辟疆营园于吴郡(今苏州),后者如诗人陶渊明辟三径于柴桑(今九江附近)。皇家苑囿则追求豪华富丽。建康(今南京)为六朝都城,宋有乐游苑,齐有新林苑。唐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首次发现太湖石的抽象美,用于装点园池,导后世假山洞壑之渐。南宋偏安江左,在江南地区营造了不少园林,临安、吴兴是当时园林的集聚点,蔚为江南巨观。明清时代,江南园林续有发展,尤以苏州、扬州两地为盛。尽管江南园林极盛时期早已过去,目前剩余名迹数量仍居全国之冠,其中颇多为太平天国战争之后以迄清末所建。早期园林遗产,如扬州平山堂肇始于北宋;苏州沧浪亭和嘉兴烟雨楼均始建自五代。苏州留园和拙政园、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南翔明闵氏园、嘉定明龚氏园、昆山明春玉园均建于明代,规模尚在。目前,江南园林以苏州保存较好,扬州也有相当数量的园林遗留至今。2.江南园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太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宋徽宗营艮岳,设花石纲专供搬运太湖石峰,散落遗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植物园绉云峰,苏州瑞云峰。又发展叠石为山,除太湖石外,并用黄石、宣石等。今存者,扬州片石山房假山,传出石涛手。戈裕良所叠山,以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为代表,今尚完好。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扬州历来以莳花而闻名。清初扬州芍药甲天下,新种奇品迭出,号称花瑞。江南园林得天独厚和园艺匠师精心培育,因此四季有花不断。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其中以苏州的留园为例对江南园林进行讲解,让我们认识并了解江南园林。 留园 留园简介
留园,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署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留园也为苏州四大名古典园林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它代表清代风格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园中杂莳花竹,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筑后乐堂,环以走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堂侧有垄甚高,多古木。又广搜奇石,从湖州其岳父家运来花石纲遗物瑞云等五峰,置于园内。并请叠石高手周时臣叠奇石为片云奇峰,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留园赏析留园的建筑
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
留园的四个景区
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留园三绝
冠云峰 楠木殿 鱼化石
1.赏留园首看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廊空窗洞门漏窗2.留园的四个景区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为主,池水居中,池北堆以假山,山上杏桂争辉;登临山顶“可亭”,全园景观尽收眼底;池南缀以各色古建“古木交柯”临池不同的图案漏窗,使窗景相融,窗中有景,景中有窗;“涵碧山房”依傍荷池,置身其中尤如舟中赏花,别有风情。池西长廊逶迤,凸现山之蜿蜒。东部以建筑为主,主厅“五峰厅,又称楠木厅,为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鸳鸯厅”雕梁画柱,极尽人工之精巧,为苏州园林厅堂的精品;厅北傲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岫云、瑞云三峰,其中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该峰高6.5米,耸立在土山之上,玲珑剔透,形态奇伟,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为江南园林湖石之最。西部是山林风光,土山红枫,石林凉亭,透着山林野趣。 中部景区 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远翠阁、闻木樨香处、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可亭小蓬莱东部景区 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以及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等建筑。 西部景区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 北部景区 北面是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9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 。3.留园三绝三绝之一:冠云峰,云满峰头月满楼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蜂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三绝之二:鱼化石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现存放于留园的五峰仙馆----即楠木殿内。 ???? 三绝之三:楠木殿 楠木殿,即五峰仙馆。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但抗战时,楠木殿成了马棚,上好的楠木柱被饥饿的军马毁损。五峰仙馆的名字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峰仙馆南面的庭院中的假山,正是按照庐山五老峰的意境来堆建的。其间有五个山头,暗喻馆名中的“五峰”。古人以为,庐山是仙人和隐士居住的乐园,是归隐和成仙得道的代名词。这和馆名中的“仙”字遥映璧合。 总结:1.园林的景区及特点;2.园林中有特色的景观;3.园林中所设计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