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内 容: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
年 级:四年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物体叫做绝缘体(学困生初步理解概念)。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3.形成严谨、细致、客观地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三、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铝丝,铁钉,钥匙,橡皮筋,不锈钢汤匙、塑料尺、橡皮擦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实验记录表。
教师准备: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独学"。
1、教师演示实验: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放在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上,观察小灯泡是否能亮?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2、全班交流自己的意见。请学生上台验证: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学困生能初步动手操作)。
3、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认识导线的组成,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
(二) 走向"共学"。
1、怎样检测物体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容易导电),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2、小组交流: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小组汇报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他小组做补充。
4、教师课件播放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的视频。
5、明确实验要求:
(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
(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
(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
提醒:除了老师准备的器材外,还可以检测自己身边的其他物体。
6、学生分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检,做好预测,做好记录,优生带动学困生,再开始检测。)
(三)深度"研学"。
1、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做补充。
2、全班交流:
根据检测,我们发现:
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哪些?不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哪些?
容易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做成的材料叫做绝缘体。
3、开展导体与绝缘体知识小竞赛:“星球大战”“森林运动会”。
4、解释应用。
(1)学生观察检测器中的电器元件,思考:它们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
(2)全班交流
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
(四)总结"研学"。
1、观看课件上用湿手打开开关和在电线上晾衣服的图片,思考:看看这些做法安全吗?
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板书设计
导体和绝缘体
六、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