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西南师大2011版)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现有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但社会性和实践性不足。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过程上。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设计上体现“从学生的设计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而预设”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多次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的、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同时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设计特色]
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这是由“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本节课使用微课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多媒体的视听觉全方位冲击,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巩固。运用电子书包还能把课本知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还能直观、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新知识,简化思维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物体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通过做、量、说,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体积的大小表象,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里面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和有序操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
量杯、石头、1立方分米模型、1立方厘米模型、1立方米模型
[教学过程]
【课前研学】观看了乌鸦喝水的视频,思考:为什么石块扔进水里,水能上升?
一、观察比较,感知体积的意义
1、操作实验,揭示“空间”
课前研学交流:乌鸦喝水中,为什么石块扔进水里,水能上升?
实验1:塑料块放入沙子中
实验2:石头放入水中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思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感知物体占有空间。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这一环节设计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样引入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他们心领神会时,当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时,教师及时告诉他们:物体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间。
2、操作实验,揭示“空间大小”
实验3:一大一小两块石头放入水中
汇报交流:看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得不一样?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3、给出定义,完善完蛋,完,在这一节课上,我把重点放在:板书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设计了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明白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达到再次强化空间观念的目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大小不同的物体,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体积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
4、联系生活,强化概念
找一件身边的物体,说说什么是它的体积?
师生互动:实物比较体积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划、看看、想想、说说,从多角度体验、诠释“体积”的本质。所感悟的物体多种多样,素材丰富多彩,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强了学生对“体积”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自学课本,认识体积单位
1、统一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谁的体积大?
引导学生得出: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为学生创设问题冲突,使其在矛盾中意识到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去计量。
2、自学微课,认识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关注教材,让教材彰显活力。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带着目标去学习教材,让学生学有所得。
3、理解体积单位
(1)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有哪些体积单位?(板书)
(2)找一找: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学具。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定义)
(3)搭一搭:师生合作搭建1立方米的模型
(4)想一想: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联系生活中的物体,比划出来。
设计意图:体积单位表象的建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已经了解了一些,但这仅是间接经验,尤其是对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概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很难系统地建立它们的空间概念,更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学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通过找学具建立初步的表象,继而用比划大小、搭建模型加强
表象,最后通过对比和联系生活的实际应用,让体积单位的表象深刻地建立起来。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想一想:1cm、1cm2、1 cm3分别是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由模糊到清晰。
5、全课小结,体验收获
设计意图:全面进行梳理,使知识脉落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促进学生文本阅读反思的学习习惯形成。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数一数图形的体积
(1)(如图)它的体积是多少? 有更简单的数法吗?
引导归纳: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独立完成书P44页第1题。(出示几个图形填写体积)
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观察、数一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同时,通过图形的对比,适当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一些准备。
2、用合适的单位估计物体的体积。
(1)独立完成书P44页第2题。(填写物体的体积单位)
(2)创造新的体积单位:一粒芝麻呢?你能创造一个体积单位来表示吗?(板书)
说说在你的心目中什么物体的体积最大?它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体积(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体积进行估计,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在生活的应用中又促进知识的巩固内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书本的三个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再自主创新,“创造”出新的体积单位,触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真正授以学生“渔”。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你还想学到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的学习,不应是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是给学生一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应留给学生一片未曾开发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去耕耘,播种希望。
附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实验
体 ……
积 立方厘米 cm3 棱长是1 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
单 立方分米 dm3 棱长是1 d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自学
位 立方米 m3 棱长是1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