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夯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中,其中一项与其他项有本质的区别的是(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2、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4、按表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和足量的酸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① 块状大理石、10%硫酸
② 块状大理石、7%盐酸
③ 粉末状大理石、7%盐酸
A.实验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为丙、乙、甲
B.实验②和③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C.实验①和②对比,说明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D.实验②和③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6、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倒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的气味 D.插入燃着的木条
7、下列关于CO2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中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8、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9、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10、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澄清石灰水 D.插入燃着木条
11、某大学高分子系的课题组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碳海绵”,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碳海绵”是一种化合物
B.“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C.“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14、(双选)由于大气中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小汽车数量
1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二、填空题。
16、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请同学们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金刚石的一个用途: .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不同.
(3)用石墨来制金刚石,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 来验满。
18、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
19、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 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根据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分析下列各组中物质(或粒子)性质不同的原因。
(1)金刚石和石墨: ;
(2)钠原子和氯原子: 。
21、如图所示,A﹣F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字母)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A或F.F与A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优点是 。
22、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 ____。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检验___________。
(4)与灼热的木炭层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中CO2是________剂,C是________剂。
23、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 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⑥收集二氧化碳.
三、简答题。
2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D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
(3)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避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哪个装置最适合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 。
2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7、(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夯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中,其中一项与其他项有本质的区别的是(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答案】D
2、C60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C60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 B.该物质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C60和C70是两种物质
【答案】B
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答案】B
4、按表进行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和足量的酸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药品
① 块状大理石、10%硫酸
② 块状大理石、7%盐酸
③ 粉末状大理石、7%盐酸
A.实验①、②、③对应的曲线分别为丙、乙、甲
B.实验②和③对比,说明固体的颗粒大小影响反应速率
C.实验①和②对比,说明酸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D.实验②和③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答案】C
5、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④组合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中的小试管在实验过程中起液封的作用
C.装置③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优点是能控制反应速率
D.装置⑤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处验满
【答案】B
6、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倒入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的气味 D.插入燃着的木条
【答案】D
7、下列关于CO2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中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答案】C
8、对大气都有严重污染的一组有害气体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
B.二氧化碳、氦气、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D.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答案】C
9、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答案】C
10、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澄清石灰水 D.插入燃着木条
【答案】D
11、某大学高分子系的课题组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碳海绵”,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碳海绵”是一种化合物
B.“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C.“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答案】A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答案】D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C
*14、(双选)由于大气中含量的增大,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小汽车数量
【答案】A,C
1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A
二、填空题。
16、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请同学们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写出金刚石的一个用途: .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不同.
(3)用石墨来制金刚石,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故填:切割大理石; (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3)化学; (4)3CO2+4Na2Na2CO3+C.
1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 来检验气体,产生的现象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常用 来验满。
【答案】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
18、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色__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
【答案】无 无 能 大 干冰
19、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 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下列收集 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 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A
CaCO3+2HCl===CaCl2+H2O+CO2↑
(3)b (4)CO2倾倒过快,先使高处蜡烛火焰附近O2浓度减小
20、试根据组成或结构的不同,分析下列各组中物质(或粒子)性质不同的原因。
(1)金刚石和石墨: ;
(2)钠原子和氯原子: 。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核内质子数不同
21、如图所示,A﹣F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字母)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发生装置A或F.F与A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优点是 。
【答案】(1)C; (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2、CO2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_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 ____。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检验___________。
(4)与灼热的木炭层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中CO2是________剂,C是________剂。
【答案】(1)支持燃烧 供给呼吸
(2)CO2+H2O===H2CO3 红 H2CO3===H2O+CO2↑
(3)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
(4)C+CO22CO 氧化 还原
23、有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正确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
①向大试管中倒入稀盐酸.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石灰石. ④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⑤将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实验台上. ⑥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②③①⑥④⑤
三、简答题。
2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如此反复。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_____ 。
【答案】CaCO3与HCl反应生成CO2,CO2逸出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鸡蛋慢慢下沉,后因CO2附在鸡蛋上,鸡蛋的重力小于浮力,鸡蛋又上浮。
四、实验探究题。
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D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
(3)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避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哪个装置最适合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B
2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_(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取下双孔橡胶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E瓶c导管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2)B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3)Ca(OH)2+CO2===CaCO3↓+H2O
(4)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五、计算题。
27、(1)CO与CuO反应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得10g沉淀,则发生反应的CO质量。
(2)CO还原CuO可生成Cu或Cu2O或二者混合物。
已知:Ⅰ.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Ⅱ.Cu2O+H2SO4=CuSO4+Cu+H2O
小亮取7.2 gCO与CuO反应得到的红色固体与9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3.2g铜.
①红色固体成分.
②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8g; (2)Cu2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