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预习小测:
1.聚落是指 的地方,可分 与 。
2.乡村聚落有 、 、 、 等类型。
3.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 、 、 、
、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4.目前,在 、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 聚落分布比较少或没有。
5.聚落的形成与 密切相关。
6.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例如,法国的 、意大利的 ;巴西的 中国山西省的 、云南省的 、皖南古村落------------黟(yī)县 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
人们聚居
乡村
城市
农村
林场
牧场
渔村
地形平坦
气候温暖湿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丰富
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
高山、荒漠地区
自然环境因素
巴黎塞纳河畔
威尼斯水城
巴西利亚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西递和宏村
新课导入:
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区别。
房屋密度 房屋高度 道路修建情况 商店的多少 学校的多少 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 有无鱼塘
乡村 小 低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城市 大 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聚落的分类
农村
林场
牧场
渔村
城市
乡村
一、乡村与城市
乡村 -- 1
◇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可以有农村、林场、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类型。
农村-耕种
林场-伐木
牧场-放牧
渔村-捕鱼
◇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
城市
服务业和工业
聚落的发展和演变
看下面的两幅图,说说城市和乡村的交通各有什么区别
发达
不发达
看下面的两幅图,说说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各有什么区别
密集
稀疏
看下面的两幅图,说说城市和乡村的建筑各有什么区别
密集、多高层
分散、低层建筑
看下面两幅图,说说城市和乡村的生产方式各有什么区别?
非农业产业为主
农业产业为主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区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城市
不发达
密集
密集
多高层
非农业产业为主
发达
稀疏
分散
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为主
【活动一】
观察P87图5.14和5.15 ,判断出A、B、C、D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
不同类型的聚落(乡村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区别很大;同一类型的聚落(农村)在不同地区的景观区别也很大。聚落的发展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师小结:
1.四大文明古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居住地,你将挑选怎样的自然因素呢?
(1)地形__________ (2)土壤__________ (3)水源__________
(4)气候__________ (5)自然资源______
3.除自然因素外,你还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1)交通______ (2)经济水平_____ (3)服务设施_____
4.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环境因素,聚落分布会怎样?
(很少或没有)
二、聚落与环境
◇阅读教材P88-90页,完成活动题。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
埃及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印度恒河流域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自然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湿润
经济水平高
社会服务好
教师点拨:
(1)三峡移民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分散安置。
(2)先考虑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
(3)自然环境(地形、土壤、水源、气候、自然资源)
◇观察P89图5.18,假设长江三峡地区百万移民要到广东某地定居,如果您是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考虑,哪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
【做一做】
世界各地的聚落为什么多集中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分布呢?
教师点评:
从古至今,大家都选择了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作为自己的居住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聚落的形成发展是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而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导致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
【想一想】
◇欣赏图片,探究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热带雨林地区
◎ 黄土高原地区
◎ 内蒙古草原地区
◎ 寒带地区
◎ 沙漠地区
◎蒙古包
◎圆顶屋
◎冰屋
◎高架屋
◎窑 洞
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高架屋
气候高温多雨,民居以木材为建材,屋顶坡度陡,下部通风隔潮。
森林茂密
黄土高原地区---窑洞
气候干旱少雨,民居以黄土为建材,在黄土里挖出的窑洞。
黄土深厚
草原地区的住房---蒙古包
气候寒冷大风,民居以架木、苫毡(shan zhan) 、绳带为建材,方便拆装,适于游牧生活。
草原辽阔
沙漠地区的---圆顶屋
气候炎热干旱,民居以泥砖为建材,圆顶、可以防晒隔热。
沙漠广布
因纽特人的居所---冰屋
气候终年严寒,民居以冰砖为建材,低矮,没有窗户。
冰雪覆盖
1.结合图片,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草原地区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
◇西亚沙漠地区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北极地区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多雨
干旱少雨
寒冷大风
炎热干旱
终年严寒
【探究一】
2.展现自我:
根据五种不同自然景观的特征,现在假设自己身处这样任何一个环境中,我应该怎样设计我住的房子呢?拿起画笔,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景观设计房屋,计时间。
3.真我风采:
每组选出自己认为设计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说明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把最佳作品一一进行展示。
4.合作探究、适时点拨:
五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中设计的房屋一样吗?世界的各种民居的外观与当地的什么有直接的关系?
5.走进现实、感受生活:
你对我们蓬江区的传统民居知多少?举例说说。
生产方式
文化理念
自然环境
岭南地区---骑楼
气候湿热多雨 ,民居以清水砖为建材,可以遮阳避雨。
岭南地区---骑楼
台山梅家大院
景观类型 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材料 民居的建筑特点
热带雨林景观
黄土高原景观
内蒙古草原景观
西亚沙漠景观
北极地区景观
岭南地区景观
高温多雨
干旱少雨
寒冷大风
炎热干旱
终年严寒
木 材
黄 土
架木、苫毡、绳带
泥 砖
冰 砖
高架屋
窑 洞
蒙古包
圆顶屋
冰 屋
湿热多雨
清水砖
骑 楼
学生总结,分组完成表格。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聚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很多传统民居已改建成高楼大厦。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那么世界上人们是怎样来保护文化遗产的呢?
阅读教材P91-92页,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及了解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三、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自主学习:
(1)保存了一种从古代到现代继承的文化传统
(2)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和科技等水平
(3)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和研究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中国山西平遥古城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中国安徽黟县西递和宏村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中国丹霞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中国云南丽江古城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我们能做的是:注意保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注意保护古迹,不乱刻乱画。
◇以丽江为例,探究传统聚落发展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
教师小结:
丽江古城特色:古建筑与崎岖的地势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城的风貌。
出现的问题是:原住民流失,过度商业化。
【探究二】
这些遗产又老又旧,占位置,应该拆了建些新房子
应该将其列为旅游景点,增加收益
如何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聚落
1.乡村和城市
2.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
主要环境因素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保护文化遗产意义
3.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著名的文化遗产
1.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同时出现
B.世界各地乡村聚落的景观都是相同的
C.聚落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聚落就是指人们的住宅,有大有小,有分散有集中
2.下列哪些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气候恶劣,荒漠地区
3.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的雨林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达标训练】
C
B
A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昔日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是否应该保留呢?说说理由。
【课后拓展】
【课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