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2 16: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毛泽东将爱子遗体葬于朝鲜的抉择过程中体会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
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议、写”等方法,让学生
体会到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
受他宽广、无私的伟人胸怀。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反馈法、以读促思法、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诵读品评法。
教法学法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一课双测提纲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设,自主学习
二、人物介绍导入
三、预习案检测,自学反馈
四、出示提纲,明确学习目标
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六、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检测,目标达成
1、知识链接:教师提供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物、时代背景,为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奠定基础。
2、基础知识预习:认读、理解生词,了解课文大意。
3、能力提升预习:拓展写话。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预习导设 ,自主学习。
(二)人物介绍导入。
1929年8月,他的堂妹在湖南衡山县英勇就义。
1930年11月,他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
1934年 4月,他的二弟毛泽覃为掩护战友撤离,英勇牺牲。
1943年9月,他的大弟毛泽民,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在乌鲁木齐被害。
1946年8月,他的侄儿毛楚雄被国民党活埋处死,就义时年仅19岁。
1951年1月2,他最心爱的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设计意图:缅怀烈士,增强对革命者的崇敬之情。
这一环节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扫清学习障碍,达到省时高效的课堂效果。
(三)预习案检测,自学反馈。
1、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伟人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及宽广无私的情怀。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出示提纲,明确学习目标。
(五)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一:找出三封电报的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封电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做出决定的原因,走进文本。
探究二:默读课文,把描写有关毛主席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指导朗读,感受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怀。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请你想像一下,毛主席当时会说些什么?他的神态,动作会什么样?用几句话写出来。
设计意图:精讲巧练,读写结合。
写话练习
探究学文后,教师总结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并让学生再次深情地朗诵主席的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设计意图:回应主题,升华情感。
总结回顾,升华情感。
小练笔: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
(六)作业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板书设计
1、选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 )
(2)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 ( )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 )
2、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 )里。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________。
(1)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3)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的胸怀。
(八)课后检测,目标达成
设计意图:以此反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恳请您多提宝贵建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