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2 16: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胸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抗美援朝(1950-1953)
1950 年 6月,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援助。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自学提示一
借助文中拼音阅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拟定 勋鉴 地域
奔赴 殉职 眷恋
遗容 踌躇 黯然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1、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 在 战争中光荣 后,毛泽东听闻噩耗后 和对毛岸英遗体归葬的 。)
毛岸英
抗美援朝
牺牲
极度痛苦的心情
抉择过程
自学提示二
2、分别用一句简明的话归纳从朝鲜发来的三封电报的主要内容。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
◆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自学提示三
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反馈一:
①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②“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以上是主席的( )、( )和( )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主席( )的心情。
感情体会
动作
语言
神态
极度悲痛
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自学提示四
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的
反馈二:
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②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这是对主席( )和( )的描写,我们从主席在对待儿子遗体是否归国作出的非常人的抉择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 )的伟人。
神态
心理
心胸宽广
自学提示四:
同学们,当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从哪里看出来的
反馈三:
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
这是对主席( )和( )的描写,我们从中看出,毛泽东( )。
感情体会
神态
动作
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对爱子的怀念
反馈四: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回顾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细致地对人物进行(    )、(    )、(   ),(    )来反映毛泽东( )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
遗体如何安葬的抉择
练一练
1、用对号画出带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拟定( y ǐ n ǐ ) 奔赴( f ù p ù ) 踌躇(zhù ch ú )
殉职(xún xùn ) 喃喃(nán nān ) 凑近 (còu zòu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
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感受到了 。
岸英!岸英!你在哪儿?
泪咽却无声,只怨战争太无情,丹心报国应无憾。夜夜。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太分明,午夜孤雁梦早醒。君自不醒千年梦。更更。喊儿不应心成灰。
他乡夜太长,孤坟野草梦思故乡。我自肝肠哭寸断。而今。湿透枕巾道情殇。
岸英!岸英!是你吗?
二十年后,主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历程。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的主席的衣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衣物。那是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原来这是岸英的遗物……
布置作业:
小练笔:哀痛的一夜。
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