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的情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的情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16: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边塞诗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①旌旗在北门。
行子②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汉将:这里借指唐将。②行子:出行的人。
1、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
秦韬玉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2、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歌
岑参(唐)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陇头吟①
王维(唐)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汉代乐府曲辞名。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测战争。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3、《胡歌》《陇头吟》均为边塞诗,在抒发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王门关[注]。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4、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和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①,归来报天子。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使客,夜上成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名王:匈奴王。②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③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5、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这两首边塞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①朝回望帝乡,乌孙②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转汉,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7、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其二)
杨素①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注】①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本诗作于隋朝建立后,诗人抗击突厥,战功显赫。
8、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①。
羽书昨夜过渠黎②,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③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④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②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③虏塞:敌方要塞。④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
9、本诗在送别诗的基础上融入边塞诗因素,使得情感更为复杂,你能解读出其中的情感吗?
答案:
1、①前两联描写了边塞雨后初晴的清新、静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草原美景的喜爱。②颈联诗人警告“胡人”休想南下侵略边关,强大的唐军正驻守边疆严阵以待,表达了对大唐实力的自信。③尾联写诗人惊喜地看到边塞没有战争,悠闲地欣赏游骑在草原上狩猎,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弃,对和平的热爱。
2、①“皆唐土”“不毛”,表达了对国土沦丧、国势日衰的形势无可奈何的叹息。
②“何日陈兵”,表达了希望唐王朝能收复失地、重振雄风的热烈期盼。
③结合颔联,昭君身为一个弱女子尚且能为国事挺身而出,委婉地讽刺了当朝统治者的无能与腐朽。
3、相同点:两首诗歌都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了关西老将的形象,借此表达了对他们长期征战之苦的同情。不同点:王诗通过戍楼看星的长安少年,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通过月夜吹笛的陇上行人(征人),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思念家乡的愁思;也通过身经百战却依然沉沦边关驻马流泪的关西老将与裨将封侯做对比,表现了对统治者赏罚不公的满怀愁情;岑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比,痛斥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
4、①戴诗抒发的是建功边关的豪情壮志。诗人直抒胸臆,直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②岑诗抒发的是边塞生活艰苦所引发的边愁。诗人借事抒情,写自己跋涉于杳无人烟的茫茫大漠风沙之中两月有余,连晚上宿于何处都不知道。
5、《从军行》表现将土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争渡金河水”的“争”,写出了战士们人人奋勇渡河,踊跃杀敌的激愤精神。“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描写胜仗后凯旋的情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陇头吟》)表达对边关将土的同情和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悲怆愤懑。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诗歌在对比中抒发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结尾运用苏武的典故,说明朝廷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
6、同:都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李诗中的回首望向和高诗中的联想到梅花,都表达了思乡之情。异:李诗中,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深重愁苦。从听到笛声时将士们尽皆回首望乡可知;高诗中将士们虽有思乡之情,但情绪并不低沉。美妙的笛声引发将士们的遐想,沉浸其间,眼前仿佛出现了梅花飘落关山的美景(后者虽然也有思乡之情,但美妙的笛声引发将士们的遐想,更多一份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乐观开朗的基调。)
7、①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的精神的赞美。
8、①“忧国不忧身”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②古战场的萧瑟、交河、阴山的变换表现对军旅生活动荡艰辛的感慨③“雁飞南入汉”“风霜久行役”表现了久戍边地的怀乡之情。
9、①对边关将士的英勇气概由衷地赞叹,战争的紧张局势,大军行进、三军大呼的气势有力地烘托了作者的情感;
②作者对封大夫在苦寒之中辛苦勤王、报答皇恩的认同与赞美;
③在临别之际作者送上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朋友能够清扫边尘,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