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送别诗情感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沈子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4、两首诗中都写到“日暮”时的情景,但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①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②。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④。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秉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5、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江送别(其二)
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6、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②动将星③,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隋书·天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乃天之大将。大将星摇晃,预兆有战事将发生;大将星出,预兆已经出兵。这里指赵都督将带兵开赴代州。
8、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9、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其一)
白居易
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
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
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
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
10、请简析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向朋友表达了哪些情感。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①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②,藤花罥③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注】①仙掌:华山有仙人掌峰。唐代一度改华州为仙掌,后遂称华州及华阴县为仙掌。②鱼艇:指轻便渔船。③罥:挂;缠绕。
11、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溪州①使君
罗隐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②酒盏黔巫③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注】①溪州,唐朝行政区,治今湖南龙山县。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黔巫,今贵州东北部、湖南西部和四川东南部相交的地区。
1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答案:
1、①贾诗和王诗都抒发了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②但贾诗除了抒发离别之情,还抒发了人世凉薄、世情易散的感慨;
③两诗格调不同,贾诗侧重于离别之痛,情感更哀切,而王诗侧重于相思之切,情感偏向于明朗,并不过分哀伤。
2、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写南方为荒蛮之地,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
②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
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
3、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离别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4、①孟诗中的“暮色”重在渲染夜色深沉,前路的“渺茫”。朋友一叶孤舟行进于茫茫夜色之中,不知道会在何处靠岸停泊,主要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关切之情。②许诗中的“暮色”重在渲染黄昏时风雨凄迷的景象。诗人酒醒后,朋友已远去,唯留下黄昏中的“满天风雨”,主要表达诗人送别友人后内心的伤感与惆怅。
5、①祝愿友人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劝勉友人对未来仕途充满信心。②年老多病而不能施展才华抱负的伤感。③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6、同:都抒发了送别之情。
异:王勃诗情感突出伤感,离情浓郁;王昌龄诗情感豁达,突出达观。
7、(1)首联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2)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3)最后一联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8、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点出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颔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扬。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
9、①兄弟别离黯然神伤之情。诗人经历生活折磨,已成“零落残魂”,加之遭逢离别,送别于江边,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②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额联既是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也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或: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③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10、①劝勉。希望朋友在杭州任上关心百姓,并且公事之余欣赏杭州的美景。②怀念。诗人曾任杭州太守,杭州哪里的繁华和山水风光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③欣喜。为杭州能有这样一位有诗人情怀的人担任太守而高兴。④祝愿。为朋友即将到杭州上任而感到高兴。
11、①因人生失意而不畅快;
②因友人离别而愁苦;
③“赖兹”是对人生失意和友人离别的无可奈何与自我安慰之语。
12、①对友人的劝慰之情,溪州虽远,但治理百姓的责任重大。②借灞桥折柳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③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友人和“我”虽然相距遥远,心却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