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挑山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1 19:3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5.挑山工
【设计简说】
1.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挑山工》一文,是当代作家冯骥才运用自叙的方法,通过描写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文章寓理于事,发人深省。
2.学情分析
老教材也是“新教材”,老教材更要体现出新理念。教学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挑山工所说一段话的寓意,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所在。而学生往往缺乏对“挑山工”的理解和认知,难以感受到其辛苦。所以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挑山工”的相关资料,感受“挑山工”的辛苦,还可以和父母大胆尝试“挑山”,这样理解文章的哲理事半功倍,会更有体验。
【教学目标】
1.会认“泰”等5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登山的方法。
3.结合山民的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
4.能体会挑山工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登山的方法;结合山民的话,体会其中深刻的哲理。
2.教学难点:能体会挑山工有明确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前准备】
1.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习准备:查阅“挑山工”的相关资料,感受“挑山工”的辛苦,还可以和父母大胆尝试“挑山”。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联系上下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每天上楼下楼会有什么感觉?(费力气)
2.出示:泰山台阶图。
“要是登这样一座山呢?身担重物登山呢?一年四季一天登一次呢?”(难以想象)
3.出示课文插图: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认识一位挑山工,了解他的生活,感悟挑山工的精神。(板书课题)
4.强调多音字“挑”,组词。
战 选
【设计意图:通过自述上下楼的感受、看图感知泰山之高等,初步感受“挑山工”的辛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
山 青竹 开 束 包
3.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当代作家、画家。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设计意图:在了解了作者和年代背景后,能更深入地感受挑山工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挑山工。(是“挑夫”或“挑脚夫”的一种,本文指往山上、山下为别人挑货物、行李的人。“挑山”不是“挑起山”,而是“在山上挑”。)
2.“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泰山是一座怎样的山?
泰山在山东省泰安市,与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并列为我国五大名山,称为“五岳”。泰山是“五岳之首”。
3.梳理文章脉络。
根据登泰山前,登泰山和登泰山后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1—2:提出疑问(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却不慢,“我”对此很疑惑。)
3—6:解决疑问(“我”登山的经历,通过与挑山工的对话,揭开心中的疑问。)
7:“我”的感悟(“我”画了一幅关于挑山工的画,用来激励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章脉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
(1)学生板画,理解“折尺形”。
(2)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优点: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着台阶;可以省些力气;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了。
缺点:路线曲折,路程加长,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按常理来说,挑山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比游人慢。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疑问。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像仙人那样,是腾云驾雾
赶上来的。”
(比喻的修辞手法,挑山工虽然路程远,货物重,但是速度很快,反而领先游人。)
2.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默读3—6自然段,寻找答案。(第5自然段)
3.师生配合对话。
我:“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挑山工:“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4.从挑山工这番话中你感悟到什么?
(1)游人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挑山工一个劲往前走。
(2)感悟到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一个劲往前走。
5.“一个劲”是什么意思?
6.默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是说挑山工一个劲往前走的?
(小提示: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1)第一次相遇时,作者描写了什么?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
(外貌描写,突出了他又矮又黑的特点。描写人物外貌时抓住典型特征很重要。)
(2)山下相遇后,作者和画友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不知不觉来到了回马岭。“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地上抽烟。”
(3)随后,作者和挑山工差不多同时起程,并很快把他甩在后面,直到看不到他。但是却在半山的五松亭看到他正在松树下整理挑子。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黝黝的肌肉”写出了挑山工强健的体魄,说明挑山工从事这份辛苦的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
7.填表: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的不同。
比较项目 挑山工 游人
负荷 挑着沉甸甸的货物 肩膀上没有挑子
路线 登山路线曲折 直上直下
速度 速度很快 速度不快
到达先后 先到达目的地 后到达目的地
原因 一个劲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8.听完挑山工的话,“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1)理解“心悦诚服”的意思。(从心底里佩服)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意味深长的哲理”是什么。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朝着预定的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9.朗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学生板画,更好地理解“折尺形”;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感受挑山工的不易精神。】
五、深化明理,感悟人生
1.作家冯骥才到泰山一游,深深地为挑山工的执着所感动,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2.“这幅图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什么?(这幅画)
(2)作者仅仅想为我们展现一幅画吗?他最想让我们看到什么?
看到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去努力的精神;明确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地向前的精神。(“我”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3.总结:由事悟理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踏踏实实,坚持到底,这样人生才会美好、充实而有意义。愿每个人心中都珍藏一幅挑山工的图画,愿挑山工的精神珍藏在每个人的心中。
4.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5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感受画背后的深层涵义,点明“挑山工”精神,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
【板书设计】
25.挑山工(由事悟理)
提出疑问(1—2) 认准目标
解决疑问(3—6) 脚踏实地
“我”的感悟(7) 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