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字理探究、联系生活、借助图片、偏旁归类等方法识字,能正确认读“传”“统”等1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艾”、“舟”、“热”、“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画出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通过个别读、打节奏读、男女生配合诵读,感受韵文的节奏美。
3.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了解春节、元宵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字理探究、联系生活、借助图片、偏旁归类等方法识字,能正确认读“传”“统”等1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艾”、“舟”、“热”、“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画出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通过个别读、打节奏读、男女生配合诵读,感受韵文的节奏美。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一、二句话,了解春节、元宵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随机识字
出示各种节日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来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节日呀?
生:春节、端午、中秋、元宵节。
师:我们寒假里刚过去的节日是什么节呀?
生:春节。
师:对,老师看到好多小朋友春节都在帮爸爸妈妈贴对联,哪个小朋友能带读一下这个词语?
学习“贴对联”,请一位小朋友来带读,其他小朋友跟读。
师:谁能给“贴”字找一个字宝宝,让它组成一个新的词语?
生组词。
师:是的,小朋友们,“贴对联、贴窗花”是我们过春节时候的一项传统习俗。谁来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个词“传统”。请你。
生读。
师:读的很到位,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哪列火车来拼读?这一列火车来读。
生开火车读。
师:嗯,读的很准确。现在我给它换了偏旁,你还能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读“转”和“砖”。
请两个学生来认读。“车字旁”是?“石字旁”是?我们来给他编个小口诀来记住这些生字,我带头,你跟着,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生字来说。比如说:“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你来说。
学生模仿说。
师:你看,我们用换偏旁的方法可以认识这么多字呢!小朋友们,贴春联是过春节的传统。中国人过春节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像这样祖祖辈辈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2“传统节日”,我们把课题请上黑板,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课题,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那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像我们一直在背的三字经、弟子规还有古诗就是我们中华文化流传下来的瑰宝,像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仅能学习到传统节日,还能学习到节日的一些习俗甚至是节日的文化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习俗
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生字。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自由读。8句话。
学习任务二:默读,圈出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师:小朋友们,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那我们的中国,还有哪一些传统节日呢,请小朋友们迅速地默读课文圈出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圈好了举手示意。
生默读。
师:好,我们来按顺序每个人说两个。
生:春节、元宵。
师:出示“宵”字,这个字宝宝你都能读,你真能干。请你带着大家来读一读。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夜宵。
师:你看,宵就是夜晚的意思。
师:好,我请大家看看,这个叫做?
生:乌衣巷。好,再接着看,这个路牌谁会读?
生:永庆巷。(请学生读)
师:你看,称之为巷子的地方呀,它的道路一般比较窄,路的两边房子面对面,靠的比较近,所以人们习惯在“巷”的前面加一个小字,一起来读“小巷”。那跟小巷相对应的是什么呢,你来说。
生:大街。
师:大街和小巷组在一起是,我们一起来读——大街小巷。过节的时候,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人流就像是潮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这就叫做——人如潮。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大街小巷人如潮。
师:接着谁来说,还有什么节日?
生:清明、端午。
师: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谁找到了,请你来读一读?
师:读的真棒!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出示甲骨文图片“祭”。
生:可能猜不出来,会猜错。
师:我再给你个提示,可能你就明白了。这一张图呀,左边表示带血的生肉,右边像一手,下面像一张桌子,你猜出来了吗?
生:(预设“祭”字)
师:桌子上摆放着生肉糕点来供奉神灵。祈求平安。那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进行扫墓活动,这就叫做——清明祭扫。我们来看看扫墓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呢?
生:献花,而且是白菊花,献上花圈。
师:是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忘了这些烈士,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词——清明祭扫。
师:请你来读一读端午节。
师:读的真棒!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艾”和“菊”。
生:都是草字头。
师:草字头的字都跟——草有关,确切的说是跟植物有关。菊指的是菊花,菊花大家很熟悉。艾指的是——艾草、艾叶。那什么是艾草呢,我们来看这个图片,你看这就是艾草,它的叶子就是艾叶。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习惯把艾草桃枝系在一块,挂在窗门上,传说这样可以辟邪。你们喜欢端午节吗?端午节又称为端阳,在我们的课外书上就有一首诗写的是端阳,让我们放松放松,一起拍手来读读吧!(小朋友们起立)(拍手读端阳)
端阳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端阳,处处吉祥!
师:端午节之后是什么节日呢?
生:乞巧节。
师;是的,七月七就叫做乞巧节,又叫七夕节。谁知道乞巧的意思?
师:教师介绍乞巧节的来源。
师:七月七之后是什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师:到这里,我们就把所有的节日都学完了,我知道咱们班有一位同学快板打的非常好,现在老师想请他来为我们打快板读一下,小朋友们认真听哟!
师:胡泽霖读的真有节奏呀!
师:哎呀,这么多的节日,被张老师打乱了,谁能够来帮助我把这些节日按照顺序来排列起来呢,大家打开作业本,完成排序题。好,张老师这里有节日名的贴纸,可是全被我弄乱了,谁来帮我上黑板按照顺序贴好。(请两位同学)
师:好,我们来看看刚才的两位小朋友有没有排对。正月初一是?你看这篇课文里藏着这么多的节日,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让人们一听就知道有?第一个节日,谁来试试?请你。
生读。
师:你看,你把春节给强调出来了,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春节。下面我请八个小朋友来读。
师:张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诵读传统节日。(配乐读)
学习任务三:默读,用横线划出节日里的传统习俗。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里的传统习俗给划出来。好,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回答每个节日的习俗。
师:这么多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圈圈划划的地方你们来读,其余的我来读。(配乐)
师:好,这么多的传统习俗,我把它拿出来,你们有发现什么规律吗?
生:第一个字都是表达动作。
师:那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春节和元宵节吗?
生:(预设)春节到,人欢笑,吃饺子,看春晚。元宵节,吃汤圆,看晚会,通宵熬夜真热闹。
师:谁还能说说,除了课本上的习俗,还有哪些习俗呢?
生:春节要穿新衣服。
师:春节和元宵节有这么多习俗,可真热闹呀,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出过节的热闹来吧!
只剩下这几个词语,你能试着把它背下来吗?
生试着背,谁愿意来,请几个学生来试着背。
师:小朋友们,这两个节日你们喜欢吗?喜欢,你喜欢哪个节日,说说理由。生自由说。
用满满的热爱来背背这两句话。元宵节有一项非常益智的活动,那就是你们非常喜欢的——猜灯谜活动。我们一起来猜猜吧!
(三)学写四个生字,重点指导“热”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