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京 剧》教 案
课 题: 《走进京剧》
教 材: 人教版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课 型: 讨论合作课
教学课时: 《国之瑰宝—京剧》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进京剧》这一内容出自人教版《音乐鉴赏》一书,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京剧这一戏曲体裁。京剧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艺术,早已经成为世界的艺术瑰宝。它是中国三大国粹艺术之一,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尽管被誉为“国粹”,但时至今日,由于社会的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诸多原因,京剧的传承和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青少年学习兴趣减弱、观众减少等现实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懂得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是本课肩负的责任。
人教版这个单元共分两个课时,分别以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为主题。本课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传统京剧。在这一课时中要让同学们感受京剧音乐,了解京剧的相关常识和艺术表现形式,为下节课的现代京剧学习打下基础。教材上所选的欣赏作品是梅兰芳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个作品是梅兰芳先生“梅派”表演风格的代表作。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个唱段,用了南梆子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节奏平稳,速度缓慢,表现了虞姬内心的忧虑和苦闷。
《海岛冰轮初转腾》是《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一个唱段,运用了四平调的唱腔,表现了杨玉环哀怨自伤,委婉惆怅的情绪。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从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高一的学生大多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判断音乐的基本情绪、风格,但鉴赏音乐时往往还是凭直觉,缺少理论的分析。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了解,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部分同学只知其名而不愿闻其声,普遍认为京剧节奏缓慢、腔调复杂,不宜学唱。可见,此课不易很快被学生所接受。为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课前鼓励学生主动收集文字、图片、音响等资料,课堂上借用了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来浅解京剧艺术,让学生通过赏美图、听名段、思渊源,亲体验,了解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京剧表演的兴趣和爱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体会到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通过“赏美图、听名段、思渊源,亲体验”四个环节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带领学生逐步走进京剧,了解京剧的概况、特点以及基本常识。(过程与方法)
3、能认真聆听京剧唱段,初步感受柔美细腻的南梆子和委婉缠绵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了解京剧的相关常识和艺术表现形式,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能积极参与学唱表演京剧片段,感受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聆听京剧唱段;了解京剧的相关常识和艺术表现形式,认识京剧大师梅兰芳。
难点: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初步认识和辨别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件等
六、教学准备
1、请同学们课前分组在网上搜集京剧相关资料。
a组搜集京剧相关图片,选十张认为最美或最喜欢的交给老师,老师进行整理。
b组搜集关于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资料。
c组搜集梅兰芳先生的相关资料。(包括生平和代表作品)
2、对照新课标,明确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形式和精美的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俏花旦》。教师演唱京剧选段《苏三起解》。出示课题:《走进京剧》。“京剧和中医、国画” 被誉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是国人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借用中医的四诊法“望、闻、问、切”来认识京剧,了解京剧。” 学生在浓郁而欢快的京剧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学。学生欣赏教师的演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播放课前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视听意境。教师的京剧演唱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新课 望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最美京剧图片,请入选者说说选择的理由。小组讨论:将图片分类,并说明理由。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知识巩固:根据行当再将图片分类。闻1、带着问题聆听梅兰芳的京剧选段:思考:这两个唱段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A、欣赏《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B、欣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2、围绕问题小组讨论,进行音乐分析:唱词有何特点?3、体验:用念白的形式念唱词一二两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知识点:*四平调与南梆子。 问1、梅兰芳先生的表演,属于京剧当中的哪个行当?2、梅兰芳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展示交流搜集的资料,老师补充。3、小结:这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梅兰芳,是因为这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戏曲剧种——京剧。京剧成就了梅兰芳,梅兰芳光大了京剧。他这个人属于中国,而“梅兰芳”这个名字却属于全世界!切“唱、念、做、打”是京剧四大基本功,大家一起来体验”:学“唱”:京剧《霸王别姬》第一段。学“念”:京剧《霸王别姬》中项羽的念白片段。学“做”: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前后三次的饮酒动作片段。同学们小组合作,自选一项合作表演。小结:“看来大家都有学习京剧的天赋,京剧的表演还真是不容易,正如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有关京剧的图片、文字、音响等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大家可以用这种主动参与的方式介入教学。学生通过“望”----认识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学生通过“听”----赏京剧名段,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初步认识和辨别细腻欢跃的南梆子和委婉缠绵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初步认识和辨别细腻柔美的南梆子和委婉缠绵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学生通过“思”----认识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了解京剧的产生和发展。学生通过“演”----积极地参与“唱、念、做”等互动学习。在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感受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快乐。 新课教学环节借用了中医的四诊法来浅解京剧艺术,让学生通过“望”(赏美图)、“闻”(听名段)、“问”(思渊源),“切”(亲体验),了解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课标》中指出“鼓励学生根据指定专题,主动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让同学们看到老师将他们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被展示,会很自豪,也会乐于向大家介绍,同学们可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梅兰芳将其一生都献给了京剧艺术,为京剧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用艺术家的传奇故事和执着精神感染学生,拉近大家和京剧的距离。京剧的唱、念、做、打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培养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三、小结 1、朗诵诗句:“赞京剧”。2、回顾:本节课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以开火车形式每人用一句话概括。)3、结语:“京剧这文化艺术的瑰宝,它集中国戏曲之大成,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日,能够更多地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分享京剧!” 学生朗诵“赞京剧”的诗句。每个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总结对这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八、教学板书设计
《走进京剧》
一、望:生旦净丑
二、闻:1、《海岛冰轮初转腾》----四平调
2、《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南梆子
三、问:京剧大师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表演
京剧的产生:四大徽班进京→合流
四、切:唱、念、做、打
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人文主题为明线,知识技能为暗线,采用发现探究、开放生成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互动探究、开放生成”。本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多渠道的参与体验。着眼于“开放”、“创新”,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获取新知识。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学生程度不同,且本课容量比较大,容易在教学中造成重难点不突出,课堂延时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因材施教,突出重难点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