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
课 题:《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教 材:湘艺版教材《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走进非洲与美洲”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课 型:鉴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黑体小四)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三部分“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部分涉及非洲、北美、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素材多,音乐鉴赏的量大。结合教学设计,本部分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美洲的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多样性,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丰富的色彩、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浓郁的和声,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二、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认真聆听、体验音乐的能力,通过感受、分析、探讨,掌握住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特点上,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2、心理特征: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独立自主性强,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3、学习能力:学生对节奏与节拍有基本的了解,具备良好的团体协作能力,并能进行有效成功的交流合作讨论。通过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习内容得到掌握与扩展。
三、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体验拉丁美洲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风格特点,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特点。
2、通过音乐鉴赏,能记住那些极有特色的乐器音色(如排箫、钢鼓等),了解绚丽多彩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基本说出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结合历史、地理背景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五、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准备
1、准备拉丁美洲的相关图片。
2、准备拉丁美洲的音乐和视频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视频,请学生欣赏1994年世界杯主题曲《We Will Rock You》。
请学生在听完后,运用百度搜索这首歌曲运用的哪个地方的音乐元素,并能说出它的音乐风格。(这首歌曲运用了拉丁美洲的音乐元素,它节奏强烈、音乐奔放,富有感染力。)
教学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情景中初步体验其风格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教师展示PPT:课题《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新课】
1、活动一:
请同学们分小组总结课前准备的有关拉丁美洲的相关地理、历史和文化、音乐资料,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给大家展示收集成果。
教师请科代表朗诵鉴赏书上的阅读材料进行总结:
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这一地区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属于欧洲的拉丁语系。
16世纪前,古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文化、阿兹台克文化和印加文化,音乐是这些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三大文化区域的音乐各具特点:玛雅人的音乐和舞蹈紧密结合,常使用敲击乐器;木鼓、竹笛和海螺与葫芦制成的摇铃,是阿兹台克的创造;印加人则以善于演奏排萧和竖笛著称。
从16世纪初开始,拉丁美洲各地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欧洲移民带来欧洲的音乐,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于是,印第安音乐、欧洲音乐以及非洲黑人音乐的相互吸收、融合和继续发展,形成了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多样化的特色。
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灵魂。除源于欧洲的圆舞曲(华尔兹)外,现在世界上主要流行的舞蹈大都产生于这一地区,如古巴的伦巴、阿根廷的探戈、巴西的桑巴等。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风格鲜明,式样丰富,具有充沛的活力、沸腾的热情和浪漫的情调。
在科代表总结的同时,教师运用PPT展示拉丁美洲的图片,内容包括拉丁美洲的地理、乐器、舞蹈等。
教师意图: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索、筛选、整合有关内容,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意识。
2、活动二:
听音乐,让学生听听是由哪种类型的乐器演奏的,这件乐器的材质是什么?
教师展示PPT图片,这是多巴哥钢鼓合奏,这些金属打击乐器全部由不锈钢打制而成,他们的不同音色、不同音响所造成的热烈气氛,是多巴哥人民热情豪放的再现。
3、活动三:
教师展示PPT,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是什么乐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拉丁美洲排箫。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拉丁美洲排箫音频。
提问:乐器的音色具有什么特点?你能听出乐器采用的演奏形式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PPT呈示):
(1)排箫清脆明亮,体现了印加音乐文化的特点。
(2)三重奏。排箫在世界各地民间都能见到,但这种合奏形式只有在拉丁美洲才有。中国排箫常用的是23管,一管一音,但是拉丁美洲的排箫只有3管或5管,由于管少只能发音阶中的部分音,因此演奏乐曲时都必须有一对乐器由两人互奏互相配合才能吹出完整的旋律,所以我们只能听出两个声部,实际上有三个声部。
4、活动四:
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提问:请欣赏这首《牙买加民谣》,谈谈你对这首歌曲的整体感受?能听出哪些伴奏乐器?节奏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PPT呈示):
(1)音乐欢快、热烈、幽默风趣
乐器有竹笛、木鼓、节奏明快,多采用切分
描绘人们“邀歌对舞”的情景
(2)感受、讨论乐曲情绪特点:牙买加是西印度群岛上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这里人民喜好音乐,歌舞风格多样。这首民谣具有幽默、风趣、情绪热烈等特点。
5、活动五:
同学们分成三大组,每组同学分别分配各自的任务,桑巴、探戈、伦巴三种有代表性的舞蹈,每组同学分析一种舞蹈,运用互连网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每组同学派一名代表给大家讲解舞蹈特点。
(1)桑巴:(巴西代表性舞蹈)
舞蹈特点:热烈、活泼而富有动感,以臀部扭,抖动为特征,舞步摇曳多变。
音乐特点:由数人至十几人组成的打击乐演奏,鼓是必不可少的。旋律结奇特,以大调为主。
舞蹈方式:渐进式移动、定点式、曲折型舞步、游行般、彼此环绕。
节拍:2/4拍,速度轻快,节奏感十分强烈。
每分钟/小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52~54小节。
重音:在第二拍。
升降方式:桑巴舞的BOUNCE动作产生。
动作特性:很“沉”的重心,两点间瞬间的移动,高度柔软性。
(2)探戈:(阿根廷代表性舞蹈)
舞蹈特点:探戈是一种双人舞蹈,源于非洲,但流行于阿根廷。探戈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因此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动作干脆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头部摆动、顿足机警活泼。
伴奏音乐:2/4拍,但是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
(3)伦巴:(古巴代表性舞蹈)
舞蹈特点:婀娜摇摆,以扭动胯部为特征,舞步柔美迷人。它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也被称为爱情之舞。
音乐特点:2/4拍或4/4拍,速度中等,旋律缠绵。
【总结】
回顾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课后活动探究任务:
(1)课后搜集或学唱拉丁美洲民间歌曲一至两首,在班上交流、演唱。
(2)试着拍击桑巴、探戈和伦巴的节奏,体验这些节奏的韵律。
八、教学板书设计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代表性乐器:
多巴哥钢鼓
拉丁美洲排箫
二、代表性歌曲:
《牙买加民谣》
音乐特点:音乐欢快、热烈、幽默风趣
乐器有竹笛、木鼓、节奏明快,多采用切分
描绘人们“邀歌对舞”的情景
三、代表性舞蹈:
桑巴:(巴西代表性舞蹈)
探戈:(阿根廷代表性舞蹈)
伦巴:(古巴代表性舞蹈)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要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新的阐述和定义,突出课程目标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综合与均衡的发展。课堂从老师的教转向学生自主的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我在备课的时候,给自己的课堂定性为新式课堂,即老师少说,学生多说多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完成课堂的内容。与此同时,课堂的目的性要明确,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学生则可以在这个框架中自由发挥。由于目的性的明确,学生能够按照学习目标有效的完成这堂课的任务。在这堂课的教学方法上,我一改以往教学的教师讲授法,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法,通过大量时间的备课准备,我设计了有明确指向性的探究问题和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大大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由以前上课的学生单个发言变成了全民参与教学活动,以往不主动的学生在这种课堂上也变的主动了。我想这是新式课堂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当然,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自己演唱或者表演,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通过欣赏来引导,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氛围才会更加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则会提高。我们艺术老师应该走在新课改的前列,通过长期大量的实践活动,掌握新课改的精髓,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跟随时代的步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