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第十四册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 第二课时《美的遐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文艺出版社第十四册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 第二课时《美的遐想》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4-01-21 21: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的遐想》教案
课题:《美的遐想》
教材:湖南文艺出版社第十四册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七年级
课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七彩的管弦》为切入点,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欣赏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乐队巡礼》。这个专题有两个教学内容,其一,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其二,结合学生对该曲的直接体验,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有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应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个专题是《美的遐想》。本专题安排了《日出》、《乡村傍晚》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作为课内的欣赏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 本课为第二个专题的教学内容.
2、课标要求:
《新课标》将感受与鉴赏放在第一个重要领域,它作为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聆听,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本课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新标准》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虽然不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但只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益。从而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地位和作用: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本专题学习中居于重要地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对本课的学习对于整个音乐文化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本课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本课在湘版教材内容的选择是通过欣赏西方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初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个更加感性的认识与体验,从而完善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在教材呈现的方式上侧重点了解西洋管弦乐队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上的作用给师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人教版小学版本侧重点在于认识辨别管弦乐队中的乐器,感受乐器特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的感想与体会,并用乐器表现简单的情景,并能对同学的音乐作品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联系:二个版本意在引导学生辨识乐器音色,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通过小学音乐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对管弦乐器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各种艺术活动中接触也较多,对乐器发出的声音比较熟悉。因此,对欣赏管弦乐并不十分陌生。但是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系统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体会音乐的意境的同时,大胆表现和创造音乐,这是对学生鉴赏音乐的提升,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
。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是时间问题的掌控,完整聆听曲子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情绪上也需要多方调控,怕开放性问题学生情绪一发不可收拾,问题的设置把握要精准,不然的浅了敷于表面深了学生接受不了,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调配解决
3、学生采取的学习策略:本教学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讲究的是师生的交流与共同创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具体采用的学法有:情境体验法,讨论法,视听法,自主探究,参与实践等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初步了解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对各种乐器表现力的认识,培养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用乐器来表现音乐。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的体验、探究、 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3、过程与方法:以语言信息传递为主的讲授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陶冶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探究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标题音乐用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教学难点: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钢琴、电子琴等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和教学设备准备:乐器实物、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前教师基本功准备:钢琴演示、教学范唱、语言情感表述
设计教学方案:课前需将默认的设计方案在心中过滤一遍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播放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视频 愉快走进教室入座,对课前音乐进行交流评论 初步感受管弦乐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情绪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引出管弦乐队及乐器
激趣导入 乐器陈列室乐器展出学生自带乐器展示 观察陈列室乐器,亲自动手摸一摸感受乐器材质 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为引入课题做准备
体验感受 一.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1.介绍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及其乐器分类2、欣赏乐器组片段音乐二.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1、观赏日出的影片片段,说出对日出的印象是什么? 2.听赏《日出》(美国作曲家格罗菲) 思考:A:听完这首乐曲,说出不同意境中有特色的乐器B:乐曲是怎样表现大峡谷日出的?C:短笛和长笛所代表的的音乐形象D.能说出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吗?3,随欣赏提示复听音乐,参与讨论和交流谈谈我国哪个景观对你印象最深,可以用《日出》音乐表现吗?请说出理由B为你钟爱的景观尝试即兴创作一小段音乐三.听赏《乡村傍晚》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思考:把你所听见的音乐用诗句或者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3.结合欣赏提示复听音乐思考:音乐分为几段?你听到了哪些乐器?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C:请谈一谈对乐曲的感受和体会 1.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2.学生参与讲解、介绍、评价,聆听各乐器的声音 ,说出自己喜爱的乐器名称及理由。1.学生自由畅谈对日出的印象。2.看影片,欣赏大峡谷风景完整听赏作品畅谈体会(可以从历史、地理、图画、乐器音色特点做表述)5.展开热烈.交流讨论观察图画,说出感受专注完整聆听音乐回答问题复听音乐回答问题,听到熟知的乐器演奏时将手中乐器图片高高举起4.畅谈体会感受 用多媒体和乐器实物直观教学,让学生认识了解各组乐器家族2.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片段,能听辨乐器音色,并且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力,为聆听作品做铺垫。问题的设置可让学生打开思维想象空间,通过语言的表述让课堂放飞想象的翅膀。视频赏析更间接的接触听赏原形,相关文化的渗透,可拓宽学生思路,启发感受联想。在完整欣赏基础上更深层次问题思考可让初中生提升欣赏角度,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风格即兴创作音乐主题让学生体验原创音乐所带来的成就喜悦感,为音乐探究拓展做了小小铺垫让音乐作品更好的跟相关姊妹艺术想结合,让学生对所听作品有直观感受在谈乐曲感受这块可让学生不拘一格说出自己感受,让听赏更具色彩画面感。问题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听音乐找乐器可以让听赏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紧扣音乐主题,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合作表现 教师用英国管音色模拟弹奏日出音乐主题 学生模唱《日出》音乐主题学生器乐演奏音乐主题 1、学生会发现音乐主题在听赏中层反复哼唱过,通过再次练习加深记忆。2、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用乐器表现音乐主题,提高实践能力3、让学生展示技能,帮助培养学生能自信表演的能力
探究拓展 大屏幕播放《校园早晨》无声画画,请同学们根据视频所呈现的内容为其配乐。提问:1.用什么乐器来表现清晨校园画面并说明感受和理由2.可以对内容原创配乐,可自行哼出符合画面内容的音乐旋律,教师根据学生自编旋律用电子琴弹奏。 分组讨论交流思考,并说出理由学生哼出原创音乐旋律并用自己喜爱的音色表现,可自弹也可让老师提供旋律帮助。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创新、表达能力,共享成功后的喜悦。
评价反馈 教师总结 学生自评、互评 学习信息反馈
下 课 播放《日出》音乐主题 复习回忆音乐主题,带美好的记忆走出教室
八、教学板书设计
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黎明前浑沌的夜色和微露的晨曦。
逐渐增强的鼓声和徐徐流动的音乐——黎明时分由暗转明的天色变幻。
悦耳的笛声——如同婉转的鸟鸣,仿佛告诉人们大峡谷在晨光沐浴下苏醒
英国管奏出晨曲——描绘出晨曦初照。
鼓声与乐队全奏强音——象征冉冉升起的红日。
第一部分: A段:木管吹出悠长缓慢的曲调——洋溢着东欧乡村泥土的气息.
B段:乐队奏出欢快的旋律——仿佛劳动人民轻松愉快的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重复——仿佛联想到夕阳西下,仿佛呼唤着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快快回家,欢欢喜喜地共进晚餐.
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音乐由强减弱,暗示天色渐暗,人们都已归家,繁忙热闹的村庄渐渐寂静,安详.。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能够遵循音乐欣赏教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音乐的热情,让学生在欣赏管弦乐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其意境,使学生在探讨中充分领略管弦乐的魅力。能够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体验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音乐拓展的版块设置,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在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同时,有些问题值得反思:知识性东西多,学生头脑是否有些“杂乱”;欣赏课时间安排过满,留给学生思考领悟的时间少;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感悟热情就会减退,会一下子不适应这样开放式的课堂;对少数不适应探究教学的学生来说他不愿意参与交流思考环节,有点情绪调动不起来。。。。。
教学本身就是反思---提高---再反思—在提高的过程,学生需要美,追求美,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空间,我想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思考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真正让学生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